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537162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王 忠 武(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济南市 250100)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 国民人格转型; 国民人格塑造摘要 :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

2、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转型是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发生根本转轨变形的综合概念,它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实现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具有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条件,其中国民人格的现代化塑造就是一个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人格发生了许多重大而积极的变化,由此而支持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现状总的看来距离现代化标准还有相当差距,人格失范、人格缺陷等问题仍然大量存在,这种情况构成了社会现代化的重大主体

3、制约力量。在目前条件下,深入研究国民人格的现状、问题和转型方向,探索国民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及其社会化塑造机制,这对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加速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社会结构与国民人格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互动机制社会结构是“社会体系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它在广义上“是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是对整体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静态概括”1 (p308) 。对于社会结构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形式大体上可以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诸方面来具体认识。其中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

4、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等内容,它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政治结构的核心是政治制度和权力配置方式,它是社会结构的关键部位;文化结构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科教文化制度与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它是社会结构中的的软件和主导部分。“人格”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同的学科对它有着不同的定义。马克思曾指出:“人格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 2 ( p270) ,按照这一思路,可以把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格,而所谓国民人格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 精神品格。 国民人格反映的是人的整体性格系统特征和精神面貌,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道德品质、认知品质、意志品质、情感品质等成分。其中

5、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它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与关键,是决定人格境界的首要条件。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人格质量首先使用的就是道德标准。一个没有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的人则会是一个损人利己的人,这样的人是没有人格可言的。认知即认识、知识和思想的统称,包括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和思想观念,它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是否具有智慧型人格,是人格结构2中的基础部分,人的良好人格的形成就是以良好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思想观念为基础的。意志力对于人的活动成败和人格类型具有重大影响,假如人的意志品质不具有独立性,则其就附庸他人、呈自我萎缩状态,因而就没有独立人格。情感 对人的活动具有的动力、评价和选择

6、作用,它决定着人的活动成效和审美品位,是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社会结构与国民人格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和支撑、又相互同化和改造的基本关系。从社会结构对于国民人格的影响来说,它是形成和塑造国民人格的客观基础和环境条件,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的特定国民人格实际上都是一定社会结构的需求反映、塑造结果和集中体现,由此而使得国民人格模式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色彩和社会经济形态特征。例如,在传统自然农业经济时代,由于小生产的束缚和交换关系的不发达,使得国民普遍具有人身依附、听天由命、封闭保守、软弱无力诸方面的人格特征,而现代大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造就的则是人身独立、开拓竞争、冒险取利型的国民人格;传统独裁专制政治制

7、度条件下形成的是圣贤崇拜、思想僵化、身不由己、清官草民型的臣民人格,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培养起来的则是捍卫人权、崇尚自由、思想解放、追求平等型的公民人格。由于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只能在既定的条件下进行活动,都只有在适应社会结构需要、接受社会结构影响、利用社会结构资源和在同现有的社会结构系统进行协同互动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历史,因而现实的社会物质生产体系、组织制度系统和意识形态范畴能够内化和积淀为人的心理结构、模塑出相应的国民人格特质。像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所塑造是修身养性、内圣外王和积极入世型的理想人格模式,而现代高科技文化塑造的则是高智力、高创造、高投入、高消费和自我实现型的崭新人格模式。然而人既然

8、是社会的主体,则其人格就不会只是单向、被动地接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决定,他必然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尺度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现实的社会结构、不断地调整和重建社会结构,促使社会结构适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结构一直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所有这些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无一不是由人来策动、靠人来实施和被人来建构的。没有人的创新活动和人格提升,则就不可能有社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社会结构与国民人格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内在关系要求我们在推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转型对于国民人格的影响和要求,认清国民人格模式转型对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意义,并且据以进行国民人格的定向培养和理想塑造。二、

9、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于国民人格的改造和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它对于国民人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国民人格产生了巨大的改造和模塑作用。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作用发挥是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生变量,也是影响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的最重大因素。市场经济对于国民人格的影响最主要地首先表现在它有效地激发了社会效率和创造出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不断改善着人的生活条件和增加着人的闲暇时间,提高了国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第二,市场经济制度明确肯定了个人的地位和作用、界定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促使每个人成为自由择业、自主决策、自

10、负责任、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割断了传统的人身依附和单位依附关系,从而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扩大了人的平等权利和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第三表现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极大地强化了人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促使人们刻苦求知、锻炼意志和培植能力,从而促使国民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迅速提高。第四,市场交换关系的发达和市场体系的社会化、全球化极大地拓展了人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密切了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从而不断提升着国民的社会素质和社会人格。3其次,社会的政治结构转型有力地推进了国民人格的现代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治结构由传统集权型向民主法治型转化。随着政治转型的深化

11、,国家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战略目标和原则,一方面逐步缩减和下放了权力、规范了政府的行为,同时又扩大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保护了人的自由和平等关系。社会结构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日益强化着国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着人们的政治参与能力,加速着国民人格由传统道德人治型人格向现代民主法治型人格的转化。再次,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型塑造了国民的现代文化人格。文化与人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直接统一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了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对于国民人格产生了重大的改造和优化作用。如科技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国民的思想解放、价值观念更新和

12、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素质的形成,等等。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国民人格发育在历史上长期经受着经济贫困的困绕、文化落后的制约和集权政治的束缚,没有经历市场经济的全面洗礼、民主法制的充分锻炼以及发达科技文化的良好浸润,因而具有先天不足和历史的局限。加之,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尚处于破旧与立新的中间过渡期,一方面传统的价值观和人格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正逐步被解构,但另一方面,与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国民人格尚未发育成熟和定型。随着市场机制作用范围的扩大和国家管制的放松,公民的权利、自由、流动性正逐步增大,人的过去长期被压抑的个性和欲望得以空前激发与释放。由此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传统人格

13、失效、现实人格失范和理想人格失落现象的大量发生,有的人甚至泯灭人性、放纵兽欲、走向堕落。像近年来发生的知法犯法、挖眼割舌、拐卖妻女、人毒食子、枪杀无辜之类的恶性事件无不另人义愤填膺。在 2000 年 6 月破获的昆明杀人抢车案中,18 名被害者竟然被烹尸喂狗,其人性之堕落更是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此我们也会深切地感到继续改造国民性、塑造国民现代新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国民人格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社会结构与国民人格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创造的基本关系。从人的受动性和客体性的角度看,是社会结构环境造就了人的人格模式。但若从内因论和主体性的角度看,却完全可以说是人按照自己的意

14、志创造了社会结构,外部社会结构环境实质上是人的内在人格结构的一种表征和展现。当代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实现社会结构转型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需要多方面的具体条件,但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和关键的条件就是国民人格转型,也即国民人格由传统的现实形态人格向现代形态人格转变。社会结构转型从形式上看,主要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的硬件构成和组织制度层次的转轨变形,实现这种转型的最深层次与核心内容应当说是国民人格的转型。例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需要改革经济体制、优化产权结构和产业技术改造,但最核心的内容却是更新人的传统价值观念、转换人的粗放型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现代科技与人文

15、素质,使人形成现代市场人格;由传统集权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需要市场经济的一定发展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最核心的内容还是要增强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加强人民的民主实践锻炼和提高人民的民主参与能力,质言之,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和塑造国民的现代民主型人格。国民人格转型不仅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实现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条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以上所说的国民人格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人是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中心,任何社会结构转型都是由人来策动、实施和完成的。没有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素质的增进与思想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新社4会结构模型的创造、构想与设计;没有人的

16、智慧支持、情感促动和意志力保证,则社会结构转型的正确决策、顺利实施和最终成功都不可能。这也就是说,国民的认知、道德、意志、情感等项人格要素的改善与人格模式的转换是实现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条件。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每一重大社会转折都是以人的认识水平的飞跃、思想观念的解放、情感意志品质的升华和国民新人格特质的产生为关键条件与先导力量的。像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 、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思想运动对社会转型的巨大推动作用就可谓是突出表现。特别是随着 21 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人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体能动性空前提高,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变得越来越处于主导、中心和关键地位,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取决于人对自身的优先改造,社会结构转型也越来越取决于人的人格的率先转型。四、当代中国社会的国民人格问题及其转型方向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人格改造,当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也把培养人、改造人放在了相当突出的地位。特别是自 1978 年以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促使国民人格特质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