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钛合金加热的特点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53923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钛合金加热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年整理】钛合金加热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年整理】钛合金加热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钛合金加热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钛合金加热的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钛合金加热的第一个特点是,与铜、铝、铁和镍相比,钛的导热率低,加热的主要困难是:采用表面加热方法时,加热时间相当长。大型坯料加热时,截面温差大。与铜、铁、镍基合金的导热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下降不同,钛合金的导热率是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钛合金加热的第二个特点是,当提高温度时它们会与空气发生强烈的反应。当在650以上加热时,钛与氧强烈反应,而在 700以上时,则与氮也发生反应,同时形成被这两种气体所饱和的较深表面层。例如,当采用表面加热方式把直径 350mm 的钛坯料加热到 11001150 时,就需要在钛与气体强烈反应的温度范围中保温 34h 以上,则可能形成厚度 1mm 以上的吸气层。这种吸气

2、层会恶化合金的变形性能。在具有还原性气氛的油炉中加热时,吸氢特别强烈,氢能在加热过程中扩散到合金内部,降低合金的塑性。当在具有氧化性气氛的油炉中加热时,钛合金的吸氢过程显著减慢;在普通的箱式电炉中加热时,吸氢更慢。由此可知,钛合金毛坯应在电炉中加热。当不得不采用火焰加热时,应使炉内气氛呈微氧化性,以免引起氢脆。无论在哪类炉子中加热,钛合金都不应与耐火材料发生作用,炉底上应垫放不锈钢板。不可采用含镍量超过 50%的耐热合金板,以免坯料焊在板上。为了使锻件和模锻件获得均匀的细晶组织和高的力学性能,加热时,必须保证毛坯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最短。因此,为解决加热过程中钛合金的导热率低和高温下吸气严重的问

3、题,通常采用分段加热。在第一阶段,把坯料缓慢加热到 650700,然后快速加热到所要求的温度。因为钛在 700以下吸气较少,分段加热氧在金属中总的渗透效果比一般加热时小得多。采用分段加热可以缩短坯料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虽然钛在低温时导热系数低,但在高温时导热系数与钢相近,因此,钛加热到 700后,可比钢更快地加热到高温。对于要求表面质量较高的精密锻件,或余量较小的重要锻件(如压气机叶片、盘等) ,坯料最好在保护气氛中加热(氩气或氦气) ,但这样投资大,成本高,且出炉后仍有被空气污染的危险,因此生产中常采用涂玻璃润滑剂保护涂层,然后在普通箱式电阻炉中加热。玻璃润滑剂不仅可避免坯料表面形成氧化皮,

4、还可减少 层厚度,并能在变形过程中起润滑作用。工作时若短时间中断,应将装有坯料的炉子的温度降至 850,待继续工作时,以炉子功率可能的速度将炉温重新升至始锻温度。当长时间中断工作时,坯料应出炉,并置于石棉板或干砂上冷却。自由锻主要用于铸锭的初加工,即制造圆戴面、方截面或矩形截面的棒材半成品。单件或小批生产中自由锻比模锻在经济上更合理时,通常也采用自由锻来制造大尺寸毛坯。从铸锭到成品棒材,其锻造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完成。1.开坯它的始锻(开坯)温度在 转变点以上 150250 ,这时,铸造组织的塑性最好。开始时应轻击、快击使锭料变形,直到打碎初生粗晶粒组织为止。变形程度必须保持在20%30%范围

5、内。把锭料锻成所需截面,然后切成定尺寸毛坯。铸造组织破碎后塑性增加。聚集再结晶是随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加长和晶粒的细化而加剧的,为了防止产生聚集再结晶,必须随晶粒细化逐步降低锻造温度,加热保温时间也要严格加以控制。2.多向反复镦拔它是在 转变点温度以上 80120始锻,交替进行 23 次镦粗和拔长,同时交替改变轴线和棱边。这样使整个毛坯截面获得非常均一的具有 区变形特征的再结晶细晶组织。如毛坯在轧机上轧制,可不必进行此种多向镦拔。3.第二次多向反复镦拔它与第一次多向反复镦拔方式一样,但始锻温度取决于锻后半成品是下一道工序的毛坯还是交付产品。若是作下一道工序的毛坯,始锻温度可比 转变温度高 305

6、0;若是交付产品,始锻温度则在 转变温度以下 2040由于钛的导热率低,在自由锻设备上镦粗或拔长坯料时,若工具预热温度过低,设备的打击速度低,变形程度又较大,往往在纵剖面或横截面上形成 X 形剪切带。水压机上非等温镦粗时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工具温度低,坯料与工具接触造成金属坯料表层激冷,变形过程中,金属产生的变形热又来不及向四周热传导,从表层至中心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结果金属形成强烈流动的应变带。变形程度愈大,剪切带愈明显,最后在符号相反的拉应力作用下形成裂纹。因此,在自由锻造钛合金时,打击速度应快些,尽量缩短毛坯与工具的接触时间并尽可能预热工具到较高的温度,同时还要适当控制一次行程内的变形程度

7、。锻造时,棱角处冷却最快。因此拔长时必须多次翻转毛坯,并调节锤击力,以免产生锐角。锤上锻造,开始阶段要轻打,变形程度不超过 5%8%,随后可以逐步加大变形量。模锻通常是用来制造外形和尺寸接近成品,随后只进行热处理和切削加工的最后毛坯。锻造温度和变形程度是决定合金组织、性能的基本因素。钛合金的热处理与钢的热处理不同,对合金的组织不起决定作用。因此,钛合金模锻的最后工步的工艺规范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了使钛合金模锻件能同时获得较高的强度和塑性,必须使毛坯的整体变形量不低于30%,变形温度不超过相变温度,并且应力求温度和变形程度在整个变形毛坯中尽可能分布均匀。钛合金模锻件组织和性能均匀性不及钢锻件。

8、在金属激烈流动区,经再结晶热处理后,其低倍为模糊晶,高倍为等轴细晶;在难变形区,因变形量小或无变形,其组织往往保留变形前的状态。因此在模锻一些重要的钛合金零件(如压气机盘、叶片等 )时,除了控制变形温度在 TB 以下和适当的变形程度外,控制原毛坯的组织是十分重要的,否则,粗晶组织或某些缺陷会遗传到锻件中,而且其后的热处理又无法消除,将导致锻件报废。锤上模锻外形复杂的钛合金锻件时,在热效应局部集中的急剧变形区域内,即使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金属的温度可能还是会超过合金的 TB。例如模锻横截面为工字形的钛合金毛坯时,锤击过重,中间(腹板区 )部分的温度因变形热效应的作用比边缘部分高约 100。另外,在

9、难变形区和具有临界变形程度区域,在模锻之后加热过程中易形成塑性和持久强度都比较低的粗晶组织。所以锤上模锻外形复杂的锻件,其力学性能常常很不稳定。降低模锻加热温度虽然可以消除毛坯产生局部过热的危险,但将导致变形抗力急剧提高,增加工具磨损和动力消耗,还必须使用更大功率的设备。锤上模锻时,采用多次轻击方法也能够减轻毛坯局部过热。可是,这是必须增加加热火次,以补偿毛坯与较冷的模具接触所损失的热量。模锻形状比较简单的锻件,且对变形金属的塑性和持久强度指标要求又不太高时,以采用锤锻为佳。但 合金不宜采用锤锻,因模锻过程中的多次加热会对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与锻锤相比,压力机(液压机等) 的工作速度大大降低

10、,能减小合金的变形抗力和变形热效应。在液压机上模锻钛合金时,毛坯的单位模锻力比锤上模锻约低 30%,从而可提高模具的寿命。热效应的降低还减小金属过热和温升超过 TB 的危险。用压力机模锻时,在单位压力与锻锤模锻相同的条件下,可降低毛坯加热温度50 100。这样,被加热的金属与周期气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毛坯与模具之间的温差也相应地降低,从而提高变形的均匀性,模锻件的组织均匀性也大大提高,力学性能一致性也随之提高。降低变形速度,数值增长最明显的是面缩率,面缩率对过热造成的组织缺陷最敏感。钛合金变形的特点是比钢更难流入深而窄的模槽。这是因为钛的变形抗力高,与工具的摩擦力较大以及毛坯的接触表面冷却太快。为

11、改善钛合金的流动性和提高模具寿命。通常的做法是加大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并使用润滑剂:锻模上的毛边桥部高度较钢大,一般大 2mm 左右。为了使型槽容易充满,有时可采用桥部尺寸非均匀的毛边槽来限制或加速金属向型槽某部分的流动。例如,一个长方盒形锻件(如图 12 所示) ,前后侧壁较薄;左右侧壁较厚。当在盒形件四周采用 B-B 所示的毛边槽时,由于金属流入左右侧壁的阻力小,致使金属向较薄的前后侧壁流动困难,充填不满。后来,在前后侧壁仍采用 B-B 所示毛边槽,而左右侧壁改用 A-A 所示毛边槽,由于桥部尺寸宽,加之阻尼沟的阻碍,使得前后较薄的侧壁完全充满,而且金属较采用前述毛边槽方式节约。提高钛合金流

12、动性、降低变形抗力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提高模具的预热温度。国内外近二三十年以来发展起来的等温模锻、热模模锻,为解决大型复杂的钛合金精密锻件的成形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广泛用于钛合金锻件生产。当采用闭式模锻方法模锻钛合金时,由于压力大而降低了模具的寿命。因此,闭式模锻必须严格限定原始毛坯的体积,这使备料工序复杂化。是否采用闭式模锻,要从成本和工艺可行性两方面考虑。开式模锻时,毛边损耗占毛坯重量的 15%20% ,夹持部分的工艺性废料(如果按模锻条件必须留有此部分 )占毛坯重量的 10%。毛边金属相对损耗通常是随毛坯重量的减少而增加,某些结构不对称、截面面积差较大以及存在难以充填的部分的锻件,

13、毛边消耗可高达 50%。闭式模锻虽无毛边损耗,但制坯工艺复杂,需要添加较多过渡具型槽,无疑会增加辅助费用钛合金在高温下有自重下弯倾向,从而增加了制品在模锻、冷却和热处理时扭曲倾向,扭曲特别明显的是截面变化剧烈、或是截面特别细薄的制品,因此常须对钛合金锻件进行校形以满足尺寸要求。与铝合金不同,钛合金不易进行冷校形,因其屈服强度及弹性系数高,从而产生很大的回弹,因此钛合金锻件的校形主要靠蠕变校形及热校形,前者更普遍。多数钛合金的蠕变校形可以在退火及时效过程中完成,其温度就是退火及时效温度。然而,若退火及时效温度低于约 540650 ,则对于不同的合金,蠕变校形完成所需的时间可能要延长。蠕变校形需要简单或复杂的夹具、模具。模具中热校形多用于中等尺寸的锻件,锻件加热到退火或时效温度进行热校形,然后在低于热校形温度下进行应力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