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6009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以会昌县为例 刘中国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赣州地区845.69万人(2006年),其中农村人口占了近80%,所以说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一、赣州地区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11元提高到2000年的2100元,22年增长18倍。特别是1978年至1997年,由于广

2、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次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6.5的速度快速增长,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受到供给过剩和价格低迷的制约,传统分户经营难于适应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农民收入出现了增幅减缓的趋势。“九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3,比“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9.7下降12.4个百分点。 但是在这增长的过程中,也隐藏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收

3、入的继续提高。一是农民纯收入的构成有了显著变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明显降低。200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其他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是55.5、39.1、和5.4,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比1995年下降11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收入增加了12.2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的主体地位下降,劳动者报酬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而言,由于受政策、农业发展阶段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资料见下图表赣州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指标20002001年2002年200

4、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a城镇4811530461756723738881999551b农村2100211321912240255327603000C=b/a2.29 2.51 2.82 3.00 2.89 2.97 3.18 从下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从表上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2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2.5倍左右,这期间农村经济发展较好,农村社会稳定:2003-2006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在2006年大最高,为3.18: 1。在此期间,出现了严重的通

5、货膨胀。故这一期间我们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利民措施,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实行了“两贴三补”和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举措,但归根到底仍然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以启动农村市场和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今后乃至将来,这项工作将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农户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从农民收入的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农业经营收入,会昌县和赣州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农户的小规模、非专业生产经营决定了至今仍然是半自然半商品小农经济。要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就要解决这一问题。 1、纯农户农产品商品率不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

6、根本因素 现阶段我们会昌和赣州乃至中国还是半自然半商品经济的复合体,这种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其决策目标必然是多元化的。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等基本经济问题的决定上,首先考虑的便是家庭成员的消费需要,其次才是市场需求。这种小农意识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2、纯农户商品率不高,使纯农户经济没有走向企业化的导向性指标 首先,纯农户生产的目标还没有转换,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而不是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其次,现阶段的纯农户生产只是局限于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到为市场而生产,如果农户能够坚持以农产品商品率为指导,为市场而生产,那离企业化家庭农场的目标就不远了。当前,大多数农户生产的

7、产品只需要自己满意,无须关注他人,这就无法形成农户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3、纯农户的商品率低下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组织和制度安排,发展如何关键取决于纯农户对这种制度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供给。而纯农户对产业化需求的强烈程度则取决于纯农户经济的商品化程度。自给性农户没有产业化需求,当纯农户仍以自给性生产为主,商品生产仅处于边际生产地位时,对产业化的需求也不强烈;只有当纯农户从事的是商品生产时,才会形成对农业产业化的需求以及强大的推动力。这一点可以从往往城镇旁边的农民市场意识较强,收入较高这一现象得以印证。现阶段纯农户大多没有在市场中大量交易的

8、现象,他们没有发觉单家独户出入市场交易费用过高,单纯出售农产品原料吃亏,他们就不会组织运销合作社和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因为他们没有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就不会对农业机械等生产服务产生需求,就不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会又投资行为和信贷需求。当前浙江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农业产业化与商品化农业以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 4、纯农户商品率不高,农村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农村市场的开发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但现阶段会昌地区农村商品化程度低,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开发。纯农户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等往往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不一定带来农产

9、品总供给量的大幅度增加,但却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第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传统低劣农产品生产的减少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型优质产品生产的增加。这就可以绕开农业传统增长格局下的生产约束。第二,纯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意味着农业经济的商品货币化程度提高,农民相互之间的普遍的、大量的买卖和农村区域市场的蓬勃发展。第三,纯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商品量的增大。第四,农民自己组织农产品的加工、运销意味着农业价值外流现象的改变,等等。总之,这些方面都能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人力资本存量低,也是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1、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

10、,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力质的差别。农业人力资本是指农村劳动力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总和。农村人力资源过剩造成劳动生产率与参与率低、人均收入低、消费增长缓慢。而这些问题又造成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农业人力资本存量低,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 2、会昌和赣州地区农业人力资本流动的特点 (1)流动人口多,流向区域相对集中。在会昌县流动人口主要是20到50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力,据调查,会昌县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外出务工率是80%左右,占整个地区外出务工人口的90%,他们主要流入地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其

11、中流向广东和浙江的人口就占了总数的较多,基本占4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了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己成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流动方式。 (2)人力资本存量低,就业范围狭窄。会场县和赣州市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低,因此用于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存量低,使农业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农民工在就业选择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使绝大多数农业流动人口只能成为简单劳动力,难以形成专业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这就形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单一。多数农民工只能去干重体力而且收入又低的工作,而收入低又影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3)短期流

12、动多,长期流动少。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大多数都是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同时由于文化上的差距,使得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户籍制度的制约也使得他们很难在城市驻留很长时间。 (三)国家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 1、我国金融制度的缺陷制约了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非常突出,这与金融制度的倾斜方向有关,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我们会场县及各乡镇的经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国有经济的比例很低,能得到金融支持的可能性很小,这样就导致我们地区发展非农经济的困难比较大,这样也就难以容纳农村劳动力。也就减少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2、农村信用社作用有限给农民的投入带来困难

13、 在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就是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从这次调查来看,很多老表不愿意贷款,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一般都规定只能在1万元以下/笔,期限也较短,利息也很高,这就给信贷的农户带来了很多问题,想投资没有资金支持,同时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会昌县现有人口45万(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38.3万,比例接近88%。过高的农业人口比重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艰巨,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以解决,而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解决,“三农”问题就不能解决。威廉.阿瑟.刘易斯认

14、为,由于传统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比较多,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其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于零甚至是负数,农民的报酬极低。按照他的逻辑,在剩余劳动力未输送完毕之前,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很难提高,农民的收入将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1、农村劳动力总体水平低下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在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劳动力只能从事稳定性差、收入低的简单劳动。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而且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流动。人力资本存量低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 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社会心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5、除了受经济、素质的影响外,还受社会心理的影响。首先,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存在偏见,存在排斥的心理,他们认为农民工进城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不愿与农民工交流;同时,一些农民工由于价值观等原因,也不愿与市民交流。这样就使得农民工被边缘化。 三、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及对策 (一) 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须立足于市场、流通,运用价值规律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在优化品种上下功夫,做到品种由劣调优,大力开发优质品牌产品;产量由低调高,大力改进耕作方式,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产业由旧调新,要在抓好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型产业的开发和利用。 1 、粮食要在确保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食用、工业用、饲料用粮“三元”结构,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在粮食优势地区调出,劣势地区调入和进出口的基础上,以地区间粮食贸易的存在为前提来考虑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按照口粮优质化、外销高档化、饲料用粮营养化、工业用粮实用化的要求,选育、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大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