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5347005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疗法——耳针的临床应用(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穴疗法,湘潭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喻伟强,耳针,概 述,定义 来源与发展,古籍记载 耳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手少阳三焦 灵枢五邪 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备急千金要方 艾灸耳后阳维穴-风聋雷鸣 针灸大成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 民间 针刺耳轮-痄腮/砭石刺耳-斑疹/刺耳垂-红眼病,国外 古希腊 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 古埃及 妇女节育,耳针图的形成 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1号 耳穴42个(耳与内脏的关系) 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概 述,耳针体系 中国耳针体系 法国耳针体系,耳穴标准 耳穴国际标准方案 1987.6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 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1993年,一、耳与脏腑经络的

2、关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耳部存在十二经脉相应的路线,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耳前、耳上角,脏腑联系 厘正按摩要术提出耳分五脏,二、耳郭的表面解剖,耳 轮 耳轮结节 耳轮脚 耳轮尾,对耳轮 对耳轮体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耳 屏,对耳屏,三角窝 耳舟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轮屏切迹 耳 甲 耳甲艇 耳甲腔 耳 垂,二、耳郭的表面解剖,三、耳穴的分布,耳穴 分布与耳廓上的腧穴 阳性反应点 刺激点,与头面对应的穴位 与上肢对

3、应的穴位 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 与内脏对应的穴位 (消化系统特点),耳穴分布规律,耳垂、对耳屏 耳舟 对耳轮 耳甲,四、耳穴的部位 与主治,主治 呃逆、呕吐 皮肤病 血证,(一)耳轮穴位 12区 11穴 1)耳中(膈),部位 耳轮脚 耳轮1区,主治 发热、高血压、眼病、 肝阳上亢诸症,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部位 耳郭向前对折的尖端 耳轮6/7区交界,2)耳尖,主治 风证(皮肤病、外感、 眩晕、过敏性鼻炎等),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二)耳舟穴位 6区6穴,3)风溪,部位 耳舟内 1、2区之间,(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主治 内脏疼痛 (心/胃/胆/肾) 精神紧张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四、耳

4、穴的部位与主治,4)交感下脚端,部位 耳轮内缘与 对耳轮下脚交界处 对耳轮6区前端,主治 炎症疼痛 失眠/高血压 癫痫/戒断综合症,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四)三角窝穴位 5区5穴,5)神门,部位 三角窝后1/3上部 三角窝4区,(五)耳屏穴位 4区9穴,主治 急性炎症/休克 过敏/低血压,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6-肾上腺下屏尖,部位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区后缘,主治 神经精神障碍 各种慢性病,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六)对耳屏穴位 4区8穴,7-皮质下(脑),部位 对耳屏内侧面 对耳屏4区,(七)耳甲穴位,主治 心/舌/神/脉,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8-心,部位 耳甲腔正中凹陷中 耳甲15

5、区,主治 胃/牙/前额/肌肉,部位 耳轮脚消失处 耳甲4区,9-胃,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腰/耳,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10-肾,部位 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耳甲10区,主治 月经病、更年期、 座疮、甲状腺等疾病,部位 屏间切迹内 耳甲腔前下方 耳甲18区,11-内分泌(屏间),(八)耳垂穴位 9区8穴,(九)耳背穴位 5区6穴 (十)耳根穴位 3穴,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五、耳针的临床应用,(一)耳穴的探查方法 望诊法 变色 红色 鲜红急病; 淡红、暗红慢性病或恢复期 白色 慢性病; 中白边红 慢性病急性发作 灰色(淡暗) 陈旧性损伤、肿瘤,变形 隆起、结节、条索、凹陷 慢性器质性疾病、肿瘤

6、 丘疹 红色、白色 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慢性),(一)耳穴的探查方法,血管变化 充盈、扩张、网状等 心脑血管疾病、炎证 脱 屑 皮肤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内分泌紊乱,(一)耳穴的探查方法,2、触诊法,(一)耳穴的探查方法,触摸法 隆起、凹陷、结节 压痛法 、电测定法,、#染色法,(一)耳穴的探查方法,、#耳心(脉)反射诊断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应部位的病理变化,(二)选穴原则,五、耳针的临床应用,按相应部位 眼病-眼,子宫肌瘤-子宫 按脏腑辨证 眼病-肝 按经络辨证 眼病-胆/胃/膀胱 面瘫-胃经 腰痛-膀胱经 按现代医学 月经不调内分泌 过敏性

7、疾病-肾上腺 按临床经验,1、毫针刺法,五、耳针的临床应用,(三)针灸方法,消毒/针具/体位,操作要点 一般刺入2-3分(软骨)/深刺 可达对侧皮下行针用捻转法, 刺激强度因人而异 单双侧,针刺反应,运动功能障碍者可活动肢体,2、电针法: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哮喘,3、埋针法 4、压丸法 5、穴位注射法 6、刺血法 皮肤病-耳背充血处 扭伤/急性炎症-耳尖,五、耳针的临床应用,(四)适应范围 (五)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预防晕针 禁忌病症 习惯性流产/严重心脏疾病,五、耳针的临床应用,刺法灸法小结,毫针刺法 刺激经脉穴位-调气 电针 穴位注射 灸法 皮内针-刺激皮部-调气 皮肤针-刺激皮部、浮络-

8、调气血 三棱针-刺激络脉-调血 火罐-刺激皮部/络脉/经筋-调血为主 头针-微针系统 耳针- -微针系统,脏腑患病时相应耳穴变化 (1)组织细胞层次: 角化层变薄-电阻 生长层棘层增生变厚-结节隆起丘疹样物 大量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2)组织化学层次: 酸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正常时不存在)/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提示处于杀菌解毒等防御状态 (3)组织化学元素: Zn.Fe.Ca上升 K、Mg下降,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指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穴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炎症性疾病如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等;功

9、能紊乱性病症如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癔症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某种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耳穴疗法,耳穴疗法,1、探查工具: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毫米。,耳穴疗法,2、探查步骤

10、: (1)确定耳穴探查的区域: 耳穴探查的区域包括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及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点。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包括: 与疾病部位相关的耳穴区如胃病反应在胃穴、目病在眼穴、肩痹在肩关节穴等。 与中医证候相关的耳穴区如骨痹、耳鸣等,因肾主骨、开窍于耳,故反应在肾穴;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反应在胆穴。 与现代医学理论相关的耳穴区如月经不调反应在内分泌穴,消化道溃疡反应在皮质下、交感穴等。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区是指用肉眼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穴部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水泡等阳性反应。,耳穴疗法,2、探查步骤: (2)探查方法: 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 用探针以

11、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 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 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 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 点就是耳穴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耳穴疗法,(二)耳穴治疗 1、治疗工具:王不留行籽、胶布、镊子、碘伏、棉球。,耳穴疗法,2、操作步骤:在选用耳穴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6x06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耳穴疗法,3、常用耳穴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

12、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适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2)弱刺激按压法:一压一松的垂直按压在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本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不宜用力过重,适用于各种虚证、久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敏感点。,耳穴疗法,禁忌症: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时禁用。 2.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禁用。 3.有严重心脏病

13、、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禁用。,耳穴疗法,注意事项: 1、耳廓暴露在外且血液循环较差,皮肤受损感染后易波及骨,严重者可致软骨炎症,故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 2、年老体弱者宜卧位,用弱刺激按压法。 3、湿热天气耳穴压丸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宜12天一换。 4、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常见疾病的耳穴疗法牙痛,常由外感风邪、胃火炽盛或肾虚火旺等致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表现为牙齿疼痛、牙龈红肿、面颊部肿胀等。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推行诊断,相当于西医的牙龈炎。 治 则:清热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常见疾病的耳穴疗法牙痛,操作步骤: 1、取穴: 口:耳轮脚下方前1/

14、3。 屏尖: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颌:在耳垂3区中央 。 牙:位于耳垂1区中央。 神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常见疾病的耳穴疗法牙痛,2、配穴:牙痛兼有口臭、牙龈红肿、嗳腐可加胃、大肠;兼有发热、恶寒、咽喉痛加耳尖、轮1、轮2、轮3;牙痛兼有反复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加肾。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感到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

15、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日1换。,特别提示:需与三叉神经痛 相鉴别嘱患者平时注意口 腔卫生。,常见疾病的耳穴疗法肝胆管结石,常由肝胆气滞、湿热日久成石,使肝胆失其疏泄调达、经脉气机阻滞发而为病。表现为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压痛,且向右肩放射。可伴有厌油、恶心、呕吐、口苦、不思饮食等消化道症状。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黄疸等。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的肝胆管结石。 治 则:疏肝理气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常见疾

16、病的耳穴疗法肝胆管结石,操作步骤: 1、取穴: 肝:耳甲艇的后下部。 胆:肝肾两穴之间 交感: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常见疾病的耳穴疗法肝胆管结石,2、配穴:伴有恶心不欲饮食、口苦加腹、脾; 厌油、发热、黄疸加十二指肠、耳迷根。 3、操作:同前。 特别提示:嘱患者饮食清淡,忌烟酒和辛辣刺激食物。严重者建议手术治疗。,常见疾病的耳穴疗法胃脘痛,饮食生冷、情志所伤导致中焦胃寒,失于和降,引起疼痛。主要表现为上腹胃脘部急性绞痛、拒按,可伴有恶心、脘闷、呕吐等症。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胃痉挛。 治 则:理气和胃止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