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5529700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二)(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让你的作文语言升格,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语言具体化概括为具体 二.语言生动言之有味。 三.语言幽默言之有趣。 四.语言个性新颖独特,中考时如何让你的作文在万千学生中脱颖而出,如何让你的作文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成为作文高分的关键。很多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结构方面都很不错,可写人叙事只是概括地表达,没有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觉也就一般般,分数自然就偏低。内容具体形象,语言流畅生动,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感染老师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语言怎样才能在流畅的基础上更加生动呢?,一.要学会化概括为具体 同学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作文时,即

2、使你已经确定了写作对象和写作材料,是不是仍然感觉无话可说?是否仍然觉得辞不达意,词句枯竭?是否仍然在勉强凑字数?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在写作时习惯用一些笼统概括的语言代替一些具体的叙述与描写,所以即使你绞尽脑汁,你的语言仍然是平淡无味、毫无生气的。,具体,就是要将事物写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得到画面和形象),而且要尽量给人以新的感觉,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比如写“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语言就是笼统的、抽象的。如改为“这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样写就具体些了,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 看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你能听见一百米

3、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地勾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松软的草面上永远地掉在那儿,静静地等着腐烂。”,再如写“胖”,如果写成“这个女人长得很胖。”就很笼统。如写成“这个女人胖得就像刚刚发开的面团。”就具体多了,再看看契诃夫是怎样写的“她的脸胖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1): 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失误段】犹记得爷爷去世那天,我是那般痛苦而又无助。 【升格段】犹记得爷爷去世那天,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脸,灰暗和

4、沮丧撕裂着我的心。 【点拨】用“撕裂”一词表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的情绪,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扯开,流淌着殷红的血。句子那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均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2)在文章中加入适当的描写,特别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就能使人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失误段】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9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的面前说了许多讽刺的话。我下决心要把语文学好。 【点拨】这段文字缺少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因而无法展现生动具体的形象。文中尽是粗大的线条和轮廓,只能给人一种肤浅的感受。显然,这种空谈似的叙述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5、。 【升格段】成绩公布了。哈哈!90分,万岁!我真想叫出来、跳起来!有几个同学走过来,我正微笑着准备迎接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模样,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数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我头皮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子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这只麻雀一定要变成金凤凰!,捕捉典型细节: 一位同学写妈妈:“她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腿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用“擦地板”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了妈妈的勤劳。 “她的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消尽了原先的悲哀神色,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6、,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3) :让五感渗入写作 “让五感渗入写作” 这一种写作方法,同样简便易于操作,并且给我们提供了较快较优的作文构思。 “让五感渗入写作”就是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写人就是要让人物“活”起来,即通过你的文章,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能够很清楚地呈现在老师面前。,例如描写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特点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

7、根白头发”之类的语言,只能到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再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无数次地重复这句话是没有丝毫价值的。只能坚定阅卷老师给判低分的信心。因为用这样的话语,老师是无法知道“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了。仍可以从五感入手,不一定每个感官都要写到,选择其中最能反映情况的即可。如写成: “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作者采用旁观者的视角,“看到”(视觉)这个人“双手抓住扶手托起左腿扶上台阶”(触觉),到

8、最后的“他都要咬紧牙关”(感觉),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似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文章不仅摇曳生姿,更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生动言之有味 生动的语言富有有生命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一)要巧于修饰、润色语言 书评家萧乾先生曾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构思,有的人写出来会让读者觉得苍白无力,有的就会让人觉得韵味无穷。比较下面这两个句子: 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下来了。 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下来了。 句就让人感觉很直白,句只是加上“性急的”修饰了一下,就把黄叶拟人化了,整个句子就让人觉得充满了情味,意境也就出来了。,再如: 桌

9、子上,蜡烛在燃烧。 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的”,充满了情味) 又考砸了,我感到又失望又苦恼。 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漂落。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漂落,雨丝长愁丝更长。,(二)巧用修辞 (1)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 如比喻的巧妙运用: “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 “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 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不能不佩服比喻的新奇,想像力的丰富。,善用修辞,例如: 悠长的笛声,像

10、光滑的绸子一样,还在春天的田野上飘拂 草房子(比喻、通感的手法将事物描写形象化)。 正当他就要扣动扳机时,那只鹰忽然如幽灵一般又出现了,并且如一块银色的铁皮一般,从空中直削下来。 根鸟(将事物本质鲜明化 ) 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他只好拖着竹竿,尴尬地站到了场外,而现在走进来的是潇洒的秃鹤。草房子(将抽象情绪可感化 )。,灯火是从木屋的两个窗口射出的。那两个窗口就仿佛是峡谷中一个怪物的一对没有合上的眼睛。根鸟(爱憎情感明晰化 ) 做到跳跃动作时,只见他像装了弹簧一样,在地上轻盈地弹跳。那颗秃头,便在空中一耸一落。当时,正是明亮的阳光这从

11、云罅中斜射下来,犹如一个大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在追着那个演员,秃鹤的秃头便在空中闪闪发光。草房子 (情境描绘生动化),(三)引用诗词名句: 再如引用名句使文章神彩飞扬,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历来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的特点。合理引用于考场作文,必能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例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诵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这段文字五处引用诗词名句,

12、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四) 要善于巧妙地组合语言 有时把一些看似简单、直白的句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也能达到一种“常字见奇,陈字见新”的语言效果。 比如:一同学写一家人走亲戚时,由于意见不统一,爸爸妈妈闹矛盾:“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这段文字组合的就很成功,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却于质朴中见到了作者语言的功力。 再如:一同学描写班上的三个女生“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巧妙的语言组合同样也别具情韵。,三.幽默言之有趣 幽

13、默必不可少,调侃必不可少,它是轻松的逗趣,谈笑间体现一种思想的深邃,它往往能够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咀嚼出语言的奇妙与灵动。,文章语言幽默,人人都爱读。许多同学在写作时也知道这一点,也想在自己的作文中“幽他一默”,却常常憋得脑袋疼也憋不出一句幽默的话来。有句话叫“机智出幽默”,也就是说,幽默的语言都体现着某种机智,我们读马克吐温的作品,就常常有这种感觉。比如说戒烟很不容易,一般人会说“戒烟很不容易,我几次想戒都没有戒掉。”而马克吐温用完全相反的说法来表示同样的意思:“戒烟其实很容易,我每年都戒好几回。”这样就有了强烈的幽默感。,“制造”幽默语言的方法,(1)“移用词、句”法。 (2)错位反差出幽默。

14、 (3).自我解嘲。 (4)巧作对比。 (5)自相矛盾。 (6)巧作比喻。 (7)巧用拟人、夸张。 (8)俏皮话幽默。 (9)刻意精细法。,(1)“移用词、句”幽默法: 我们大多数同学平时说话妙语如珠,而写出的作文却十分枯燥。如果我们把头脑中储存的各种词汇充分调动起来,就能使文章写得活灵活现。看了这个片段,你一定会有同感:“到了六年级,我的病牙都陆续下岗了,只剩下一颗老牙仍坚守阵地,为了使它光荣退休,我使出浑身解数,却仍奈何不了它分毫。对这种顽固分子,我只得乖乖投降。”这段幽默风趣的语言的出炉,归功于作者巧妙“移用”了社会、军事术语。,再比如: 【失误段】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

15、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背愚公移山时,我就混得让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过关,下次不行!” 【点拨】这是一段很真实的素材,只是缺少细枝末节,使原本应该很出彩的情节变得十分呆板,毫无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无法彰显童心与童趣,所以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卷老师眼中也会如过眼云烟,注定得不到高分。 【升格段】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几句要吐字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16、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了儿子,还是儿子有了孙子?不妙,压低音量。)“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声音已经低到极限,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背书还是念经。)“行啦行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可不行!”老师终于挂起了“免战牌”。,(2)错位反差出幽默: 古今反差。例:三国时东吴要周瑜当统帅,那时周瑜是个团员,老将不服,可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毛泽东) 大小反差。例:我家的财政部长发了言。 身份反差。本应用于某身份人身上的挪用描述另一人物,或美化,或丑化,令人捧腹。例:此时不抄更待何时,我立即取出“工具”,开始“作案”,哈哈,真是“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经过漫长的一个小时痛苦思考及深刻反省之后,老师终于退回了“赃物”及“作案工具”。(郭杭作弊原载作文通讯),感情色彩反差。 即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例: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