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苏轼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525330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苏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章苏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章苏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章苏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章苏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苏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苏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苏轼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思想与地位一、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a?a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的生平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10371069): 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重点掌握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欧阳修对他的赏识。 第二期(10691085): 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乌台诗案是其生活、思想和创作的转折点; 黄州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转变期,文风渐趋高旷超迈,潇洒飘逸。 第三期(10851093): 两次召还及复连外放时期。 第四期(10931101): 远谪惠、儋时期。此期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文风趋于平淡、清澈。御史劾

2、以作诗讪谤朝庭,贬谪黄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哲宗元祐(1086-1094)间,累迁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县)。绍圣(1094-1098)初,又以为讥斥先朝的罪名,远谪惠州(治所在今广东省惠阳县)、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徽宗立(1101),移廉州。同年北还,卒于常州。谥文忠。二、 苏轼的思想 1、从总体上看,苏轼的世界观较复杂,出入儒道,濡染佛禅 ,儒、释、道三者有机融合,又以儒家为主,儒是为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为其政治态度及处世哲学的根源所在。 他一方面积极进取(早年很突出,晚年亦未消沉,定风波一词代表他的整个人格。); 一方面又主张四大皆空,在折磨迫

3、害下,仍然达观旷达。1、“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沁园春) “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和子由苦寒见寄)2、“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练。”(答秦太虚书)2、苏轼的政治态度苏轼的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一生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为人坚持操守,风节凛然,决不在政治斗争中望风使舵。在朝任职,直言不讳;出外做官,勤政爱民,即使中晚年迭遭打击,其报国事君、关心民瘼的政治理想仍不改变。他少有济世之志,向往政治上有作为的人物,当范仲淹庆历新政时,他写过诗表示景仰和继承。他主张?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更多地主张?仁治?,而不是?法治

4、?,主张?渐进?而不是突变、激进。王安石变法时期。苏王的分歧根本不在要不要革新,而在如何变革,手段不同。 朱熹说: “凡荆公所变更者,初时东坡亦欲为之,及见荆公做得纷扰狼狈,遂不复言,却去攻他。” 王安石罢相后,司马光执政,要废除一切新法,而苏轼则主张?校量利害,参用所长?,反对执政大臣的一意孤行,因此又受到旧党里程颐一派的攻击,两边不讨好,只有请求外任。3、佛老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上。由于政治上一再受挫,特别是身处贬谪的逆境之中,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这也是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

5、保持着坚强的生活信心和旺盛的创作活力的原因。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虽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年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辨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附:苏王二人之关系他虽曾反对王的变法,但对王个人却极为敬仰。王死后(元祐元年1086),苏轼为哲宗草拟追赠王安石太傅的诏书。苏轼次荆公韵: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可见他对王安石个人一直是敬仰的。四、苏轼的文学地位 苏轼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突出的人物,他是个全面发展的人物,是个通才、全才,诗、词、文、书、画皆是大家,而

6、且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散文成就很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姣姣者,比曾巩都高; 词是豪放的开山祖。陆游老学庵笔记: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词多不协。晁以道云: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其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 书 法是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者。 亦工画,而且赏鉴能力很强,题画诗独具慧眼。 他懂得音律,而不屑于迁就它。 在北宋文坛上,是第一位人物,第一流成就。 苏轼枯木怪石图由于他屡遭贬斥,作品往往流露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思想。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的新风气;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当时绮艳柔

7、靡的风尚,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文学影响尤深。王灼碧鸡漫志认为,东坡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个文坛领袖,在他周围团结了一大批作家、词人,他也能奖掖后进。?苏门?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都团结在苏氏兄弟周围,对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极大的影响。苏轼著述较好的本子 北宋末年即有赵次公、宋援、李德载、程縯四家为苏诗作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孔凡孔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石声淮、唐玲玲编著: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四川大学唐宋文学组编:苏轼资料汇编,中华书

8、局1994年版。今人研究性论著曾枣庄:苏轼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崔铭、王水照:苏轼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陶文鹏:苏轼诗集艺术论,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二节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第二节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 苏轼的文学主张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注意强调文学的独创性和表现力: 1、文道关系:先文后道。既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更强调文学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美学价值。 2、文意关系:文以达意。他的“辞达”说强调作者要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客观事物的特征。P53. 3、文学创作上: A、提倡创作自由: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

9、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自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此而已矣。(文说) B、推崇平淡自然。他倡导不拘常法,意到笔随,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的平淡也并非仅是文从字顺,而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二、苏轼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中,突出的是苏、王、欧,而又各有独特的面貌、风格。总体比较而言,欧文从容,王文简劲,苏文富赡。 1、苏的议论文,政论、史论文表现在形象生动,感染力极强; 王则 要言不繁,一语中的; 欧则 从容纡徐,委婉曲折。苏轼议论文特色:A、表现在论证的法式上,他习惯于对一个问题采取多方面的论证,八面围攻,一直说到理足情长的程度,很接近战国时

10、纵横家的风格。B、在思想内容上,观点新颖,发人之未发,如留候论,抓住前人未曾涉及的一点进行论述。分析圯下老人培养张良?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忍让性格,进而联系到刘邦的忍让(鸿门宴上),是张良辅佐的结果,从而将此与整个汉兴大业联系起来,虽然过分一点,却很雄辩。C、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2、小品文是苏文中独具风韵的妙品,包括书简、序跋、随笔等,艺术成就也很高,代表作品有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等。这类作品的写作特点是: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11、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分 析第一层:叙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转入议论特色:简练,隽永,余味无穷。 3、记叙文在苏文中成就最高,最富有艺术独创性。 主要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和碑传文等,代表作品有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方山子传等。其记叙文的特点是: 第一,随物赋形,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立意构思皆匠心独运,布局谋篇能毫不雷同; 第二,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以爽利多彩的文笔进行艺术性的再现; 第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错杂并用,旷观、达识、至理、深情和谐统一,既具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思致理趣。超然亭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2、非必怪奇玮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自我正确面对外物)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辩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陷匿外物,造成常人悲剧)?-?-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方是时,吾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命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盖游于物之外也。由超然物外的胸襟出发,入题记事,描述优游胶西之乐?a?a因随遇而乐而引起建台的兴致?a?a登台览胜的愉悦全文贯穿一?乐?字:作者所以能

13、?无往而不乐?,正在于能?游于物之外?,亦即能超然于外物。这就是命名为?超然?的精义。全文融思辨、记事、抒情于一体,紧扣?超然之乐?逐层递进,由理入事,由事及景,最后画龙点睛,归结题旨。在记亭台中融入了一段深湛的人生哲理,发人深思。 4、文赋至苏轼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前赤壁赋(作品选P332)和后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绝调?。他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讲究辞采,又融入了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诗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哲思深邃,空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明)仇英 赤壁图 苏轼散文总的创作倾向 苏轼登上了唐宋古文艺术的高峰,向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李耆卿文章精义)的定评。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鲜明特色,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第三节 苏轼的诗词 一、苏试诗歌题材内容(2700多首): 1、抨击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同情人民的疾苦。荔枝叹、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 2、揭露新法固有的阶级局限和流弊,反映他对新法的片面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