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30054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2011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方永华文本解读文具的家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贝贝文具只用一次就不见了,她只好每天一回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妈妈对贝贝天天丢东西的行为很是惊讶,贝贝很茫然,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老丢东西。在妈妈的启发下,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文具的家。后来,贝贝每天放学的时候都要仔细检查文具,把它们都放进文具盒。贝贝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惜文具,文具用过之后,要及时放进文具盒里。不要乱丢,不然很浪费,也很麻烦。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基于此,朗读指导时宜借助插图,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个别读,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寻找“代入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疑问句的语气,从而落实单元朗读目标。本课时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借助文中出现的文具图片揭题导入,让学生质疑;整体感知,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文中的贝贝有哪些文具,文具的家是什么;深入研读,根据提取到的信息作简单推断贝贝的文具为什么总是找不到家,再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段研读,在阅读中识字,积累语言,走进贝贝。教学时,需体现“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把识字和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时目标:1.在随文认读中,通过扩词、字理识字、动作演示等方法识记“具、新、丢”等7个生字,认识斤字旁。2. 通过

3、观察、比较、范写等,正确书写生字。揭题时书写生字“文”,最后一个环节书写“找、次、让”3个生字,明白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关注左右两部分的宽窄和高低。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图画,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的语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2、3、5自然段,体会贝贝的丢三落四与无奈。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文具”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呢?老师依次出示铅笔、橡皮、转笔刀的图片,并贴在主板书的位置。2.师:铅笔、橡皮、转笔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文具”。认读“具”字,并组词。3.指导写字。田字格出示:“文”。观察这个字的主笔。师范写“文”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4.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铅笔、橡皮、转笔刀,这些文具也有自己的家。板书课题,读课题,质疑。【设计意图:运用直观的图片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铅笔、橡皮、转笔刀的图片引出“文具”,写“文”,再把课题写完整,让学生质疑,为整体感知做了铺垫。】二、整体感知,寻找“文具”1.明确自读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的贝贝有哪些文具?请你圈起来。文具的家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2.学生对照提示,自由读课文,读到一种文具就打一个圈,读到文具的家,就用“”画出来。3.投影反馈学生提取的信息。文中的贝贝有哪些文具?实物投影反馈一名学生

5、圈出的文具,共同校对。将板书中的铅笔、橡皮、转笔刀图片反一个面,出现对应的词语,齐读一遍,明确文中贝贝的文具有:铅笔、橡皮、转笔刀。文具的家是什么?实物投影反馈一名学生画出的句子,共同校对,老师示范用“”画出完整句子,学生依样把句子画完整。老师在主板书位置贴上写有文字的图片:文具盒【设计意图:运用规定的符号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在实物投影反馈学生提取的信息时,既起到了互动交流的作用,又渗透了规范提取信息的做法。】三、紧扣“文具”,朗读探究1.学习第5自然段。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口头填空:文具的家是。是文具的家。学习“她”。知道与女性有关。学习“些”,并组词。质疑:贝贝有文具盒,为什么她

6、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文具呢?请学生找到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2.学习第1、2自然段。学习第1自然段。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指名读。运用扩词法学习“次、丢、哪”。师:假如你的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丢铅笔的体验,或可惜,或着急,或担心,读好第1自然段。老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点拨 “只用了一次” 凸显情感。学习第2自然段。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指名读。齐读。有了第1自然段的朗读体验,第2自然段的朗读便不在话下了。3.照样子,说一说。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擦了

7、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尺子,只。,只。 齐读第1、2自然段。师:你觉得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猜猜贝贝还会有哪些文具不见了? 学生照样子,说话练习。3.学习第3自然段。师:贝贝的文具只用了一次,就找不着了。她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学习“新”。出示句子: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教学“新”。认识斤字旁。师:这个“新”字,是个生字,谁知道它的偏旁是什么?看卡片,认读斤字旁,贴卡片。了解“新”的字理。师:在远古的时候,人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新的意思:出示甲骨文: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新”本义,动词:抡斧砸钎,巧力劈柴。但现在已经不表示这个意思了。请你猜猜“新”在文中的

8、意思。(没有用过的。)开火车扩词。先请学生开火车自主扩词,再逐个出示“新书、新年、新手、清新”开火车认读。读好对话。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表情。带着自己的观察,读出妈妈的疑问、惊奇,贝贝的茫然。通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老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方式读进人物内心。【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提取到的信息“文具的家是文具盒”,教师设疑“贝贝有文具盒,为什么她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文具呢?”学生做出推断:贝贝很会丢文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推断的依据1、2、3自然段进行研读。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课文插图,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帮助学生寻找“代入感”,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在朗读探究中,通过扩词,

9、了解汉字的起源,演一演等方式随文识字。】四、趣读儿歌,盘点生字粗心的贝贝贝贝是个小粗心,铅笔、橡皮、文具盒只用一次,就丢了。哪里找?找不着。她只好天天向妈妈要新的。1.出示自编儿歌:2.自由读。3.师生一起边拍节奏,边读。【设计意图:儿歌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针对本课时认识的7个生字,除了“些”,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这首儿歌。学生在欢愉的诵读中,既巩固了新认识的生字,又对本课时学的课文内容进行了一次梳理。】五、观察发现,学写汉字田字格出示:“找、次、让”。观察这3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辅助线帮助观察,得出3个字均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师范写“找”。生练写“找、次、让”。师生评价。【设计意图:同一种结构的字如何指导书写?课例中寻找共同的结构特征,示范写好“找”,学生自主写好“次、让”是一种方式。】文板书设计:斤字旁15 具的家找新年文具盒 这些一次铅笔转笔刀橡皮哪里丢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