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医学课件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529355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疮疡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疮疡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疮疡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疮疡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疮疡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疮疡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疮疡医学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疮 疡,概说,疮疡: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广义 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狭义 急性 慢性,病因,外感(六淫、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 热毒、火毒最常见 风 寒 暑 化热生火 “痈疽原是火毒生” 湿 燥,内伤(情志、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 大多因虚致病,慢性者居多(如瘰疬) 若饮食不节,内伤脾胃 火毒内生 疮疡(更为严重,如消渴病人患有头疽) 即所谓从外感受者轻,因脏腑蕴毒内发者重,病机,局部气 血凝滞、 营卫不 和、经 络阻塞 肿痛,热胜肉 腐,肉 腐为脓 脓肿,疮疡毒邪炽盛 影响侵犯脏腑 脏腑功能失调 轻则 重则 甚至,发展、转归,初 正能胜邪 肿势局限,疮疡消散 期 正不胜邪 热毒不

2、散,热胜肉腐成脓 中 治疗得当或正气尚足 腐脱新生 后 期 邪毒炽盛,又未能及时处理 走黄 气血虚弱,内犯脏腑 内陷 期,辨证诊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观 病理变化特殊形态 帮助 察 功能障碍特殊体态 诊断 如:走黄征兆、红丝疔、蛇头疔、 胸椎流痰、髋关节流痰、 膝关节流痰、髂窝流注,(一)辨疮疡临床表现的普遍规律 1.局部症状 外邪引起的疮疡,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

3、之象。,内伤引起的疮疡,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2.全身症状 人体气血,周流一身,循环不息。当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侵人人体后,就会破坏这种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产生肿痛症状。如人体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形成热胜肉腐,肉腐为脓,从而导致脓肿的形成。在内脏的结块、疼痛、化脓,同样是由于脏腑气血凝滞,经络阻塞

4、的结果。疮疡毒邪炽盛时,也可破坏人体防御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也可影响或侵人内脏,引起一系列的内在病理反应。轻则出现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症;重则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甚或危及生命。,(二)辨疮疡的转化过程 疮疡发生后,正邪交争决定着疮疡的发展和结局。疮疡初期,若人体抗病能力较强,正能胜邪,可拒邪于外,热壅于表,使邪热不能鸱张,渐而肿势局限,疮疡消散,即形成疮疡初期尚未化脓的消散阶段。反之,如果人体抗病能力较差,正不胜邪,热毒深壅,滞而不散,久则热胜肉腐,肉腐而成脓,导致脓肿形成,即为疮疡中期(成脓期)阶段,此时若治疗得当,及时切开引流,脓液畅泄,毒从外解,形

5、成溃疡,腐肉逐渐脱落,新肉生长,最后疮口结痂愈合;或者抗病能力尚强,可使脓肿自溃,脓毒外泄,同样使溃疡腐脱新生,疮口结痂愈合,这一过程即为疮疡的后期(溃疡期)。,若在疮疡的初、中期,人体气血两虚,抗病能力低下,则不能托毒外达,可致疮形平塌,肿势不能局限,难溃,难腐等;如再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可使毒邪走散,扩散全身,形成“走黄”、“内陷”,频现恶逆之证,而危及生命。疮疡后期,毒从外解,病邪衰退,理应逐渐趋向痊愈,若由于气血大伤,脾胃生化功能不能恢复,加之肾阳亦衰,可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同样可使毒邪内陷,危及生命。,(三)辨特殊体征 在疮疡的发生过程中,由于病理变化可造成一些特殊形态出现,或由于功

6、能障碍产生某些特殊形态,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患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疮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征兆;红丝疗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蛇头疔损骨,其溃后每多形如蛇头;胸椎流痰,形如鸡胸、驼背;髋关节流痰除两侧臀肌不对称外,甚至患肢短缩,髋部外凸;膝关节流痰大小腿肌肉萎缩后状如鹤膝;髂窝流注使患肢屈曲难伸。此外,辨别疮疡有无损伤骨骼和穿透内膜(即胸膜或腹膜)也很重要。,(四)辨损骨与透膜 损骨 多在四肢 肿疡时:局部胖肿,皮面可有细小红丝或青筋暴露,触之骨骼可能增粗,多为损骨; 溃疡时:疮口胬肉外翻,经久不愈,脓出带臭,以纸捻探之有锯齿感,多为损骨。,透膜(胸膜或腹膜) 多在躯干 肿疡时:肿势漫无边际,扪之绵软,或有捻发感,多为气肿或透膜; 溃疡时:脓出似蟹膜,或夹有气泡,在胸壁取薄纸片贴在疮口上,可见纸片随呼吸而微微煽动(贴纸试验),在腹部有时可看到有粪便流出,多为透膜。,治疗,轻浅的可单用外治 严重病证内外结合,配合西医,给予支持 总之,根据患者的体质、致病因素、病情轻重等辨证施治。,内治 消 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则 托 补,外治 初期箍毒消肿 中期脓熟宜切开排脓(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等) 后期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此外,注意固定和减少局部活动,以减轻疼痛(颜面下颌、四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