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从** 文档编号:105340901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考历史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部2017年上期校考高2015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 B以国名为姓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

2、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3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百官之职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4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

3、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5宋代规定,御史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元世祖明确规定“凡有官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明太祖甚至亲创了“剥皮实草”的酷刑惩治犯脏满六十两以上的官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来源:Zxxk.ComA惩治贪污腐败,调和社会矛盾 B树立君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C加强政府监督,维护统治秩序 D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

4、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8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9“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

5、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0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来源:Z_xx_k.Com11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意即做学问),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

6、以业主为不赀(意即很多人做学问),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A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B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12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据此可知宋代( )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 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 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13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

7、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14仔细观察关于中国古代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的示意图,请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 B C D来源:学.科.网15. 下图是建国初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作为历史材料,它们( ) 生动地展示了唐朝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 有助于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

8、况证明了唐朝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多样性 增加了我们对唐“厚葬”之风的直观感受A B C D16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对于“良工”认识无误的是:(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C体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D推动了诸侯的争霸斗争17某校校本课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拟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单元,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第三单元,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单元的主题应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C国共合作

9、,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18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A商品经济开始渗入到农村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D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19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20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

10、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汉代儒学的主张 B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C陆王心学的思想 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1在阅读诗经过程中,你可以在其中的哪一部分联想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 )A风 B雅 C颂 D三项都不能22我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ABCD23右图为清代郑板桥的竹石,画中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理学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B.体现了中国画集绘画、诗歌、书

11、法、篆刻等元素于一体的创作特点C.作者借竹自喻,表达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D.体现了中国画注重写意,追求格调神韵的倾向24海尔莫盖尼斯曾劝说苏格拉底:“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受到言辞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由此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A雅典法庭并无公平与正义 B辩论对于民主是不利的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D论证了君主专制合理性来源:学科网ZXXK25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 B外贸重心转移

12、的趋势C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 D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26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年后党的“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由一大时共产党要推翻的革命对象变成了共产党在革命中要团结的力量。这一变化说明( )A党的奋斗目标变化不定 B党在“一大”时犯了左倾冒进错误C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D党在“二大”时犯了右倾投降错误27中国的资金积累率由1952年的11%上升到1957年的20%,这种罕见的积累率使中国可以进行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双百方针 D大跃进281949年,华北出现旱灾,粮食、棉花供应困难,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