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549845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加热辊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1 电磁加热辊的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电磁加热辊,对于在材料加工领域里的从业者来说,十之八九知道电磁加热 辊产品。因为更多的从业者及企业主们在使用导热油辊、蒸汽加热辊等产品的过 程中,对其漏油、环保、安全、能耗方面的缺陷深有感触。一方面,是导热油辊 温度均匀性无法满足材料生产的需求,无法交付质量一致性的优良材料产品。另 一方面特别是导热油的环境破坏及维护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同时,处理不当时, 时有因导热油泄露发生火灾的事故发生。 电磁加热辊应用场景 对于电磁加热辊的原理,简单概括,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涡流效应及磁滞效 应让辊体自身发热,通均温手段让辊面工作区温度

2、均一,与被加工材料进行间接 或直接的换热,通过闭环回路进行温度的补充控制。百家号“联净电磁加热辊” 中有另外的文章说明,本文不做重要的介绍。 电磁加热辊相对于导热油辊,不存在两端头温度的进油侧高,出油侧低的情 况,线圈直接分布于辊体内部,端部不存在导热油加热的换热情况。所以轴承位 的温度更低, 降低了高温度工艺生产条件下使用加热辊带来轴承养护成本及工作 强度,减少设备故障率。正因为电磁加热辊感应线圈放置于辊体内部的原因,线 圈与两个边部的端盖止口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通常按一般的结构,对应辊面边部 向中心方向大约 40100mm 是没有感应线圈分部的,当然,加工电磁加热辊时, 会在边部做一定的磁密

3、度补偿及均温补偿,但还是会因端盖散热、补偿不够等原 因(因辊体的不同需求时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造成辊体的边部效应大。即,辊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2 体两边的无效边会比较大,通常按温度精度会存在 50150mm 的无效边。电磁加 热辊的温度边际效应,详见下图: 一般电磁加热辊的温度分布及边际效应示意图 关于电磁加热辊工作区的边际效应问题, 通常是制造商采用强大的温度均一 手段进行弥补,因不同的辊体情况,制作方法有所区别,因涉相关方法及资料涉 及企业 knowhow 问题,在此不作相关介绍。对于电磁加热辊内部线圈结构,可以 是单个或多个组成。配套控制方式可以是每线圈进行独立回路控制、

4、或多个线圈 组合控制、或多个线圈一点控制,多点补偿修正。这个跟辊体的线圈结构设计有 关系。 为什么会这么复杂呢?用一个线圈不就好了吗? 是的,当然是用一个线圈好! 一个线圈,做制作、使用及养护等方面来说,都要方便得多。比如,一支 300kW 的电磁加热辊,采用 10kW 电源模块来进行组合,需要 30 个电源模块,光 线圈导线就有 60 根,加上庞大的控制电气柜,这一把线不论是在现场的施工还 是后期的维护都是一十分痛苦的事情。市场上主流的品牌电磁加热辊,如日本特 电、上海某企业。99%采用单线圈结构都是采用一个线圈的结构方式。 那为什么会有多线圈结构方式呢?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5、3 原因有二,下面我们简要概括: 原因一,辊体温度均匀技术问题,当企业技术设计及制作水平不够,无法满 足于边部较小距离时,采取分段控制的方法。比如模压辊,直径约 300mm,长度 约 1500mm 电磁加热辊,有效材料工作宽幅 1300mm,工作温度 2002。有企 业进行分 3 个线圈独立控制、也有企业分 5 个线圈独立控制。当然,温度的均匀 性也并没有达到预期分段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 对均温技术的欠缺,是导致其采用此方法的主要原因。 原因二,对于特殊工艺要求,如辊面横向工艺温度需要差异化调节、单位时 间的负载有大量的热量消耗、波动的极不平衡负载、对机械精度需要热补偿修正 误差的工艺。会特殊

6、定制差异化的温度控制方法,如电子软板业的三线圈一点控 制多点补偿修正(与上述原因一说的单段独立控制不是一回事)。即,这样的方 式通常用用特殊制程工艺需求。并不是主流的电磁加热辊产品温度的控制手段。 那要采购电磁加热辊时,是选一段线圈还是多段线圈? 这个要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时,这里面原因可能会有人际关系、资金预算等方 面的原因,从技术角度上来说,选一个线圈的准没错,如果你是这个设备的使用 者,你的制程工艺又没有特殊需求,那你就不要给自己今后找麻烦,选一个线圈 结构的。相信我的推荐! 对于常规的电磁加热辊的温度控制, 都是采用单个或多个闭环回路来进行控 制的,我们在此就不多说。本文想针对一些特殊制程

7、的工艺需求,采用多线圈控 制差异化温度的一些方法给大家分享,抛砖引玉。下面我们列举针对布料烫整定 型专用电磁加热辊筒来分步详细说明。 技术领域 涉及纺织辅助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运用于针织圆机的仅通过一个感 应加热电源模块进行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辊及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织布行业中,圆织机有着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在圆织机的织布机构内部, 可以增加一个立式的电磁加热辊,作为布料的烫整处理,可以省去后续的烫整工 序。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4 图1为现有技术的采用立式的电磁加热辊的针织圆机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 其中电磁加热辊的辊体 401,被设置在针织圆机 50 中织出的圆筒型

8、的布料 60 的 位置的下方, 布料 60 包裹在辊体 401 表面, 电磁加热辊直接对布料 60 进行烘干。 (现有技术的针织圆机 50 通常还包括纱架、储纱器、喂纱嘴、送纱盘、纱圈托 架等等部件,本案中为了避免上述部件遮挡本案的结构,所以图纸中不显示上述 部件) 继续参考图 1,在实际生产工艺中,根据不同的布料,对此方法的烫整工艺 会有不同的需求,即在物料经过辊面的过程中,要实现分段温度烫整。通常,在 辊体方面采用上中下三个温度区,分别为第一温区 A、第二温区 B、第三温区 C, 根据不同的布料工艺需求,可能采用第一温区 A、第二温区 B、第三温区 C 温度 分布为不同位置高度的温区。如第

9、一温区 A 高、第二温区 B 较第一温区 A 低、第 三温区 C 较第二温区 B 低;第一温区 A 低、第二温区 B 较第一温区 A 高、第三温 区 C 较第二温区 B 高等方式组合烫整工艺。按此方法,可以在电磁辊中设三个加 温区,由三个检测点控制加温,对应三个感应加热线圈,每个线圈对应一个感应 加热电源模块。 现有技术中,通过三个感应加热电源模块分别对应每个线圈,对每个线圈进 行温度监控和加热。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感应加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的 时间短,停机状态的时间较长,利用率不高,而且感应加热电源的成本很高,这 造成了电磁加热辊的实际成本上升,核心部件的利用率较低。 与此同时,烫整面料

10、工艺对温差有一定容忍量,一般,烫整面料工艺对温差 的波动可以在 3 至 5左右, 在这个温差范围内, 烫整面料的效果没有什么差别。 方案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辊及其加热 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减少两个感应加热电源模块的使用,降低了电磁 加热辊的实际成本,提高了核心部件的利用率。 根据本方案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辊,包括:加热辊模 块、电源模块、循环加热切换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热辊模块包括一辊体,所述辊体内环绕着三个感应加热线圈,每个感应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5 加热线圈分别对应所述辊体表面的一个温区,且每个温区分

11、别设有一热电阻; 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循环加热切换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感应加热线圈;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三个所述热电阻以及循环加热切换模块, 根据所述热 电阻测得的温度数值, 通过所述循环加热切换模块调节所述电源模块与每个感应 加热线圈之间的连接状态。 优选地,所述循环加热切换模块包括三个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 述电源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热辊模块中的一个感应加热线圈,每个所述接触器 上还设有一接收控制信号的接触器线圈, 所述接触器线圈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模 块。 优选地, 所述辊体内还设有一辊体内轴, 所述辊体环形包覆在辊体内轴外的, 可相对于辊体内轴旋转,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相互平行地环绕在

12、所述辊体内轴表 面,被所述辊体内轴和所述辊体完全覆盖。 优选地,所述加热辊模块还包括一环形的下推力轴承和一环形的上支撑轴 承, 所述辊体的内圈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所述上支撑轴承和下推力轴承夹持所述 辊体内轴的上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辊体的上部还设有一集电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集电环连 接所述热电阻。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是一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电源,频率在 18 至 40kHz。 根据本方案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方法,采用如上 述的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辊,包括以下步骤: S101:所述加热辊开始工作; S102: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采样对比,判断第一温区的所述热电阻测得的实时 温度数

13、值是否小于预存的该温区目标温度,若是,执行步骤 S103;若否,执行 步骤 S104; S103:断开第二、第三温区的感应加热线圈与电源模块,接通第一温区的感 应加热线圈与电源模块,执行步骤 S108; S104: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采样对比,判断第二温区的所述热电阻测得的实时 温度数值是否小于预存的该温区目标温度,若是,执行步骤 S105;则若否,执 行步骤 S106;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6 S105:断开第一、第三温区的感应加热线圈与电源模块,接通第二温区的感 应加热线圈与电源模块,执行步骤 S108; S106: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采样对比,判断第三温区的所述热电阻测得的实时 温

14、度数值是否小于预存的该温区目标温度,若是,则执行步骤 S107;若否,执 行步骤 S102; S107:断开第一、第二温区的感应加热线圈与电源模块,接通第三温区的感 应加热线圈与电源模块,执行步骤 S108; S108:对被接通的温区进行电磁加热;以及 S109:加热结束,执行步骤 S102。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采样对比的采样频率是 100 至 500 毫秒。 优选地,所述步骤 S103、S105、S107 中,断开前 1 秒,停止电源模块。 优选地,所述步骤 S108 中,进行电磁加热之前还包括延时 1 秒。 优选地,所述步骤 S105 中,进行电磁加热的时间长度为 10 秒。 与现有

15、技术相比, 本方案的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辊及其加热方法采用三个采 温点进行温度对比, 仅通过一个感应加热电源模块对三个温度区进行循环轮流加 热,减少两个感应加热电源模块的使用,降低了电磁加热辊的实际成本,提高了 核心部件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方案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 1 为现有技术的采用立式的电磁加热辊的针织圆机的结构图;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7 图 2 为本方案的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辊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 3 为本方案中加热辊模块的剖面图;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8 图 4 为本方案中辊体

16、的立体局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 5 为本方案的分区循环加热的加热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 101 控制模块 温度信号采集器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9 102 103 104 105 20 201 202 203 3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4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50 60 A 通信接口 输出接口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上位机 电源模块 启动信号接口 高频输出接口 电源 循环加热切换模块 接触器线圈 第一温区接触器 接触器线圈 第二温区接触器 接触器线圈 第三温区接触器 加热辊模块 辊体 高频接口 集电环 集电环信号接口 辊体内轴 感应加热线圈 感应加热线圈 感应加热线圈 下推力轴承 上支撑轴承 针织圆机 布料 第一温区 电磁加热辊原理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10 B C 第二温区 第三温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 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 赘述。 第一实施例 图 2 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