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573654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大与缩小教案(导学案)模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柏乡县实验小学 放大与缩小 导学案(教案)参考模板执笔人: 王会茹 授课人: 王会茹 授课时间:11.16班级:六一 课时: 课题放大与缩小备注【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和摆三角形经历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2、 能力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和缩小的图形。 3、情感目标: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师复备及学生笔记)【设计意图: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

2、广的学习空间。】【重点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和缩小的图形。【知识链接】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真不少。【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放大镜的作用并实际把文字放大,引出“放大”的概念。师(出示放大镜):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生:是放大镜。师:对!谁能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说: 师:大家说得很正确。现在我把放大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面,(教师边说边做)你们看

3、,这些文字和原来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说:字还是原来的文字,但文字变大了。文字的形状没有变,只是文字被放大了。学生还会有其它的不同说法,只要说的意思正确即可。师: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教师板书:放大2.拿出同一内容大小不同的两张照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引出“缩小”的概念。师:(拿出大小不同的两张照片)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两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一样。生2: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师:说得对,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还可以说小照片是把大照片缩小了。教师边说边板书:缩小3.出示教师用书,让学生观察书上与课

4、本同页的内容,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师:在我们身边就有放大和缩小的现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3页,再看老师手中教师用书的第43页,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1):教师用书线框中的内容和我们的课本是一样的,但是字比我们的小了。(2):教师用书中的文字和图画都和原来一样,只不过都被缩小了。(3)我们课本上的图和字比教师用书中放大了。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学生可能会说: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字体、图片的大小。印的画册都是缩小后的图。我们使用的地图是被缩小后绘制出来的。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1.提出“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

5、根和9跟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师:看来在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真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三角形,从中你又能发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摆的情况。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2.让学生观察用3根、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师:大家摆的都不错。现在观察3根小棒和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由第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个三角形的2倍,得出“第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倍后得到第个图形得出“第1个图形的每条边长扩大3倍就能得到第3个图形三自主探究(变式训.

6、练题)-(训练案)在一张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底为6个方格长,高为4个方格长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底为4个方格,高为4个方格的三角形。想一想,画出的图形形状唯一吗?分别再把它们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图形。以及把它们的各边都缩小到原来的后的图形。【达标测评】(填空题,判断题)一、填空。(1)图形在平移或旋转后,( )发生了变化,( )不变。(2)图形在放大或缩小后,( )发生了变化,( )不变。四、回顾总结,评价体验。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中安

7、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课后反思】1. 我的收获一、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的认识,但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的用数学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图形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节课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训练,以促进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变化。二、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节课一共求摆出等边三角形,三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同座间交流。第二次是在练习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动手摆一摆,结束后小组交流,说一说你

8、是怎样放大与缩小的。第三次是老师出示三幅图片后,让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最有效。我觉得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真真实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融合,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成功的喜悦。2.我的不足一、没有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进行教学。例:在探讨摆出的三角形的关系时,学生语言上遇到了困难,教师要适时引导:第一图形和第二图形什么关系?第一图形和第三图形什么关系?这样降低了学生复述的难度。学生合作学习中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真真实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融合,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成功的喜悦。如果能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提高,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