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597424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合工业区位思考下列问题:,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 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差异,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环境观,自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什么叫产业转移?有哪些类型?有何规律?,2、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

2、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本质,具体来讲: 1、为了降低成本;2、扩大销售市场。 所以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地区。,?,我们家乡有哪些产业是国际或区域产业转移而来的?为什么我们罗定会成为他们的目的地呢?,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的地区差异;,劳动力因素的不断变化。,P92 思考,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1、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2、劳动密集

3、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4、不是,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出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等。,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对生产组织、职工培训、与其他企业和地方 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的投入。,2、内部交易成本,投入产出相关产业,服务行业,企业内部

4、交易成本,生产组织,职工培训,从内部交易成本来看,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读图思考,因为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就向社会消费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探究思考,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探究,?,1、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2、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探究,1、目前,汽车的

5、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1、汽车生产虽然已经实现了全球化,但由于整车运输不便,运费偏高,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贸易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2、我国鼓励汽车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的地区差异;,劳动力因素的不断变化。,2、内部交易成本,对生产组织、职工培训、与其他企业和地方 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的投入。,3、市

6、场,开辟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打破贸易壁垒。,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粤北、粤东、粤西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双选题( ) A 劳动力 B 环境 C 土地成本 D 原料,回答下列问题,AC,(2)在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山区及东西两翼和珠江三角洲各自具有哪些优势?,山区:土地价格低,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水电充足等, 珠江三角洲: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市场广阔;政府信誉;城市品牌;招商引资的经验;经营管理水平高。,知识小结,概念和分类,影响产业

7、转移 的因素,产业转移,课后思考,在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1.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钢铁工业 C.石油化工业 D.制糖工业,A,1.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2)该产业部门属于 (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A,1.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价格 C.原料 D.市场,B,2.近年来,珠江

8、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 A.环境与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资源丰富 D.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D,3.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硅谷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 A.硅谷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 B.硅谷土地短缺,而迁入地具有劳动力、土地、住房便宜的优势条件 C.为使工厂更接近原料地、能源供应地和市场 D.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条件,C,4.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 ( ) 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环境污染 A. B. C. D.,A,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国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

9、的主导产业; 产业转移对象国可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图 5.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1)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2)产业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由于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而联系起来。,图5.14 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图5.13 产业典型 产品周期示意,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改变了 区域地理 环境,4、改变劳动力 就业 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环境污染伴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对象国扩散;,产业转移对象国部分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产业转移对象国有助于增加就

10、业机会;,产业转移国失业人口增加。,据图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珠三角在实行产业转移的时候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的严重发生?,首钢为什么要从 北京搬迁出去?,首钢的搬迁对 北京市与河北省分 别带来什么影响?,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

11、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

12、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思考:,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制造业大量向珠三角转移,其原因是什么?这种转移对香港、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分析:珠三角地区经历的第二次产业转移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的变化?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台湾以资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大规模在珠三角投资,为什么?吸引台商投资的区位因素是什么?这次产业转移对台湾当地、珠三角地区和广东边远山区分别带来哪些影响?,思考:,通过两次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的分布有了哪些变化? 根据以上材料尝试概括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提示:从地域分布、产业类型来概括 ),知识网络,概念和分类,影响产业 转移 的因素,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其他因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