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如梦令(宋倩)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352447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如梦令(宋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如梦令(宋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如梦令(宋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如梦令(宋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如梦令(宋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入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三千年的辉煌诗歌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学习古诗词,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古典诗词作为教学基本篇目所占的比重却并不大,大多作为单元或整册教学之后的课外诵读内容,所以往往被有些语文教师忽视。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它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诗歌教学中要高

2、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情分析:作为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他们对古典诗词的认知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中。他们无法从短短二十多个字的诗句中寻到美来,同时也对美的感知缺乏丰富的想象和移情。针对这一现象,我打算从诗歌最初的模式(即诗、歌与乐、舞是是合为一体的)入手,来让同学们明白,学习诗歌不是光眼看光硬背就可以的,而是要在反复的诵读、反复的吟唱中体会诗歌中营造的意境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词这种诗歌体裁和基本的概念,了解李清照的文学常识。2、背诵和理解如梦令一词的意思。3在鉴

3、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4通过如梦令的鉴赏,把握作者情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五步骤, 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生命、大自然的生活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如梦令的鉴赏掌握“一诗五读”的鉴赏技能。教学难点:对如梦令一词的情感把握和艺术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话剧孔子中的采薇歌舞小节视频的观看,引起同学们对该课堂内容的兴趣。也使他们从该视频中初步认识到在古代,“诗、歌与

4、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引出鲁迅在书信集致窦隐夫中谈到的:“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告知同学们,在当代我们学习古典的诗词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体会到诗词的韵味,即诗歌是读出来的。二、诗歌鉴赏一诗五读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子,按照一诗五读的步骤赏析该词。1.读题目:请同学解释题目的意思。老师指出常记一词实际是误写,早年诗歌的流传主要靠传抄的方式,难免会出错。在宋代陈景沂的全芳备祖中有该句的正确誊写,即:尝记溪亭日暮。结论:题目点出了这是一件回忆的事情,交代了回忆之事的时间和地点。既然是回忆之事,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

5、便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回忆之事中的我”和“写下该词的我”两者的心情。2.读诗人:简单介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3.读大意:给同学时间,让他们根据注解,在草稿纸上翻译全词的意思。 根据同学的翻译,点明“沉醉”“争渡”两词的意思。 强调:解说全诗意思要有生动形象的描绘,营造作者所抒的意境画面。4.读情感:这首词整体的感觉是:轻快明朗的。 回忆中在溪边小亭游玩的李清照是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结合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古代大家闺秀的拘谨和她玩乐中的对比) 写这首词的李清照也是快乐的,并有着对当时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真我之举的向往和追忆。 也有对生命,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5.品字词、品手法:全词使用了白

6、描的写作手法,重点赏析“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 抓住关键字:兴尽、误入、深处来分析。“兴尽”的言下之意是“兴未尽便不愿意归去”。“误入”“深处”说明作者在回家的途中并不是匆匆忙忙,着急的状态,仍然是沉醉在自然美景中,直到藕花深处才惊觉自己迷路。该句原本是写游玩结束时的归家之事,却处处透露中这里的景色迷人眼,让作者流连忘返之意。 学会自己将文字构造成画面,以最后一句来分析,开头的“争渡”二字将人的视线集中在小舟和游玩的人身上,而结尾的“鸥鹭”实际上是将人的视线转移到了鸟上,随着惊飞的鸟来到了暮暮苍茫的天空。这种画面的延伸感使得人们在读完后有一个想象和回味

7、的空间。达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三、一诗五读的专题训练。题目训练:悯农(可怜农民)咏柳(赞美柳树)春夜喜雨(交代了春天夜晚对春雨的喜爱)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时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交代了该诗是写出被贬到龙标的王昌龄,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情感训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品手法训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我寄愁心与明月,

8、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无手法,品字词训练: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诗句中的“谁家”能否换成“家家”,“几处”能否换成“处处”?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上课后的作业情况,以及与听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发现本课的知识含量过大,应该有计划的安排成两节课时,第一节课主要是新课引导和一诗五读的前三读的学习,让同学们在动手中主动的掌握如梦令的整体大意,并对诗歌鉴赏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即诗歌是读出来的。第二节课主要是老师的引导和设计情景让同学们抓住“回忆”二字去把握情感,和学会对诗词的字词的品读。尽可能的让同学们明白一首词中的情感也可以是复杂多样的。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详略得当,有详有略的给同学们明确当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要泛泛而谈,导致有些累赘的内容出现。 乐山市石麟镇初级中学 宋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