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529935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世界名著的读后感 篇一 从三国演义里我看到了一幕幕精彩的好戏:刘关张桃园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空城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这些动人的故事真让人拍案叫绝! 每一出好戏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个主角都有鲜明的个性比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的爱民如子曹操的阴险多疑司马懿的自作聪明张飞的粗中有细关羽的忠贞仁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忠厚善良每一个人物都被罗贯中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如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人看后赞不绝口! 今天我要重点说一说刘备和曹操刘备是蜀国皇帝是罗贯中心中的正统;而曹操是魏国的皇帝同时也是作者要故意贬低的角色此二人曾经“青梅煮酒论英雄”曹孟德认为当时天下只有

2、刘备和他才是真英雄其他的人均是无名之辈刘备是汉室宗亲曹操是汉室之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我对这两人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曹操奸诈多疑心狠手辣诸葛亮根据他的弱点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三把大火烧的曹操如惊弓之鸟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曹操曾经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从中不难看出他是何等心狠手辣就连自己的救命恩人也不放过真是恩将仇报禽兽不如他还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从而导致了一个个名士之死:许攸多才曹操曾赤脚迎许攸但后来发现他骄傲狂妄目中无人就借刀杀人除掉许攸而后快杨修是曹操肚中的蛔虫知道他的心腹事只是偶尔的和他开开小玩笑最终却招来了杀身之祸神医华佗是真心真意的为曹操看脑病他却以为华佗是关羽的

3、朋友有意陷害她不问青红皂白就杀掉了一代名医曹操做的错事真是比比皆是这一个个充满血腥的故事让他的很多将士都心惊胆寒敬而远之就连徐庶这样的名士进曹营后也是一言不发 再看看刘备论才智他可能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可能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可能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系天下心胸宽广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许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刘备对关羽、张飞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使关张心甘情愿地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备三请诸葛亮以诚相待风雨无阻这让诸葛亮无限感激同意辅佐刘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三让徐州心胸坦荡不乘人之危不愧为真君子!刘备摔阿斗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从中不难看出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他不以

4、貌取人礼贤下士正因为这样张松才心甘情愿地把原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这样的明君谁不喜欢这样的皇帝谁不爱戴这也是蜀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不愧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我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想都有很大的收获从一个个故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生活中我们不要为得到一点点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工作中不要为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自命不凡;人生中不要为一点点失意就耿耿于怀怨天尤人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就是人的心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经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俗话说得好:“宰相肚子能撑船”那就让我们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吧! 篇二

5、: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以下是一篇围城读书笔记: 当、当、当”已是深夜班10点了轻轻合上围城的最后一页内心很平静夜已悄悄地爬满整个天空遥望不知儿还有光明只有默默地等待轻轻地守望相信明天会是个好天气方鸿渐原来是有梦想的正如我们的每一个人一般年少轻狂

6、的我们按捺不住热血的沸腾无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规的事物妥协我们总相信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能驾驭于是鸿渐乘上开往法国的航班开向自认为的一片新天地十四岁的时候我信心满满的只差没有报告天下凭海为证大言不惭地说有一天自己会如何如何那时候总是很单纯的没有意识地去做许多事没有责任的包袱不懂世间的复杂指天夸耀自己的伟大却在深夜独自嘤嘤哭泣很脆弱的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犯上一回的狂病但这又何尝不是一回人生的轰裂呢几年后二十七岁的鸿渐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带着一张作假的文凭心里是满满的内疚二十七岁的他仍会天真地想起严父慈母的失望仿佛当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锁链断了一般几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场华丽的美梦终有醒来的那

7、一刻鸿渐意识到了当他意识到红海早过了时他就觉悟的认识他并不能够完全挣脱那条无形的链子只不过三年后当我面对满地的落叶我再也没有多少伤感之情;当我再也不会为漫天的雪花而欢欣鼓舞时我已记不清多少年前说过了什么不是因为时间很久只是发现那些誓言很飘渺过去也试着去实践但当我发现要用一生去允诺时我放弃了少了年少时的傲气和心无旁骛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种顾虑一种对现实的认识不知是那位学者曾说过孩子出生时都有他的角死去时却是一枚鹅卵石鸿渐的身边曾留有过鲍小姐的鲍肆之臭也曾吸引过苏小姐的文质之香鸿渐也曾为搏唐小姐的回眸一笑而努力过但无论是一种他都未好好抓住任由最后一缕轻烟从指尖划过没有勇气跨出最后一步鸿渐学会了妥协在

8、经过三闾大学一行后他才真正意识到人世险恶鸿渐有点累了于是他选择躺在孙小姐这张柔顺的躺椅上休息一下父母亲的生活我一直是不甚赞同的没有“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爱情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柔情有的只是永远为琐事忙碌的身影和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的声音我一直很不孝地疑惑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如此甘心地被对方牵绊着自己的后半生呢平静的海面往往酝酿着巨大的风暴鸿渐同柔嘉平淡的婚姻也有了一触即发的危机鸿渐觉得自己很无能总认为自己是一场悲剧的主角他要发泄既然不能对外人那就只能对自己的妻子出气柔嘉也不是好欺负的人两人之间的矛盾因为更多人的参与而显得不可收拾鸿渐看着空空的小屋陷入了沉思葬礼上奶奶一直都在流泪看

9、着与她相伴四十多年的爷爷消失在殡仪馆最后一道门后最后一滴泪也悄无生息地落地一直不明白在爷爷去世许多年后奶奶口中批评着种种不是与眼中流露出的无限依恋竟是如此和谐和谐地让人辛酸让人猜不透就如围城中所讲“年龄是个自然里程中无法超越的事实”凡事一经隔膜咫尺皆若天涯又更何况是城里城外呢后记: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种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对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时闹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同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记时器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十一

10、点了”我想“也该睡了”掩上日记本掩上门让室外的黑色也浸染入这一室之中 对于本书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脑海中方鸿渐只是一个玩弄是非、做事没有头脑毫无原则、经不住诱惑的、可以说是个失败的人而孙柔嘉虽然看起来小鸟依人没有什么主见的女人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是那种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强大爆发力的人在全书的最后方鸿渐在经历了爱情、事业和家庭的失败后这样感叹: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我想这不仅是方鸿渐当时的心情写照也是他这失败的一生的写

11、照吧 另外我十分感谢钱钟书因为它是我看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虚情假意书中多次出现了恭维的话开始我觉得十分看不顺眼认为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一见面随之而来的就是恭维的话如果是我听了绝对不和这个人交往因为这反映出这个人对我没有一点诚信但是我在文中发现了这样一段令我冷笑:顾尔谦看到了李梅亭的字不断的夸赞李梅亭一首能写好几体字没想到李梅亭笑着说:“我字写得很糟这些片子都是我指导我的学生写的”当我看到这时想看你顾尔谦下台令我没想到的是人家顾尔谦脸色没变说:“唉名实必出高徒啊!名实必出高徒啊!”我那时真的无语了我着实佩服老顾的社交功夫之深脸色一点没变我忽然觉得自己幸亏没在那个时代现在很少有那种令人呕吐的恭维

12、话了 我一边读围城一边想我真得很佩服钱钟书他的阅历以及知识实在是太高深了他不仅在书中提出过摩登文明还知道外国外交家和国家总统的一般神态及惯有动作他也清楚地记得儒林外史里某个极小的细节还有各国经常有的活动英国首相甚至德国飞机员我想钱钟书还可以做一名思想家他在围城中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在25页中自己写了一个“女朋友”的概念很像数学里的概念还有什么朋友之间的相处科学家与科学的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丑都有丑的区别等等从着我明白了一个文学家不仅文学要好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广 读完围城我还有一个收获我学会了一种我从没用过的写作手法在第3页中男孩的母亲在和苏小姐谈话中看到儿子在跟苏小姐捣乱就利用破折号转移说话

13、对象即“在国内念的书生小孩儿全忘了吓!死讨厌!我叫你别去你不干好事准弄脏了苏小姐的衣服”这样能够使文章更具有性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在读围城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了一个现象:在261页中“鸿渐见了她面不大自然手不停弄着书桌上他自德国带回的Supernorma牌四色铅笔这时我立刻想到了夏老师有一次讲过鲁迅在文章中就写到他爱用顺胜祥牌稿纸这不是跟钱钟书很相似我又立刻想到夏老师在将语文阅读试验的时候那里面有一篇文章叫童年童韵其中的一段与鲁迅先生社戏了描写夜间麦田的景色十分相似那时夏老师就说鲁迅就像文学的导师一样我也有同感 作为钱钟书最有名的小说围城整体的不管是结构、文字都无愧于它的称号尤其是以那个老古钟作为

14、文章的结束更给人以充足的遐想空间令人浮想联翩杨绛女士说钱钟书的“痴气”使围城更富于性和戏剧性钱钟书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围城之中我非常同意她的观点你们呢希望你们都能读一读 篇三: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

15、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