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532122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病学,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第一节 诊疗程序,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第一节 诊疗程序,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 定位诊断:阳性体征+辅助检查 定性诊断:起病方式、疾病的进展速度、演变过程、有关的个人史和家族史及辅助检查,第一节 诊疗程序,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等方面的知识,确定疾病损害的部位,一、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的病变可分为: 局灶性 多灶性 弥漫性 系统性病变,一、定位诊断,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癫痫发作等 各脑叶病变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额叶损害:随意运动障碍、部分性癫

2、痫发作以及精神、智能障碍等 顶叶损害: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实体觉障碍,体象障碍等 颞叶损害:精神障碍(情感障碍为主,可有复发部分性癫痫发作)视野缺损及感觉性失语等 枕叶损害:视野缺损和皮质盲。 基底节的损害:肌张力障碍、运动异常和震颤等,一、定位诊断,一侧脑干病变 交叉性瘫痪 交叉性感觉障碍 脑干两侧或弥漫性损害 脑干的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转移性脑瘤、缺氧)往往引起双侧多数脑神经和双侧长束受损症状,一、定位诊断,小脑蚓部损害 头部和躯干的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损害 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上肢较重 小脑性语言(爆发性) 辨距不良 临床表现为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运动阳性、跟膝胫试验阳

3、性、昂伯试验睁闭眼均站立不稳、小脑性(爆发性)语言、眼球震颤等。,一、定位诊断,横贯性损害 受损部位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 半切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同侧上运 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减退或丧失 部分性损害 锥体束和前角损伤症状(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 锥体束及后索损害症状(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后角、前联合受损(脊髓空洞症) 后束及脊髓小脑束损害(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一、定位诊断,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的症状 运动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范围与受损的周围神经支配区一致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血管舒缩障碍(肢体远端出现青紫、发凉及水肿)、汗液分泌

4、障碍(刺激性病变为多汗、损害性病变为少汗或无汗)及营养障碍(皮肤变薄、毛发脱落、指甲变脆、骨质疏松)。,一、定位诊断,肌无力 病态性疲劳 肌痛与触痛 肌肉萎缩或肌肉肥大 肌强直 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无明显的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一、定位诊断,定性诊断是建立在定位诊断的基础上,将年龄、性别、病史特点、体检所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病史中特别要重视起病形式和病程特点这两方面资料,二、定性诊断,起病急骤,症状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多见于中、老年人 既往常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病史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失语等 CT

5、、MRI、DSA等影像学检查,二、定性诊断,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病情多于数日、少数于数周内达高峰 伴有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加或血沉增快等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较广泛 血及脑脊液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有关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感染的性质和原因,二、定性诊断,起病及病程经过缓慢,呈进行性加重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临床症状各异,二、定性诊断,有外伤史,呈急性起病 但也有外伤较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病 要详细询问外伤经过,以区别其是否先发病而后受伤 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二、定性诊断,起病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常有的癫痫发作、肢体瘫痪和麻木等局灶定位症状 颅内压增高的征象 脑

6、脊液检查可有蛋白含量增加,有时可检出肿瘤细胞 颅脑CT、MRI检查,二、定性诊断,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有缓解和复发倾向 部分病例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 常见疾病有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MRI、脑脊液检查和诱发电位检查,二、定性诊断,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在全身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症状 代谢和营养障碍常引起较固定的神经症状,二、定性诊断,神经系统中毒性疾患 急性或慢性发病 病史调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方能确定 神经系统遗传病 儿童及青年期发病 家族中可有同样疾病 其症状和体征繁多,部分具有特征性,二、定性诊断,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临床思维的培养应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要求临床医师应用已掌握

7、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正确的临床思维是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十分强调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倡辩证思维的分析方法,避免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和不真实性,减少误诊、误治,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详细的问诊、查体以及实验室检查,收集可靠详实的临床资料,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推断其发病部位,定位诊断 (病变部位诊断),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病变的部位、临床的病 史与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病因,定性诊断,定性诊断 (病因诊断),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根据疾病的性质、部位、患者的综合状态等因素进而评估疾病对患者本身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评定患者的预后,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