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54270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1、内容和要求(1)颜色;(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 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 的 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 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 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

2、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 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3)沉积构造物理成因构造a.流动 构造:确定 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

3、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化学成因构造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生物沉积构造a.生物 遗迹:确定 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c.鸟眼构造: 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 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生物化学沉积构造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b

4、.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4)、沉积层序研究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2、技术和方法(1)岩心观察和描述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 缝发育情况。(2)岩心实验室分析岩心薄片鉴定。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 23%的醋酸或5% 10%的 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

5、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 3cm3cm0.6cm 的样品,放入浓度为 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 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阴极发光分析。区分白云石和方解石,以及各种白云石类型。对发生重结晶的岩石观察其残余结构和残余生物。差热分析。确定矿物类型。(3)测井解释适用于确定岩性的碳酸盐岩测井系列为岩性密度测井、补偿中子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和电磁波传播测井。a.根据岩石的体积密度和光 电吸收截面指数识别岩性;b.制作中子孔隙度、

6、岩石密度、声波时差交会图以识别岩性;c.利用纵波 时差或纵波与横波的 时差比值来确定岩性;d.根据电磁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的无损耗时间和介电常数识别岩性。3、基础资料(1)图件类a.岩心 综合图;b.录井综合图;c.测井岩性解 释剖面 图;d.岩石沉积结构、构造素描图;e.岩电图 版。(2)表格类a.岩石薄片 鉴定表;b.岩石学特征综合统计表(见表 1)。(3)照片a.岩心 观察的沉积 构造照片;b.有代表性的沉积结构、构造和生物化石的镜下照片。4、结论单井剖面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综述。二、储层沉积相评价1、内容和要求(1)利用岩性、古生物、自生矿物、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及有机组分综合判别沉积环境。(

7、2)单井剖面相分析。划分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确定相序和相组合。(3)确定岩相类型,研究岩相类型在地层剖面中的发育和分布,统计其共生机率,确定其组合,建立单井的沉积序列模式。(4( 确定有利的储集层段。(5( 分析沉积相对原生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6( 分析沉积相对储层纵向分布的控制。(7( 结合地震相研究沉积相对储层平面展布的控制。2、技术和方法(1)岩心观察和描述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 缝发育情况。(2)岩心实验室分析a. 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确定沉积相标志。b. 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确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成分、组成和含量。

8、(3)测井解释。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等测井资料判别沉积环境,划分沉积相。(4)地震地层学分析。标定地层层位,进行地震相分析。3、基础资料(1)图件类a.单井剖面相分析图;b.沉积序列模式图。(2)照片。具有代表性相标志的岩心和镜下照片。4、结论a.单井剖面沉 积相特征 综述;b.沉积相对原生孔隙的发育,储集层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表 1 井储层岩石学特征综合统计表(格式)地区(构造) 剖面(井号) 取样方式 送样单位 日期矿物成分,% 结构成分,% 沉积构造碳酸盐矿物 非碳酸盐 自生矿物 陆源碎屑矿物 内碎屑 生物碎屑基质胶结物水流成因类重力成因类生物成因类其他编号层

9、位井深m岩石综合定名颜色 文石镁方解石方解石白云石其他石膏硬石膏黄铁矿其他石英长石粘土其他砾石砂屑粉屑泥屑鲕粒球粒团块其他 有孔虫瓣鳃介形虫成分含量成分含量胶结类型结构三、储层成岩作用评价1、内容和要求1) 成岩阶段与成岩环境划分及标志。2) 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重结晶作有。压实作用:a.寻找 压实作用的 标志;b.划分压实类型;c.分析 压实作用影响的深度范 围;d.分析压实作用的影响因素。胶结作用:a.寻找胶 结作用的 标志;b.确定胶结物成分;c.划分胶 结类型,分析各种胶 结类型的特征及所代表的成岩环境。溶蚀作用:a.寻找溶 蚀

10、作用的 标志;b.确定被溶蚀的成分;c.划分溶 蚀类型;d.分析各种溶蚀作用发生的时间和条件;e.分析溶 蚀作用的影响因素。白云岩化作用:a.寻找白云岩化作用的标志;b.确定白云岩化阶段;c.分析白云岩化作用的影响因素;d.推测白云岩化机理。去白云岩化作用:a.寻找去白云岩化作用的标志;b.划分去白云岩化类型;c.分析去白云岩化作用的影响因素。重结晶作用:a.划分重 结晶作用 类型;b.分析重结晶作用的影响因素。3) 根据各种成岩作用的特征和各成岩环境的标志划分成岩环境,并研究各环境的特征。4) 根据各种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环境,在纵向上划分成岩相;根据各成岩相在纵向上的组合关系,把紧密相关的成

11、岩相划分为一个成岩相组合。5) 建立单井储层段的成岩模式。6) 建立单井储层成岩序次与编制孔隙演化图。a. 分析各成岩阶段及各成岩环境中成岩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b. 分析各种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形成、发育和消亡的作用。c. 确定成岩序次与孔隙演化间的关系,编制成岩序次与孔隙演化图。(7)划分次生孔隙类型和发育段。2、技术和方法1) 岩芯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成岩环境、成岩作用标志和特征。2) 阴极发光分析识别碳酸盐岩胶结物的矿物成分,研究重结晶作用程度及白云石类型。3) 同位素分析测定岩石中 18O/16O,13C/12C,确定成岩阶段。4) 电子探针分析分析碳酸盐岩矿物的化学成分。5) 包裹

12、体分析分析包裹体成分、类型以及形成的温度。6) 有机地化分析沥青反射率及生油(气)岩热解分析。3、基础资料1) 图件类a.成岩相及成岩相组合图;b.成岩模式图;c.成岩序次与孔隙演化图。2) 照片a.典型的成岩作用标志照片;b.典型的次生孔隙照片。4、结论a.成岩模式 综述;b.成岩序次与孔隙演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四、储层储集性能评价1、内容和要求1)储层储集空间类型。a. 按储集空间的形状分类。b. 按储集空间大小分类。c. 按储集空间的形成机理和结构分类。2)储集空间特征。将下述观察结果记录在“裂缝统计表” 和“孔洞统计表”中。a. 孔和洞:孔、洞大小、形状及相互 连通情况;孔、洞内充填物性

13、 质、数量及结晶程度;孔、洞的发育和分布;d、孔、洞在岩心纵(横)截面的面积百分比或在岩石薄片中的面孔率。b. 裂缝:裂缝条数和密度;裂缝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产状;裂缝充填情况及裂缝的有效性;缝壁特征;裂缝的力学性质分析;裂缝组系发育情况,并按裂缝组系编制裂缝玫瑰图;裂缝贯通溶洞、孔隙的情况。c. 储集岩基质孔隙结构特征:孔喉大小与形态按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 R50 划分(大喉:R 50 大于 2.0m;中喉:R 50 小于或等于 2.0m,且大于0.5m;小喉: R50 小于或等于 0.5m,且大于或等于 0.04m;微喉:R 50 小于 0.04m);孔喉形状;孔喉大小分布特征;孔隙与喉道的连

14、通情况;孔隙与喉道的配位数。d. 储层的储集类型。e. 储层物性:储层孔隙度大小、分布及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储层渗透率大小、分布及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不同围压条件下孔隙度与渗透率大小和分布。f. 储层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g. 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沉积条件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大小、形状、发育程度及连通情况的影响;成岩作用 对储层储集空间形成、发展以及消亡的影响;构造作用 对裂缝发育分布的影响。2、技术和方法a. 地质录井:a. 肉眼观察描述岩心孔、洞、缝发育情况。b. 观察并统计岩屑中次生矿物的含量、成分、自形晶程度,推测孔、洞、缝发育的有效性。c. 根据钻井过程中钻时变化、钻具放

15、空长度、钻井液漏失数量和速度、判断缝、洞大小。b. 岩心实验室分析:a. 岩心铸体薄片镜下观察与图像分析。b. 岩心荧光薄片镜下观察。c. 岩心样品孔隙度测定。裂缝统计表(格式)取心层位_,次数_,井段_m, 进尺_m, 心长_m,收获率_%岩心编号_,统计面积_,地 层倾角 _充 填 情 况 面积,mm 2全充填 mm未半充填 mm统计部位序号类型构造层间等裂缝倾角长 宽 长 宽充填物结晶度全充填未半充填裂缝方向油气显示特征描述(延伸切割情况、组系,地层关系及素描等)总裂缝条总缝面积 mm2总缝面孔率%统计部位统计面积 有效裂缝条有效缝面 积mm2有效缝面孔率%制表人: 检查人:孔洞统计表(格式)地理位置_ 层 位_构造位置_ 岩石定名_充填情况序号大小mm2 程度 充填物 结晶度分布连通情况油气显示数量个面积mm2备注孔洞数个孔洞面积mm2孔洞面孔率%总缝洞数个总缝洞面积 mm2总缝洞面孔率%总有效缝 洞数个总有效缝洞面积mm2总有效缝洞面孔率%年 月 日 第 页d. 岩心样品渗透率测定。e. 岩心样品压汞试验。3)测井解释:a. 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储集层段。b. 测井定量解释:利用密度、中子、声波等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孔隙度。4)VSP 资料分析:VSP 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