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32718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广东省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命题人:王文静 审题人:周素嘉一、基础知识:本大题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个选项中,词语拼音错误最多的一个是( )A朝槿(jng) 炊黍(sh) 辋川(wn) 临圻(ch) 红萼()B瀛洲(yng) 剡溪(shng) 殷岩泉(yn) 訇然(hng) 石芒砀(dn)C云鬟(hun) 虚幌(hung) 霓旌(shng) 胸襟(jn) 啮咬(ch)D怆然(chung) 徘徊(hui) 霰雪(xin) 碣石(ji) 潋滟(lin)

2、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绸缪 / 谬论 搭讪 / 赡养 浅尝辄止 / 流水浅浅B勘察 / 难堪 叱咤 / 惊诧 重整旗鼓 / 积重难返C羞赧 / 赦免 奇葩 / 芭蕉 久假不归 / 狐假虎威D誊写 / 眷属 叨扰 / 淘洗 称兄道弟 / 称心如意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凭借小说集传奇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声名鹊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解冻以后,大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张爱玲研究热潮。1995年,张爱玲的去世将这股热潮推向极致。大批学者趋之若鹜,纷纷致力于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不凡

3、的成就。张爱玲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历史洞察力给当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国人反省的参照,并给沉湎于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打了一针清醒剂。A. 声名鹊起 B. 解冻 C. 极致 D. 趋之若鹜4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统的剪纸,仅凭一把剪刀,顷刻便在一张薄纸上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令人 。而广东佛山的剪纸,自明清时期便如同佛山陶瓷一样,成为一门谋生的行当,为了 市场的需要,渐渐形成与传统剪纸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使用的工具也 单凭一把剪刀,而是加入了刻刀和凿子。这种创新使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 。A拍手称快 顺应 不仅 标新立异B拍手称快 迎合 不再 标新立异C叹

4、为观止 迎合 不仅 独树一帜D叹为观止 顺应 不再 独树一帜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和赶集网联合发布的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4.3,比2013年降低了2.5。B爱国和爱一个人一样,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没有必要因为别人不爱国,就对别人怒不可遏。C我们聊黄金,不仅是借此窥探我们人类文明运行的脉络,以及这背后的深层逻辑,更是要聊人的财富、欲望与命运。D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试

5、想一下,如果一部电影、一本书出来之后总共就只三五个人看得懂,传播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这种流行有其积极的一面,它使得原本小众化的东西变得平民化,是对观众需求的积极回应。但是过者为灾,凡事都要适可而止。现在的泛娱乐化就是有点过了,更多时候,它的显性功能主要体现在破坏力和颠覆性上。现如今,娱乐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娱乐元素的渗透。A B. C 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22分)(文中三个“”为考查而设)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6、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

7、“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 头风:头痛病。考竟:

8、拷问,死于狱中。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珪举孝廉 举:推荐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宥:宽容C.太祖苦头风 苦:痛苦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强:勉强8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乃多受其货不加治 辞妻病,数乞期不反A其 于 之 B以 而 之C其 而 以 D以 且 于 9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

9、/吐黑血数升而愈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

10、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4分) (2)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3分) (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3分)三、诗歌鉴赏(共7分)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陂,bi,水池。(1)诗歌前两句描写出一幅什么景象?“各占春”具体指什么?(3分) (2)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思想内容

11、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0分)。(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3)人生代代无穷已, 。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5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9分) 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

12、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李金发基本是小众化诗人,田间基本是大众化诗人。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殷夫、穆木天、艾青、何其芳等都是由小众化转向大众化的诗人。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

13、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