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5049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激励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龙头带动、品牌引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和鼓励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加快市场拓展,全面提升黔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调整结构、丰富品种。在坚持以绿

2、茶为主的同时,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发展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品类,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效益。提升质量、确保品质。加强现有茶园管护,引进和优化茶树品种,提高茶园单产和茶叶品质。加强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质量监管,提高茶叶生产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二、主要目标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打造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培育5个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断提升贵州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把我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

3、领全国的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350万亩,产量18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70亿元。2015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420万亩,产量22万吨,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2016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500万亩,产量27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三、行动内容(一)品牌创建通过重点品牌引领、公共品牌跟进方式,促进企业集聚,构建黔茶品牌系列。1.打造品牌系列 依托贵州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优势,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即绿茶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红茶以“遵义红”为重点;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公共品牌建设

4、。(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2.支持品牌建设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品牌为依托,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鼓励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连锁加盟等方式组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做大做强品牌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商标战略,增强茶产业商标市场竞争力。制定完善品牌运营管理规则,支持行业组织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品牌运营维护、行业自律、信息发布、文化创意、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质监局、各州政府)3.

5、加大品牌宣传围绕重点品牌与公共品牌,实施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推广。在省内主流媒体开辟专栏、专题综艺节目,长期宣传推广茶叶品牌;把高速公路沿线、主要茶区、旅游景区、宾馆和餐饮企业等,建成宣传推广黔茶品牌的重要窗口;在贵州和贵阳形象及旅游宣传片中植入茶叶品牌;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主流媒体策划推出“茶叶发现之旅”、“多彩贵州绿茶好”等专题节目、商业广告;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每年开展30次以上的省外宣传推介活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的茶叶展销会和综合展会,到主要目标市场投放广告宣传;将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办成推介黔茶的重要平台,成长为国内茶区最重要的展示和交易盛

6、会。(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农委,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旅游局、各州政府)4.营造品牌环境突出黔茶品牌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加快推进主要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指导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注册,培育茶叶驰名商标和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绿茶”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加强自主知识品牌产权保护意识,构建区域、企业自我保护、行业保护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机制。把诚信作为品牌的命脉,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各州政府)(二)市场拓展健全茶产业市场运行机制,确定重点目标市场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全国化、多元化的营销渠道网络,迅速提升黔茶市场占有率。1.确定重点目标市场主攻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特大城市和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力争实现全国100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全覆盖。大力开拓大宗绿茶出口市场。(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州政府)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以茶叶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全面推进以商招商、茶事活动招商。借助全国知名茶商加速黔茶推广。(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投资促进局、各州政府)3.建立销售渠道网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销售渠道。力争到2016年,在特大城市开设贵州茶叶旗舰

8、店50家、三大区域开设贵州茶叶形象店500家、100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开设贵州茶叶专卖店500家。鼓励支持黔茶进入吴裕泰、张一元、天福等国内重要茶叶销售渠道,到沃尔玛、家乐福等主要超市,开设黔茶店中店及专柜;到全国10大茶叶批发市场建立批发网点,设立集中销售区域。引导贵州知名酒企省外经销商经销贵州茶,实现渠道共享。支持品牌企业、经销商开设茶吧,创新茶叶营销体验模式。省内巩固提升产地茶青交易市场与区域茶叶批发市场、新建专卖(营)店、茶馆(楼)等营销网点3000个。嫁接100个旅游景区,200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00家加油站、1000家特色餐饮店等渠道,推进黔茶营销。(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

9、:省商务厅、省旅游局、各州政府)4.推进电商全网覆盖力争到2016年,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善融商务等国内电商主流平台营销贵州茶叶,卖家开店数量全网达到10000家以上,本地茶企开店率达80%以上。建设好淘宝贵州馆。协调贵阳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区、京东电商产业园、龙洞堡电子信息商务港、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茶叶电子商务创业园和孵化平台,支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力争到2016年,创业园入驻茶企300家以上。引导茶企在适宜网上营销或展示的产品包装上,突出贵州特色或元素,形成黔茶整体形象。通过质量追溯体系、二维码、物联网以及监控数据,强化网上营销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0、通过搜索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等网络营销途径,提升黔茶品牌形象。支持龙头企业常年在各大电商开展品牌宣传月、宣传周活动,通过促销、折扣、团购等方式,形成电商市场宣传黔茶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质监局、各州政府)5.改善交易环境支持省内重点茶叶交易市场改造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及配套冷链物流设施。整合和优化物流运送渠道,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物流渠道共享和整体议价,降低物流成本。实施线上网店和线下零售网点联动,实现茶叶网购在全国配送的高速便捷。(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各州政府)(三)加工升级以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为发展方

11、向,加快推进茶叶初制、精制分工进程,形成“初制标准化、精制规模化、拼配数据化”格局。通过三年努力,着力培育10家黔茶产销联盟(企业集团)、重点扶持3000家初制加工企业、60家精制加工企业、50家精深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年产值250亿元以上。1.加快发展初制加工全省新建小型初制加工企业1500家,建成小型清洁化生产线2000条,使小型初制加工企业达到2500家,生产线3000条以上;新建中型及以上初制加工企业400家,建成中型及以上清洁化生产线800条,使中型及以上初制加工企业达到500家,生产线1000条以上。加大对初制加工企业新技术运用、厂房建设、设备更新的扶持力度,提升初制加工企业产能、技

12、术和装备水平。全省初制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率提高到80%以上。全省初制加工能力满足500万亩基地茶青资源有效利用的需求,实现初制年加工产值2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各州政府)2.大力推进精制加工着力培育一批茶叶产品精制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大规模、大批量、多品类拼配,提高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协作化水平。建立完善“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茶叶拼配技术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鼓励支持茶叶精制加工企业落户食品加工产业园区、茶叶园区,加强质量检测、冷链物流等配套能力建设,集中扶持省级示范精制加工企业60家,年精制加工能力5万吨,产值50亿

13、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各州政府)3.着力延伸产业链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形成以绿茶为主,名优茶和大宗茶并举,春夏秋茶并重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以及茶叶衍生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促进茶叶资源综合利用。到2016年,全省夏秋茶青资源利用率达到80%,新增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生产企业50家,茶叶深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州政府)4.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多元参与、分工协作的茶叶产销联盟,整合产品资源及市场资源,集中资源、集群加工、

14、集约营销,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激励引导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茶叶标准的制(修)订,提升我省在全国茶叶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加大对贵州茶叶技术标准体系地方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引导茶叶生产企业开展QS、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AAA或AAAA级活动,规范茶叶加工环节,提升茶叶加工品质。(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省质监局、各州政府)(四)基地提升围绕茶园提质增效,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促进幼龄茶园早投产,加强投产茶园管护,建成国内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安全第一的茶叶原料基地。率先在茶叶上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

15、品第一产业大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创建国家级茶叶出口基地。把茶园建设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典范,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1.提高茶园集中度按照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以农户为主体的要求,推进茶园向优势区域集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重点打造20个20万亩以上的茶叶主产县、250个万亩以上核心乡镇、100个万亩专业村。(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省供销社)2.提升茶园生产能力加强茶园肥水、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管理,促进大规模幼龄茶园尽早投产。配套完善茶区水电路基础设施,推广茶园平衡施肥,病虫害绿

16、色防控,机械化管护与采摘。年建成优质高效茶叶标准园50万亩;建成出口茶、有机茶、特色茶、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专用基地50万亩;建成茶区猪沼茶、茶下养鸡(禽)、苗木种植等产业互动融合生态茶园200万亩;结合旅游景点、最美茶乡、茶叶园区,建成休闲观光茶园50万亩。(牵头单位:省农委,责任单位:各州政府)3.创新茶园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企业与合作社合作,形成以茶叶加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依托、农户建园为主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品牌企业与集中产区、规模茶场、茶叶合作社合作建设专属茶园、种植庄园。推广茶园线上线下的认购模式,让更多的网民成为茶园“合伙人”。支持农户流转茶园,建成茶园15亩以上的茶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10万户。创建茶叶示范社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