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54425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认为学习情境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效条件。本文从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美感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五个方面阐述了学习情境的创设策略,以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从

2、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内化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一、多重刺激,创设故事情境 1在“故事”中引出课题,出示任务 2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多种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爱听故事是每个人儿童时期最大的爱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

3、 如在学习图形的转动与缩放时,可以设置小红帽去外婆家的故事:一天,小红帽要拎着一个篮子去外婆家,这时发现篮子太大了,这时就把学生引入了如何把篮子变小或把小红帽变大的知识氛围中来,积极投入到缩放的学习中来。篮子成功变小了,可是小红帽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遇到了难题,前面出现了三条路:一条路通向外婆家,一条路上有大灰狼,还有一条路当中阻塞了。这个时候,身入故事情境中的孩子们感到使小红帽成功地到达外婆家就必须使她转向正确的方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认识及掌握了图形的转动。通过“故事”出示任务,把学生们带入了最佳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使用老教材中的一例金鱼在缸外 ,利用多

4、媒体技术展示3金鱼在缸外呼救的故事情景,请我们同学来一次拯救鱼儿的大行动,把小鱼儿移回到缸内,通过这样的图片展示,大家急切地希望马上开始行动,动作快的同学已经在交流解决方法,原来可以通过选定和拖放等操作来完成,此时同学们心中已豁然开朗,自然而然也很快把自己的鱼儿放回到缸内,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2进入故事“角色” ,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营造一定的“故事情境” ,让学生在故事充当“角色” ,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完成任务。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不仅有助于营造

5、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 9 课花香满园时,在“画图”把一朵花当种子,复制出很多花,变成花香满园。我就采用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 “一只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尽情地采蜜,它的样子引来了一群蜜蜂,可是只有一朵花,其它的小蜜蜂只好在一边嗡嗡地在边上转着,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啊,它想请同学们帮忙吗,谁愿意帮小蜜蜂们变出更多的花朵呢?” 。同学们纷纷4举手回应,课堂气氛已达到了高潮。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了复制、旋转和翻转等功能的操作方法,帮蜜蜂解决了难题,最后蜜蜂在一片花丛中翩翩起舞,向同学们致谢。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

6、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还当起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体验了一把助人为乐的快乐。 3创作“故事” ,延伸任务 在相应的“故事”中完成任务后,教师也可根据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让同学们创作故事,利用学习结果来编故事。 如在教学动物联谊会一课,学习内容也非常适合故事情境的营造,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在故事中完成任务,还可以鼓励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作品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先让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猴妈妈找小猴 ,比比看,谁在金山画王中最先帮猴妈妈找到小猴,猴妈妈为了感谢同学们帮到自己的宝宝,想举办一场“动物联谊会” ,再请同学们帮忙找场地和动物朋友们。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学习了操作方法,完成了作品,再请同学们为自己的作品

7、编一个故事,说说看, “你的动物联谊会是在什么场景下召开的,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他们又是怎么来的,他们又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也比比看,谁创作的作品最美,谁编的故事最有创意。通过编故事的方法,不仅让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完成了任务,还延伸了任务,对于他们5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巧问设疑,营造问题情境 这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念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途径。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下,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

8、意向。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在学习金山画王奇异的绘画天地时,通过动物贴图,河里出现了几只河马,创设问题情境:河马整个站在水上使画面显得不真实,用绘画工具里的哪些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问题情境既推出了新问题,还给学生指出了绘画工具里有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激励学生自己先去探索。通过逐一使用工具,学生们发现使用了水滴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河面上出现了河马的倒影,效果逼真极了。还有的学生采用了魔术棒里的泡泡工具,使河马看起来像在河里洗澡,都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激6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需要,促进思维发展方

9、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美感情境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而言,这种由美感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成为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驱动力。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美也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如果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像在教学电子贺卡一课时,我从传统贺卡导入,告诉学生与传统贺卡相比,电子贺卡表现更丰富。我把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美、品味美。活泼的动画

10、、绚丽的色彩、优美的旋律,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灵。 四、创设游戏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7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依据儿童好玩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我不在讲解一些概念上花很多时间,而是利用电脑中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运行游戏软

11、件练习“纸牌”游戏,一听玩扑克,学生们兴致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在乐此不疲地玩“纸牌”游戏的过程中, “指向” 、“单击” 、 “双击” 、 “拖动”这些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起来就简单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像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学计算机时,熟悉键盘是入门课程,想把键盘使用熟练做到盲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学者往往连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有时找一个字母或标点要找好一会儿,单纯的记忆又过于枯燥,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怎么办呢?采用“警察抓小偷”或“空中射击”游戏试试!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键盘的操作。 当然在游戏时也应该注意“正确引导,合理控制,有效选择”的8原则,对于游戏

12、的取材和活动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五、创设竞赛情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现代人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现代人,能善于与他人合作,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了认识的主人参赛选手,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主体作用。教师利用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创造欲望,都想成为己方取胜的功臣这种心理,把认识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了直接需要,形成了强烈的内部动机。这种从心灵深处涌现出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和自我成就感,是激发兴趣的最根本的源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为学好信息技术打下

13、坚实的基础。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竞赛活动,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学生学会了打字,举行学生打字比赛,绘画比赛等。使学生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兴趣。通过实践证明了竞赛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信息技术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用语言描述的,可以是实物演示,可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直观形式来表现,也可用9现代化工具进行模拟。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主动探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 年第 3、4 期 2杨建国,于跃.建构主义与多媒体课件情境的创设.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10 ) 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 .外国教育研究,2002(9) 4顾清红,瞿堃.建构、环境及学习团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思维.,2000(3) 5张 李.给游戏“ 平反”谈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信息技术教育 2003(3) 106左明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7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