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589075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一直以来,国内公认的一线财经大学一共有六所,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近些年,财经专业火爆,尤其是金融专业,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吸引了最好的生源,也正基于此,财经大学相对于其他行业特色高校也更受到大家的关注,关于财经大学排名的纷争始终没有停过。近几年来,各一线财经大学在重点学科申报(2007年),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2010年)以及985平台的申报上表现不一,使得财经大学的格局逐渐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一线财经大学现阶段的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注:由于外经贸和中南财经政法并不是单

2、纯的财经大学,本文主要关注两校的财经学科发展)。一、上海财经大学要分析财经大学,首先要提到的自然是长期执财经高校之牛耳的上海财经大学,在2007年之前,上财以前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学科建设在财经大学里独领风骚。然而最近几年,上财无论是在重点学科申报还是在一级学科博士点上的成绩都非常不理想,双双挂零(统计学自动升级除外),学科建设滞后。而上财作为财政部直属的上海财经大学,并没有获得像中财那样获得财政部的政策和资源的支持,长期以来,上财都给人一种单打独斗,自强不息的感觉。尽管近些年的发展相对缓慢了点,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上财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仍然以微弱的优势位居财经大学之首。二、中央

3、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最近几年的表现在所有财经大学中是最亮眼的,虽然底子差了点,但是近5,6年发展迅速,政策扶持力度一直很大,07年拿下应用经济学一级重点学科,08年进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0年又拿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大规模引进海归,原来学科建设落后的硬伤已经慢慢得到弥补,未来前景非常看好。三、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一样,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年的发展也是相当亮眼,大刀阔斧搞改革,大量引进海归,学科建设进步很快,07年拿下会计学和统计学两个至关重要的国家重点学科。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顺利进入985平台(西财是进入985平台的财经大学中唯一一个非财政部直属的,985平台是财政部和教育部发

4、起的项目,自然会照顾原财政部直属高校),发挥传统优势,重点打造当今最热门最受追捧的金融学专业。长期低调踏实发展的西财成效卓著,西财现在在全国的生源质量已经显著好于中南财和东北财等其他非北京上海的同类型实力高校了。西财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上升,尤其是伴随着成都的快速崛起成为西部的金融中心,西财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四、对外经贸大学外经贸最近10年的发展相当缓慢,除自身原因外,在政策扶持方面明显不受重视,985平台申请失败,北京的财经资源都给中财了,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在某一个行业里的顶级特色高校最多只会有一所,所以中财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外经贸的没落。外经贸有两大硬伤,第一是原属的部委已经不存在了,外

5、经贸现在和商务部共建,商务部本身就是一个权力和资源很小的部委,而上财,中财背后倚靠着位高权重的财政部,西财背后更是有牛逼轰轰的一行三会四个部委扶持。外经贸另一个硬伤就是定位不明确,外经贸的定位是财经语言类大学,不是财经类大学,对外经贸的学科布局以及学校定位导致其并不能集中精力发展财经学科,反倒是外经贸一些小语种专业发展的很好。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换了新校长之后的外经贸似乎呈现出了反弹的趋势,是回光返照还是重新崛起,让我们拭目以待。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过和中国政法的合并,占了规模大、学科齐全的优势,在某些以规模为主要依据的排名中甚至排在财经大学中的第一,但是中南财现在更像一个人文

6、社科类综合大学,这也是很多人建议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财经大学中剔除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合并,导致了中南财存在和外经贸一样的硬伤,就是定位不明确。中南财现在的校领导几乎都是原政法大学的领导,学校的资源更多的给了法学,因此导致合并之后财经学科实力下降很快(中南财和外经贸的财经学科实力在六所财经大学里垫底)。另外中南财改革动作缓慢,中南财的官方网站上曾经刊登过肯定西财改革的新闻,学校论坛上也是对西财的改革非常羡慕,有一个帖子为“看西财的复兴之路”成为红极一时的热帖,虽然从官方到学生,都很肯定甚至羡慕西财的改革,但至今仍未见到中南财拿出实际的改革行动。但是中南财最近有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那就是顺利进入9

7、85平台,以中南财这些年的发展势头来看,能够进985平台更多的是得益于曾经直属与财政部,无论如何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六、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在历史上曾经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和上海财经大学比都毫不逊色,然而时运不济,没有争取到211名额和教育部直属的机会,导致学校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其他重点财经大学,但是由于之前积攒的强大根基和功底,即使是现在,将东财放在一线财经大学里也是丝毫没有争议的,其财经学科实力甚至强于211工程的对外经贸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近东财换了新校长李维安,似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希望李校长能够带着东财重新走向昔日的辉煌。按照现在各一线财经大学的发展情况

8、及其呈现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线财经大学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同一层次里的排名分先后:第一层次:上海财经大学(985平台,略微下降趋势)中央财经大学(985平台,快速上升趋势)西南财经大学(985平台,快速上升趋势)第二层次:对外经贸大学(211工程,此前一直快速下滑,最近有略微上升的迹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85平台,下降趋势)东北财经大学(非211,此前一直快速下滑,最近有略微上升的迹象)一线候补: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有几处错误,一 中财获得985创新平台的时间是2006年二 对外经贸大学原来的部委也不是不存在了,现在商务部的前身就是外经贸部整合升级的。三 本人虽然不是外经贸的,但是还

9、是看好对外经贸的发展,对外经贸前十来年确实有点颓势,今年在一级博士点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项目上,对外经贸大学是经济类学校里最抢眼的。四 西财这些年表现确实很亮眼,全方位开花,但是只有有地利位置的瓶颈限制,未来的前景依然要逊于北上三所中南财经大学的财经类学科的确是在走下坡路,这一点其校长吴汉东在十二五报告里面都有提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来就是财经和政法两所院校合并而成,各方势力的协调绝非易事,有限的资源当然是顾此失彼,更何况中南财大是2005年才进211建设的,合并初期的5年在国家政策拨款上就十分短缺,更何况中南财大近几年的资金流向都是大搞基建,花在学科建设上的资金就更加有限了。中

10、南财经政法大学整个学校的管理层都是以前政法学院出来的,学科建设明显倾向于法学学科,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唯一的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而其他财经院校均为财经类学科,比如上海财大的会计研究中心、西南财大的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财大的精算研究中心等等),可以说中南财大合并的10年来,政法学科上升明显,财经学科下滑显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近几年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引进乏力,师资大都自产自销裙带严重。像范忠信这样的好老师都被逼而走,教育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连续6年空缺,直到2010年底才招到了目前唯一一位,能否留得住还有待观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际化程度上也远远落后

11、于其他几所财经大学,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丝毫改革迹象。要知道,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本身就是西学,其理论基础本来就是洋人学者弄出来的。既然这些学科本身就是从洋人那里来的,而且洋人在这些学科依然是遥遥领先,我们自然应该高举崇洋媚外的大旗。此外,财经类院校中只有中南财大没有设数学本科专业,而“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科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数学也是发展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也难怪整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很难开出像样的“三高课程”(高宏、高微、高级计量)。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985工程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我国社会建设”学科平台。引用中南财大人自己的评价“感觉我们学校的这个平台虽然协调了校内的各种利益

12、关系,看似覆盖面最广、最全。但是却显得“假、大、空”缺乏精度和深度,三通其实是一个非常抽象和宽泛的概念,真要做到三通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看似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但实际上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太虚。学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协调三通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我反倒觉得这个概念让未来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定位更加模糊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潜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 西财的潜力之一,在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城市的目标定位。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名,成都高居全球榜首。成都是中西部地区外资500强企业和各大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GDP中西部之首,领事馆数目居中国第三,

13、私家车拥有量居中国第三,也是中西部地区商贸最发达的城市和最大的航空枢纽,拥有中西部地区第一条地铁线。美国副总统拜登都去了成都,可见美商对成都的重视程度,美国看好西部未来的发展,这都是成都的潜力。成都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力争打造中国西部的金融中心。这将是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的又一次机遇。西南财大作为传统的金融强校,自然成为地方政府打造金融中心的智囊团,同时也可以借力于西南财大的行业资源和行业影响力,比如:成都市锦江区人民zf授予西南财经大学为“金融咨询顾问团”并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成都金融街项目。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国家和地方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服务于社会的使命。二、 西财的潜力之二,在于西财

14、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和积极共建。西南财大以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依托,力求与“一行三会”以及相关部门和各大金融企业组建一个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可以说这个平台是将西财与“一行三会”进一步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西财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大环境下,对于行业特色高校,为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联系,教育部积极推动与学校原主管部门的共建。截至目前,教育部与行业部门共建了24所直属高校,其中21所是部门划归教育部管理的。所以西财也在积极争取教育部与一行三会共建西财。关于鼓励共建的教育部链接就不发了(不然百度老是把这个当做广告)三、西财的潜力之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

15、核心,大金融学科群是西南财大的核心竞争力。西南财大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是传统的金融强校,在金融行业拥有很高的办学声誉以及深厚的人脉积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已经成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学科,各行各业可以说金融行业也是目前最吃香最热门的行业,当今中国社会对金融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些都给西南财经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所以西财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同呼吸共命运,经济兴则学校兴。四、西财的潜力之四,海归高端人才的后劲喷发。可以说过去的几年西南财经大学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引进了大量高质量的海外高端人才,目前西财是西部地区引进海归人才最多的院校。这些都是一笔可观

16、的财富,这些海归人才通过积淀、融合与创新,今后的几年应该就是他们开花结果产粮的时候了,海归的出成果指日可待并且已经开始了。五、西财的潜力之五,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定位明确,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不断。西南财大确立了以“金融学科群”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希望通过搭建以金融学科群为核心的学科创新平台,构建以金融学科群为核心的学科生态,从而带动学科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在教育部直属院校中率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1、组建了通识教育学院,构建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2、实行硕士生分类培养和培养机制改革(就业的和搞研究的学生分开培养)3、强化博士生学科基础训练,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三高不合格,即取消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