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7898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概论笔记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 诂 学 概 论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第一节 什么是训诂1 训诂:训诂又叫训故、训古、诂训,兼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动词用时,指对古语作解释;作名词用时,指对古语所作的解释。P22 “训”本义是劝道、教诲,引申出解释、解说义。“诂”字始用于汉代。也可作“故”指古语、名词。诂和故是古今字。诂可做动词,是训释故言之义。训诂一词始源于汉代。第二节 训诂的起源3 产生训诂的原因:主要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语言发展变化了,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已经有语言上的障碍而不能通晓,需要有人来疏通解释。于是,训诂就应运而生了。P4 最早的训诂现象是殷商甲骨文中的训释性语句。真正意义上系统的训诂工作从汉代

2、开始。第三节 什么是训诂学3训诂学: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学问。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零上的、感性的训诂现象作理论上的归纳与总结,解释规律,阐述义例、总结方法手段,用以指导训诂时间。P8第四节 训诂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4造字假借:是指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如“汝”,本来是河流名,借作第二人称代词。P9-训诂学与音韵学5用字假借:一般称之为通假,是指本来有这个字而不用,借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借“草”为“艸”。P96文字学: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以及文字形、音、义关系的学科,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古代文字学的特殊地位以及和训诂学之

3、间的密切关系。P107形训:形训是传统的训诂方式之一,指通过分析文字的形体构造来解释字义。P118语义学:指对自然语言中词语意义的研究,源自于西方语言学家。语义学分为哲学语义学、历史语义学和结构语义学等。1893年,法国学者M布雷阿尔第一次使用“语义学”这个名称。P129训诂学与语义学的关系:训诂学是主要从语义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因此,训诂学和语义学特别是历史语义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研究的重点是语义。但训诂学并不等同于语义学,因为和属于纯语言学的语义学相比,训诂学涉及到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包括了分析句意、章旨、语法、修辞等等。另外,正如王力所指出的那样,训诂学和语义学在研究方法也

4、存在着很大的差别。P1310词汇学: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部门,传统上把词汇学分成三个分支,即:研究词汇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的,叫历史词汇学;研究某个时期的词汇系统的,叫描写词汇学;研究语言词汇的一般理论的,叫普通词汇学。P1311训诂学和词汇学为什么不能混而同之?这是因为:1)训诂学和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不同。训诂学以古代的训诂实践、理论为研究对象,涉及到的内容除了词义问题外,还包括文字音韵、句读、语法、修辞以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等,面比较广;词汇学只研究词的构造、词汇的发展、构成及其规范。2)训诂学和词汇学研究的侧重不同。传统训诂学的重点在于具体词义的考释,而现代词汇学着重理论模式的

5、建立,两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3)训诂学研究的理论和成果,无疑对汉语词汇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新时期的训诂学研究,也应该积极吸收现代词汇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以便在理论性、科学性方面更进一步,使训诂学这一传统学科发出新的活力。P1412词源学:也叫语源学,是研究词的形式和意义来源的学科。P1413词典学:词典学是专门研究词典编纂的学科,其任务是搜集许多词项,并对它进行分类、比较和注释。P1514训诂学、语义学和词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1)训诂学和语义学、词汇学不能合而为一,这是因为,这三者在研究的范围还是各有侧重,三者的研究方法也不必完全划一,这三者可以成为相互交叉的、关系密切的、然

6、而又是各自独立的学科,三者在它们的发展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2)在语言学领域里,训诂学应当与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衔接,训诂学理论建设应当大量借鉴词汇学和语义学的已有成果,而从训诂学中开掘、概括出的理论原理,也必然是对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的充实,甚至使这两门学科现有的体系发生重要的变化。3)训诂学就其时代特点及其既定任务来说,与汉语历史词汇学和历史语义学又是不能等同的。P1515互文:就是一种修辞现象,它是指上下相对的两句或同一句的前后两部分参互见义,以使行文简洁而富有变化。也称互言、互辞、互文见异。P19第二章 训诂学的功用16系统学习训诂学有什么功用?P251)指导古文学习。2)指导古文献校理。

7、3)指导辞书编纂。第一节 指导古文学习第二节 指导古文献校理17“信、达、雅”:由近代学者严复提出。“信”指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旨意;“达”指语言顺畅,文意贯通;“雅”指文辞典雅优美,富有原文情趣。P3818杨伯峻是如何证明列子是魏晋人伪作的?P41主要是从以下几点:1)天瑞篇有“数十年来”的话,这是先秦两汉时所没有的,而和后代如世说新语的“有苍生来”相似。2)天瑞篇有“舞仁义”、仲尼篇有“为若舞”,“舞仁义”的“舞”是玩弄的意思,“为若舞”的“舞”是戏弄、欺侮的意思,“舞”的这两义都不见于先秦。3)“都”作副词用,如黄帝篇:“心凝神释,骨肉都融。”是魏晋以来的常见用法。4)说符篇:“歧路

8、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所以”的连词用法,先秦所无。5)说符篇有“不如君言”的话,“不如”是“不像”义,而先秦“不如”则是“不及”义,两者不同。此外,像“放意”、“婚宦”等词都是汉以后才见的词,列子中也出现了。19徐复从哪些方面论证了孔雀东南飞是写定于东晋,而不是汉末作品?P41答:从两方面作了论证:一是诗中有些特殊的与当时时代有关系的词,可供人们进行探索。如“胜贵”一词,为晋代特殊词语,意即名位显贵或名位显贵之人。但诗中出现了:“君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又如诗中出现了三例“逼迫”,即“逼迫有阿母”、“逼迫兼弟兄”、“同是被逼迫”,这也是晋人惯用的一个词。二是诗中有较多的语言

9、事实,可以从汉语史的角度鉴别它们年代。如作者考证说,诗云“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中的“兰家女”,晋代张湛列子注中有“凡人物不知生出者谓之兰也”的注语,这既解决了“序云刘氏,此云兰家”的矛盾,又证实了诗的写作年代,因为“兰”的这种用法,正是晋代民间口语。P42第三节 指导辞书编纂20训诂学和辞书编纂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1)辞书的编纂,需要在体例和方法上参考前人的训诂专书和注释书。2)语文辞书的释词方法,仍然没有越出古代语文辞书的范围。3)学习训诂学,可以指导辞书编纂,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的质量。P4321从训诂学角度看,汉语辞书(以汉语大词典、辞源为例)编纂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P441)词

10、条或义项失收。2)释义不确。3)源流失考。22辞海、汉语大词典中有些词未收的原因:1)一种可能是资料摘录者取证时不够仔细,把它们给漏了。2)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取证虽然看到了,但并没有意识到是词,未加摘录。P4423大型语文辞书(以辞海、汉语大词典为例)误释的原因:1)把僻义当作常用义来理解。2)把古义当作今义来理解。3)把形近义异的词语视作同义词。4)把异形同义词误解为不同词语。5)误解词语结构。6)随文作释。P4624溯源:是指把词或义出现的年代尽可能地往前推,最好能找到其原始出处。P49第三章 训诂著作(上)古书注解1、古代训诂实践主要体现在古书注解、语文辞书、其他训诂专著这三大类上。训诂起

11、源于古书注解。汉代是经学鼎盛时代。2、西汉毛诗故训传是现存的最早的古书注解著作。3、魏晋南北朝 -以阐述义理为主和通释音义的注解体著作;注解的范围扩大到群书典籍。第一节 两汉时期1、西汉做注主要对象是经书。最重要的注解著作是毛诗故训传。2、东汉著名经学家有贾逵、马融、服虔、郑玄、许慎。郑玄史称“后郑”。他治学的根基是古文经学,融合了今文经学的长处,兼收并蓄。何休:系统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成为后代今文经议政的主要依据。3、“章句”:“章句”是东汉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是通过分章析句来注解古书的一种著作体。除了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P574“注”:“注”是东汉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大约从东

12、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从称“传”转而称“注”,“注”后来成为古书注解的通称,使用最为广泛。如孟子注、楚辞注等等。P575、毛诗故训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注疏著作。详细解释:P5827“传”:“传”是古代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传”是相对“经”而言的注解术语。在秦汉之际,把儒家的六部著作诗、书、礼、易、春秋、乐称为“经”,把解释经的书称为“传”,如毛传就是对毛诗的解释。P5828“传”、“章句”、“注”:都是古代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传”是相对“经”而言的注解术语。如毛诗故训传就是对毛诗的解释。而“章句”和“注”都是东汉学者给古书作注的名称,因此如孟子章句也可称为孟子注。大约从东汉开始,对

13、古书的注解从“传”转而称“注”,“注”后来成为注解的通称,使用最为广泛。P57-5829毛传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P581)解释字词。2)串讲句意。3)说明语法修辞。4)引据典实。30毛传的不足之处:P611)一类是受时代的局限,对诗意有所曲解。如周南。关雎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千古绝唱,却成了作者的说教。2)另一类则是注解不确,如周南。卷耳:“采采,事采之也。”“采采”应是形容茂盛的样子,形容词,毛氏当动词来理解,不正确。31从毛诗笺来看,郑玄大致做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P62一是申发毛传。大凡毛传已有说,但语焉不详、其意隐晦之处,郑玄常常申明阐发之。二是补充毛传。毛传注释、说解比较简略,常有阙略未注

14、之处,郑玄每每补充注明之。三是商订毛传。毛传已有说,而笺意不同,就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表示和毛氏的理解不一样。32郑玄补充说明毛传具体有哪些?P621)说明章旨2)串讲句意3)解释词义4)指明假借5)阐明语法6)校正文字错误。33郑笺存在的缺点:P64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大概是受诗序和毛传的影响,郑玄也常常把国风中的爱情诗篇往宫廷贵族身上比附,在毛传的基础上加以推阐发挥。其次,部分注释也有可商酌之处。如郑风。出其东门:“虽则如云,匪我思存。”郑笺以“此如云者,皆非我思存也”作解,不正确,“思存”应是同义连文,就是思念,“存”也是“思”的意思。再次,部分笺语繁复冗长,不够简洁。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

15、隋时期1“义疏”:名称源于六朝佛教徒解释佛典,指会通古书义理,加以阐释发挥。这类著作阐释详尽,文字冗长,重义理而轻训诂,对唐宋以后的经疏有一定的影响。P652、佛经的注解著作在内容形式上都和中土典籍的同类著作特别是阐释义理的著作相似,也应该看作是古书注解的一个部分。3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的特色:P66首先,春秋经传集解在阐明春秋、左传的体例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其次,杜注在不少地方附带阐明了古代礼仪制度。再次,杜预注春秋、左传,重视词义训释。36以左传为例,从训诂的角度看,杜注的特点有:1)是揭明古义。杜氏注意对词义的阐释,左传注中对一些古义的揭示常常有可取之处。如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杜注曰:“毙,踣也。” “踣”是倒下的意思,引申指失败、垮台。杜氏是对的。2)是以晋人语言解释古语。如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杜注:“余,身也。”“身”是魏晋人习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3)是有语法观念。杜氏常在注中对一些语法现象作出解释,如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杜注:“繄,语助。”也就是今天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