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574749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王丽维 收稿日期:2015-2-28作者简介:王丽维(1982-),女,农艺师,硕士,辽宁阜新人,从事农村能源、农业环保技术推广工作。通讯地址: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西环路77号,阜新市农村能源办公室,邮编123000,联系电话:13704182232。摘要:本文从化肥施用、农药使用、地膜使用、秸秆燃烧、养殖业污染现状5个方面阐述了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危害性,分析了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进展情况,提出目前比较好的防治措施有:最佳农田管理措施、植被过滤带和人工湿地等防治对策。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措施;最佳养分管理;阜新引言0面源污染通常在

2、比较正式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中多称非点源污染。它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与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等特征。而面源污染则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指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狭义通常限定于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硝酸盐、NH+4、有机磷、六六六、COD、DDT、病毒、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塑料增塑剂等。目前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1.阜新市农业发展

3、状况阜新市位于辽宁省中西部,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区域土地总面积为10.33万公顷,耕地面积51.9万公顷,占区域总面积的50.26,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45公顷,居全省第一位。全市人口户籍数193万,农业人口105万人。农业植被以玉米、花生、高粱为主,2014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1774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6.86,其中玉米、花生两大高产作物播种面积为46.2155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86.266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383元。目前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到123个,“三品”基地面积达到30.3万公顷。现有绿色食品企业15户,产品46个,基地面积1.05万公顷。

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2个,无公害农产品总数已达71个。2.农业面源污染产生机理和特征2.1 产生机理农业面源污染由农业行为造成,主要包括种植业的过量化学投入和养殖业畜禽粪便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其产生所必备的前提条件为一是环境的消纳能力二是足够的地表径流和短时降雨,当且仅当污染物增加的程度超过水量增加的程度时,水体水质将因为面源的进入而恶化。2.2 排放特征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形式为分散式、隐蔽性。二是污染物的形态,农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三是排放的载体是土壤,通过土壤的缓冲,再由地表径流或雨水淋溶进入水体1。四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五是广泛性,不易被监测。由于污染个体较多,同时地理、气象、水

5、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成本较高。3 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3.1 水污染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阜新境内的19条河流共布设53水质监测断面,其中地表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7个,而超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46个。主要超标污染物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Et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汞、氨氮、氟化物、pH、溶解氧、挥发酚、总磷2。3.2 化肥污染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平均施用量高达400kghm2,远超过发达国家225kghm2的安全上限3。2014年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15.2万吨。在肥料配比上,我市氮、磷、钾的比例平均为1.00:0.5:

6、0.5,其中氮肥为7.6万吨,磷肥为3.8万吨。氮肥平均利用率约35,剩余部分除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其余大都随降水和灌溉进入水体,导致相当一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和水果中的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4。按照全市2014年农作物年播种面积52.62万公顷计算,阜新市单位面积化肥年均施用288.86kg/hm2,其中玉米为450 kg/hm2。我市单位面积化肥年均施用量是国内水平400 kghm2的72.2%,超过发达国家225kghm2的安全上限28.38%,即我市在化肥使用减量方面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离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3.3 农药污染2014年全市农药

7、使用总量达504.4吨,农药品种主要有:辛硫磷、阿特拉津、2,4一D丁酯、乙草胺、吡虫啉、多菌灵、其他有机磷类、其他菊酯类等农药。一般来讲,采用液喷和粉喷进行病虫防治,农药利用率仅为10一20,而80一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药在各环境要素中循环,并重新分布,污染范围极大且易扩散,从而大气、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及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3.4 地膜污染我市农用地膜污染正在凸显,并在不断加剧,2014年我市地膜覆盖面积为33611公顷,地膜用量达2502.5吨。主要区域为阜彰两县,地膜覆盖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37%,其中其他油料作物覆膜面积比重较大为21533公顷,占

8、总耕地面积的4.72%,同时99.7%的地膜均使用厚度为大于等于0.008mm地膜。由于我市干旱少雨,节水滴灌成为目前解决干旱地区耕作的主要方法,从而使农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连续覆盖年限的增加而增多。据调查,我市农户清膜方式主要采用人工捡拾,清除率较低,从而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破坏耕层结构,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即使降解也会释放有害物质,地膜逐年在土壤中积累,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5。3.5 畜禽粪便污染近几年,我市打造畜牧业强市,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2014年,全市

9、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39万头、69.5万头、493万只和9500万只,年粪便总量达381万吨左右,根据资料显示,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的不断增加,我市的畜禽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畜禽粪便如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水系或农田,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使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3.6 秸秆污染阜新市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其中,玉米、花生、大豆、高粱的秸秆占总量95%以上。据测算,2014年阜新地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为271.3592万吨。30%作为饲料消耗掉,20%的秸秆利用方式为秸秆还田,其余一小部分作为燃料、食用菌基质等,受地区经济水平限制,剩余30%的秸秆被

10、焚烧或废弃。农作物秸秆的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CO,不但污染大气,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6。4.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近几年,我市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实施了多项防治措施。4.1 推广农业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一是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今年在农业部的重点支持下,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2.9万公顷,增施有机肥650万立方米。二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投入;2014年为了减少农药使用量,全市统一组织实施26.7万公顷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利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作为核心技术,同时,应用白僵菌封秸秆垛杀灭玉米螟越冬幼虫、应用玉米螟性诱剂诱杀越冬代或

11、一代玉米螟成虫、应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应用现代植保机械喷施Bt生物制剂杀灭玉米螟幼虫等生物或物理技术措施防控玉米螟。4.2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一是推广生物养猪法,利用秸秆粉碎做生物菌床,再利用生物菌发酵直接处理粪尿,使养猪厂实现零排放。今年共有120个养殖场推广此方法。二是通过沼气国债项目修建沼气池,使畜禽粪便得到了无害化处理。2014年全市共新建户用沼气池500户,累计已达4.750万户。三是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截止到目前,全市今年共生产有机肥10000吨。4.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一是农作物秸秆还田。我市通过直接还田、残茬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不仅增加

12、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还调节了土壤物理性能,形成土壤有机质覆盖,优化农田生态环境。2014年全市实施秸秆还田13.56万公顷,年消耗秸秆93.95万吨。二是秸秆饲料化,农作物秸秆通过青(黄)贮、氨化转变成饲料,发展畜牧业。2014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为120万吨。三是秸秆压成块状或颗粒做为饲料、燃料。阜新秸秆加工企业达20余家,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1662套。阜新秸秆固化企业生产能力年消耗秸秆20万吨。四是推广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2010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广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平均每年推广面积达到666.7公顷以上,年消耗秸秆3万吨。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废弃

13、料生产精致有机肥。以企业为依托,推广“秸秆-食用菌生产-有机肥料-种植业”农业循环模式。全市食用菌生产面积已达666.7公顷,产量5万吨。年消耗秸秆10万吨。5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客观性及治理建议5.1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客观性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中所必然带来的污染,并随着人口数量所带来的农、畜产品需求增加而增加,面源污染排放具有刚性需求二是随着畜禽养殖业由散养向专业化养殖转变,畜禽粪便的利用率逐渐下降,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有日趋加重的趋势78。同时,市场波动、疫情频发等因素致使我国畜禽养殖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有限,更无暇顾及污染防治1。5.2治理方向及建议一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是一个系

14、统工程,在较好的完成各个单项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实施面源污染的“源头减量(reduce)前置阻断(retain)循环利用(reuse)生态修复(restore)”的“4R”技术体系, 从而达到全类型、全过程、全流域(区域)的控制, 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二是保护农村环境,遏制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三是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染物向收纳水体的运移。在污染源控制方面,实施农田最佳养分管理(best nutrient management practice, BNMP),通过对水源保护区农田轮作、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的规定,进行源头控制;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污染监督、管理

15、,畜禽场面源污染主要通过畜禽场与农田的合理配置、畜禽场化粪池容量、密封性等方面进行规定9;以及岸边制备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湿地生态工程对减少污染物的水体迁移的重要生态工程技术, 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向水体排放。四是普及农民环境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使其可以保护自我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免受城市、工业污染对其的影响。1金书秦 沈贵银 魏 珣 韩允垒。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应对. 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971022董桂华,郑国锋,文经纬 阜新市水环境评价与对策J节水灌溉,2008,45-473王艳萍,高吉喜有机农业生产在农业自身污染防治中的作用J】。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1):388-390。4崔键,马友华,赵艳萍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35340。5李晓梅。浅析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13,316石梓涵农业污染现状与影响分析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622637苏 杨 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J】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4):3134 8 黄季焜,刘 莹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全国百村的实证分析J , 管理学报,2010,7(11):172517299蒋鸿昆,高海鹰,张奇.农业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