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352385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班别: 姓名: 评价: 精彩开篇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有坎坷,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学习目标 1.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当。 2.培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英格兰的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

2、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敌军德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会被敌军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但是,第二天,他依然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是这样告诫自己的: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飞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飞行的一路上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

3、的启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上尉飞行员,也是一位著名作家莫顿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看看他小时候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而让他成为“孤胆英雄”的。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训 (ji) (sng)立 回(y) (ln xn) 视(nng) (chu q) 头晕目 (xun) 小心 (y y)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1)告诫、教导。( )(2)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 )(3)形容人瘦削。( ) (4)惊奇、诧异。( )(5)使眼睛昏花。( ) (6)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3.文体知识散文,是以紧

4、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本文是叙事散文。4.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也被收入我们的课本。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回答下列

5、问题并复述故事情节。(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5)复述故事: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说清楚“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4.结合上述问题及同学们的复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 )( )段),冒险。 第二部分(第( )( )段),脱险。 第三部分(第( )-( )段),感悟。 (二)深层探究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三

6、)创意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提示:本文可以从各个人物的角度创意阅读)1.从“我”的角度:体弱、胆怯的“我”为什么要去爬悬崖?文章哪些语句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2.从父亲的角度: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你想象一下她又会怎样做? 3.从杰利的角度: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4.从四个孩子的角度: 四、拓展延伸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的失败,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们应如何去面对?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