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596329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右江民族医学院 张红参 2015.6.3,中医学基础,了解阴阳五行概念 了解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概念 了解四诊八纲 熟悉脏腑、气血、经络概念,阴阳学说,含 义,属 性,内 容,应 用,阴阳学说,含 义,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 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 括。,属 性,阴阳学说,阳,阴,明亮,兴奋,无形,上升,外向,运动,温热,功能,晦暗,寒冷,静止,抑制,下降,内向,有形,物质,相对性,主要内容,阴阳学说,阴阳学说,阴阳交感,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 如果阴阳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 和新个体就不会产生。,阴阳学说,对立制

2、约,对立即相反。阴阳相反导致阴阳相互制约, 而阴阳双方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 平衡。,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并非平静地各不相关地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时时刻刻在相互 制约着对方。,阴阳学说,互根互用,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 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学说,消长平衡,指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 衡状态。,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 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 断地消长变化着。,阴阳学说,相互转化,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向

3、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学说,应 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诊断,五行学说,含 义,内 容,应 用,含 义,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主要内容特 性,五行学说,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 引申为生长、能屈能伸、升发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热烈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温热、向上的特性,主要内容特 性,五行学说,土曰稼穑“稼”,即种植谷物

4、;“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化生、承载、受纳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由也,说明金的来源;“革”,即变革。“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引申为沉降、肃杀、收敛的特性,主要内容特 性,五行学说,水曰润下“润”,即潮湿、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 引申为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特性,主要内容归类法,五行学说,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 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 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 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确定五行 的归属。,即根据

5、已知的某种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 纳其它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 行归属。,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生克乘侮,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地 依次递相资生、助长的关系。,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生克乘侮,五行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地 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生克乘侮,五行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原因,太

6、过,不及,五行学说,主要内容生克乘侮,五行相侮: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 克制。,次序: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原因,太过,不及,主要内容生克乘侮,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生,生,生,生,生,克,乘,侮,五行学说,主要内容五行制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 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五行制化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生相克能促进事物生化不息。,五行学说,主要内容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应 用,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治疗,指导四诊,推断病情,指导脏腑用药,控制疾病传变,确定治则治法,

7、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体本身的统一 人体身心的统一 人与社会的统一 2. 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四诊八纲,四诊:望 闻 问 切 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中医藏象,概念,脏腑包括,气,定义: 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 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血,定义: 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 与血有关的脏器: 心主血 肝藏血 脾统血

8、 肺朝百脉,主治节 肾藏精,精血同源 脉血之府,血之与气,异名同类,都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和清气,肾中精气。 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关系,主要区别 属性:气属阳 ,血属阴。 功能: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相互联系 生理: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病理:气病与血病可以相互转化。,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 血能养气 血能载气,经络的概念,1.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通过和联络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

9、系统中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别出的分支。,2.经络系统的组成: 由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等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经络的命名,1.三阴三阳: 太阴-阳明 阴-少阴-太阳-阳 厥阴-少阳 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 太阴少阴厥阴 阳明太阳少阳,2.与四肢的关系: 上肢: 内侧手三阴(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 外侧手三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 下肢: 外侧足三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 内侧足三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3.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内脏以脏(实心)为阴,腑(空心)为阳。 五脏: 心、 肝、脾、 肺、

10、肾 、 心包 相表里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脏之在胸者(肺、心、心包)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4.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六条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和胸腹 六条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 口诀:手之三阴从胸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腹。,经络的作用,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关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脉运行气血,

11、“内联脏腑,外通体表”,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当病邪侵犯人体时,正邪交争,在体表部位可出现异常现象。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缩及功能减退等。,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是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按摩、气功等疗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使之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12、,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 到现代经穴已发展为361个穴名,共670个穴位。 经外奇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腧穴的作用,1.输注气血: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渗灌、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 因此腧穴就具备了抵御疾病(出)、反应病痛(出)、传入疾病(入)、感受刺激、传入信息(入)等功能。,2.反应病症: 当病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可以通过经脉、腧穴向外奋起以护卫体表;当人体内部发生

13、病变时,内在的病理状态又可通过经脉腧穴反映于体表。,3.防治疾病: 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特性,是腧穴能够治疗疾病的基础。 刺激腧穴部位(如针刺、温灸、按摩等)时,各种刺激通过腧穴、经脉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的目的。,腧穴主治基本规律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主治相同,疗效有别。,腧穴的定位,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 1.中指同身寸 2.拇指同身寸 3.横指同身寸,一、体表标志,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 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

14、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和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两种:固定标志、活动标志,(一)固定标志,固定标志:指利用人体体表的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横纹线以及骨节、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等作为取穴标志。,(二)活动标志,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肌腱,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凸起和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二、手指同身寸,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三种指寸法,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中指同身寸图,拇指同身寸,一夫法图,三、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指

15、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骨度分寸表,骨度分寸图,头部骨度分寸,胸腹胁部骨度分寸,背腰部骨度分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测背腰部经穴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测肩背部经穴横向距离。,背腰部定位法,上肢部骨度分寸,下肢部骨度分寸,(一)手太阴 肺经 经脉循行,1、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2、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二)手阳明 大肠经 经脉循行:,、体表路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

16、翼旁的迎香穴。(交胃经),、体内联系:,属大肠,络肺。 并与鼻、下齿有联系,(三)足阳明 胃经 经脉循行,1、体表路线,体表路线: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 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下颌角前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寸腹正中线旁开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2、体内联系,属胃,络脾。 并与喉咙、唇、上齿、眼、鼻、耳、乳部有联系。,(四)足太阴 脾经 经脉循行,1、体 表 路 线,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