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54426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从数学的产生发展看,数学从生产活动中来,它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给我们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一个好的情境,可以引发思维的展开,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直观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的,具有简约的特点,如果学生只记住抽象的文字符号,没有理解其中的内容,这便是无意义学习,这也违背了建构主义的认知论,不利于构建合理的知识和思维

2、结构,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创设将数学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有生命的情境,钻进学生的脑海里。 “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的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 ”(赞可夫语)情和境是两个维度,要让学生入情入境。 案例:借助儿歌、故事创设情境,感知趣味数学 在学习七(上)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演唱一首唱不完的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二声跳下水。 2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三声跳下水 随着学生演唱的深入,数据的增大,学生对数据的表达陷入了困惑,急切

3、想解决数据的表达问题,这就营造了思维空前活跃的氛围,教者及时指出表达的语句:“n 只青蛙 n 张嘴,2n 只眼睛 4n 条腿,扑通 n 声跳下水。 ” 点评:儿歌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高兴,思维活跃,同时感悟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明了的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易于理解,终生难忘。 在学习解题方法分析法时,我还把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智慧小故事“司马光砸缸”引入课堂,让学生理解在让人离开水有困难时,司马光设法让水离开人。 同样在探求证明的思路时,如果不能顺利地从条件推出结论,不妨倒过来想,从结论出发,进行逆推,寻找证明的途径。这样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类比思想。学生

4、在朗朗上口的颂读故事、儿歌中激活了思维,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在高兴之余陷入了沉思,认知上产生了冲突,自觉进入了学习境界。案例:动手做数学,感知实验数学 在学习七(上)5.3 展开与折叠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课前每个同学准备 10 个小立方体,课堂上每个同学手执小剪刀尝试将小正方体沿不同的路径展开,变为平面图形,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索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并在自已的作品旁签名。然后全班同学3观察讨论黑板上的立方体展开图,将相同展开图只留一张,最后全部得到了立方体的 11 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课堂印象:这节课学生们做得专注、投入,讨论热烈,表现了强烈的探索欲、表现欲,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在

5、展示阶段,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们兴高采烈,拿着自已的“发明”争着展示到黑板上,学生们享受到了成功探索的喜悦;在发现立方体有多少种平面展开图阶段,学生们瞪大眼睛观察,旋转、翻折、平移、分类的数学思想在学生脑海中翻腾。最后学生们十分惊讶地发现了立方体的 11 种平面展开图。课后反思:动手做数学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式、探究式学习,熟悉情境的切入可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动手做得到的真切的表象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以此为平台,学生展开了思维,同时还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这充分说明了“做数学”的重要性。只有“做”才能悟,如上例中通过动

6、手做学生悟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行”的互相转化,因此要“大发现”必须“大动手” ,同时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拉近了和数学的距离,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了数学原来是可以“做”的,像学习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是可以走进实验室。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交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 ”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达到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4创造一个个的情境,使孩子们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进入数学大师陈省身提出的“数学好玩”的境界,改变数学给人“偏”“难” “枯燥”的印象,让“绿色”的数学教育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素养伴随学生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