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31879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练习册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现代史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A3B4A5D6C7D8C9C 10C11C12B13B14D15D16D17B 18C19D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BCD3ABCD4BC5ABD6ABCD 7ABC8ACD9ABCD10BCD11BCD12ABC 13ABCD14ABCD 材料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

2、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A5.C 6.B7.B8.C9.D10.A 11.D12.A13.D14.C15.B 16.A17.C18.B19.A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BC 4.AD 5.ABCDE 6.ABDE 7.ABCDE 8.ABC 9.BCD10.ACDE 材料题(答案要点) 1. (1)镇压人民革命,即太平军好捻军;为统治阶级解除外

3、患。 (2)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为了购买好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2. (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A 6.C7.C8.D9.D10.C 11.B12.B13.C14.A15.B 16.B17.B18.B19.D20.C 21.D22.A23.C24.A25.C

4、 26.D27.D28.C29.A30.B31.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4.ABD5.BCD 6.ABCD7.ABD8.ABC9.CD10.ABD 11.ABC12.BCD13.BCD14.ABC15.ABCD 16.ABCD17.ABC18.AC 材料分析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答: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

5、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答: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

6、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D5.D 6.C7.B8.A9.B10.B 11.B12.C13.A14.C15.C 16.D17.A18.A19.D20.B 21.B22.C23.A24.D25.D 26.D27.B28.A29.D30.B 31.C32.C33.D34.D35.A 36.B37.A38.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D 4.CD 5.ACD 6.ABD 7.ABCD 8.ABCD 9.ABC 10.ABCD 11.ACD12.ABD13.ABCD14.ABCD15.ACD 16.BC

7、D17.ABC 分析题 1 第一,由于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还缺乏革命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还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所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义规定,中国共产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这说明,其时党对统一战线策略还缺乏认识,采取了一种“关门主义”的立场。 第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与“一大”时的对现存各政党采取“攻击和排斥”的态度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思想有了重大发展,对统一战线认识有了提高。这是“二大”的重要历史功绩之一。但中共打算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方针是“党外合作”

8、,两党平等合作,这是孙中山不同意的。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共“三大”决定同中国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这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反对主要敌人,同其他革命阶级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必须结成联盟。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残暴的,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阶级、党派、团体和个人成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国共合作建立后,国共两党发展壮大,工农运动的高潮,广东革命根据

9、地的统一和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大革命高潮的到来,都说明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完全正确的。 2 第一,“德先生”是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一是指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一是指与封建君主专制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而科学一是指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第二,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国家。 第三,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一是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二是新文化运动

10、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分子的范围。三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四是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一般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片面地、形式主义地看问题,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A5.C 6.D7.C8.C9.A10.A 11.C12.D13.A14.B15.B 16.A17.D18.B19.D20.A21.D22.D23.C24.B25.B 26.A27.A28.D29.A30.C 31.D32.B33.B3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AD3.ABC4.ACD5.A

11、BC 6.ABCD7.BCD8.ABD9.ABCD10.AD 11.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 16.ABC17.ACD18.BC19.ABCD 材料分析题 1 (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在材料2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客观依据:近代

12、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 (1)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 (2)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土地劳动的开展。 (3)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

13、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 (4)土地政策的制定义领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3 (1)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下层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党内存在“左”倾错误,把资产阶级看作了革命对象。 (2)从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3)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

14、抗日的可能。 (4)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第六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2.A3.B4.B5.B 6.B7.C8.D9.D10.A 11.D12.D13.C14.A15.D 16.D17.C18.B19.A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BC 3.ABCDE 4.ABC 5.ABDE 6.ABE 7.ABC 8.AB 9.BCD10.CDE 第七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A5.C 6.B7.A8.C9.D10.D 11.

15、A12.B13.C14.D15.C 16.C17.B18.B19.D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ABC 4.AD 5.ABD 6.AD 7.ACD 8.ABCD 9.AB 10.ABCD 第八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B 6、D7、C8、A9、B10、A 11、D12、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DE3、ADE4、ABD5、ABCD 6、ABCE7、ABC8、ABCDE9、ABCE10、BCD 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D5.D 6.C7.C8.D9.B10.C 11.C12.D13.C14.A15.

16、B 16.B17.C18.B19.C2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CD3、AD4、ABD5、ABC 6、ABCD7、ABCD8、AB9、ABCD10、AB 第十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2、B3、C4、A5、D 6、C7、D8、C9、B10、C 11、A12、C13、B14、C15、A 16、D17、A18、B 二、多项选择 1、ABCD2、ABCD3、BC4、ABCD5、ABCD 6、BCD7、ABC8、ABCD9、ABC10、ABCD 11、ABCD12、ABCD13、ABC14、ABCD 马原绪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C5、B6、C7、A8B9、A1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