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4950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2学分大纲.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学 分:2总 学 时: 32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 适用对象:非金融专业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二)课程介绍货币银行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金融学作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专门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的学问,而货币银行学则为金融学的重要课程,是经济学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计划学时内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货币银行学

2、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第一, 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第二, 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第三,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掌握影响利率变化的主

3、要因素及影响机理,能对我国影响利率的困素进行分析。第四, 了解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掌握主要金融工具的种类,理解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和转让价格的形成,能应用公式计算证券行市,股价指数的收益率。第五, 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第六, 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条件,熟悉各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第七, 了解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能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套算汇率;正确理解金本位制下和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与调整问题。第八, 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

4、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第九, 理解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能说明的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与组合方式,重点掌握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教学要求第一,知识能力主要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

5、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将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案例辅导、课后辅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习题讲解式。讲授教学法:货币职能,信用和信用形式,利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启发式教学法: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货币政策的使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货膨胀的治理案例分析教学法:金融市场,期货期权市场的交易讨论式教学法:金融创新习题讲解式:利

6、息计算,贴现的计算教学手段:本门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五)学时分配表章/节/单元内 容总学时其 中讲授实践其它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2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22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22第四章金融体系22第五章商业银行44第六章中央银行44第七章金融市场44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33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33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2第十一章货币政策44合 计3232二、本文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货币制度的演进。本章学生应着重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当

7、代不兑现信用制度以及我国人民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货币的本质 2、货币制度教学难点:货币的职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一、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二、 从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一) 实物货币(二) 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三) 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四) 不兑现信用货币(五) 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作用一、货币的职能(一) 价值尺度(二) 流通手段(三) 贮藏手段(四) 支付手段(五) 世界货币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三、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第三节 货币制度一、 货币制度及其内容一、 金属本位货币制度(一) 银本位制度(二) 金银复本位制度(三) 金本位制度二

8、、 不兑现信用制度 第四节 货币发行与区域货币一、 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二、 区域货币辅助教学环节:习题:名词解释:价值形式; 一般等价物 ;不兑现信用制度 ;纸币 ;货币制度如何理解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几个?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及其本质;了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理解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信用与现代股份经济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信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信用与信用特征2、借贷资本3、信用形式教学难点:信用工具教学内容第一

9、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 信用的定义和特征二、 信用的产生三、 信用的发展四、 信用的基本要素第二节 信用形式一、 商业信用(一) 商业信用的特点(二)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三) 商业信用的地位和作用(四) 商业信用的中介工具二、 银行信用(一) 银行信用的特点(二) 银行信用的中介工具支票三、 国家信用(一) 国家信用的特点(二) 国家信用的作用四、 消费信用(一) 消费信用的类型(二) 消费信用的作用(三) 消费信用的中介工具信用卡五、 股份信用六、 合作信用七、 租赁信用八、 国际信用第三节 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一、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特征二、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联系三、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

10、区别四、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选择五、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在中国的发展辅助教学环节:1、 名词解释:信用;借贷资本;背书;贴现;借贷;银行信用2、 商业信用的特点、局限性及地位3、 商业票据的主要特点4、 银行信用的主要特点5、 信用卡的基本功能6、 信用工具的主要特征7、 什么是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利息的本质,了解利息率及影响利息水平的决定因素;掌握几种重要的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利率作为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利率的涵义

11、、本质2、 利息率的种类教学难点:1、 利率市场化2、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 利息发展与利息理论一、 利息的产生与发展(一) 利息的产生(二) 利息的发展二、 利息的定义三、 利息定量方法(一) 单利的计算(二) 复利的计算(三) 贴现利息的计算第二节 利息率与利率市场化一、 利息率的定义二、 利息率的种类(一) 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二) 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三)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四)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五) 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六) 单期利率与复期利率三、 利率的市场化(一) 利率市场化(二) 利率市场化的一般路径第三节 决定利率的主要理论一、 决定利率的理论(一) 马克

12、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二) 西方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二、 利率期限与结构(一) 利率期限(二) 利率结构三、 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一) 我国利率体系的演变(二) 当前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三)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第四节 利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一、 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五、 利率发挥作用的原理1、 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2、 存贷款利差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3、 存贷款利差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六、 利率发挥作用的表现1、 利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2、 利率对投资规模的作用3、 利率对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4、 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七、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利率1、 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的作用2、 开放环

13、境下利率的制约因素3、 开放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的配合辅助教学环节: 1、 名词解释:利息;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浮动利率;利率市场化2、什么是利息率?利息率是如何分类的3、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4、分析我国利率引导的方向与路径第四章 金融体系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金融体系的内容,总体原则和未来走势,使学生据以了解金融体系的结构,掌握金融体系发展的脉络。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金融体系的构成2、 金融体系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金融体系的形成及其评价一、 金融体系的概念二、 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三、 金融体系的功能(一) 聚集和分配资金的功能(二) 支付结算的功能(三)

14、 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四) 提供信息的功能(五) 分散、转移和控制风险的功能四、 金融体系的评价第二节 银行机构 自学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一、 保险公司二、 信用合作社三、 证券公司四、 财务公司五、 信托投资公司六、 租赁公司七、 金融公司八、 基金管理公司九、 典当行第四节 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一、 经济全球化下现代金融体系变革的动因二、 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一) 金融机构国际化、集团化(二) 金融工具创新化、金融业务多元化(三) 金融服务现代化、信息化(四) 金融市场一体化(五) 金融监管国际化教学辅助环节:1、 名词解释:金融体系2、 如何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内涵及其功能3、 怎样理解中外经济学家对现代金融体系竞争力的评价4、 结合中国实际分析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第五章 商业银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