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4799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灌南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灌南县地处江苏东北沿海,是连云港市南大门。由于历史、区位、基础、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2002年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省综合排名垫底,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末位,被称作“苏北洼地中的锅底”。2003年来,灌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经济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政府创新与中小城市和谐发展示范县15强、位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第14位,跻身全国最具投资价值县区20强,在江苏沿海开发中走在了前列。为深入总结灌南经验,进一步为我省县域经济尤其是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我办于6月X日-X日专程赴灌南实地考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

2、如下: 一、灌南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情况 近年来,灌南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速度令人惊叹。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38%;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55.1%;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增长33.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86元,增长12.1%。今年一季度,灌南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三个全省领先、四个全市第一”。“三个全省领先”,即完成工业用电量2.1亿千瓦时,增长123%,增幅全省第一;一般预算收入增幅(79.2%)、税收收入占比(88.1%)全省领先。“四个全市第一”,即财政收入总量全市第一(10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投资(54%)、规模工业增加值(3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1%)三项指标增幅全市第一。与2002年相比,灌南人均地区总值由3000多元增至14000多元,增长了三倍多;财政收入由1.5亿元增至27亿元,增长了17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2亿元增至31亿元,增长了1.5倍;千万元企业由15家增至450多家,增长了近30倍;城区规模由不足八平方公里扩大到二十平方公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走在苏北和全省前列,综合实力平均每年上升2-3名。 二、灌南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凝心聚力,着力营造进位争先的发展氛围1、理念创新引领发展。理念引领思路,思

4、路决定出路。灌南提出了“开明开放、诚实诚信、创新创业、自立自强”的先进理念,围绕“以工立县、以港兴业、以城带农”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争创苏北科学发展示范县、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争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三争”奋斗目标,全面构建生态灌南、活力灌南、魅力灌南、和谐灌南,一跃成为“连云港经济强县、苏北发展快县、江苏产业名县”,成为苏北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县份。 2、统一思想聚焦发展。灌南提出“创新为魂、实干为本”的思想理念,发扬军旅作风,铸造亮剑精神,统一干群的发展思想,坚定干群的发展信心,鼓足干群的发展勇气,倡导敢于突破、敢于叫板、敢冒风险和打破常规、打破平衡、打破禁区的“三敢、三打”发展气魄

5、,使党委领导的心思精力向经济发展凝聚,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向经济发展引导,县域财力物力向经济发展倾斜。3、激活潜能推动发展。潜力不等于就是能力,资源不等于就是资本。灌南注重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掘党员干部潜力,确立了“一二三”的用人导向,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一条原则”,推行开放式选拔使用干部、动态式考察调整干部“两种方式”,明确重用干事创业的能人、重用开拓创新的强人、重用实绩明显的功臣“三个导向”,激发各级工作积极性,形成了“领导敢想敢干、干部真抓实干、群众奋力苦干”的发展氛围。 (二)以园区建设为依托,抢抓项目,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1、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定位,大力推动集

6、群产业。灌南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发展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载体”的经济工作思路,引进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合建设园区,承接南方产业转移和项目扩张,建成了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船舶工业园三大园区,其中经济开发区和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和省首批重批工业园区,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已完成近300亿元的资金投入。现园区规模达5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3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200多亿元,占全县经济比重40%,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钢铁、造船、化工三大特色集群产业基地,把园区打造成了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倍增器。2、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龙头,拉长做大产业链。灌南科学制定全县产业

7、发展规划,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培植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链条,全县已初步形成了船舶物流、化工医药、冶金机械、板材服装、酿酒食品五大主导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8%,产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在主导产业拉动下,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附属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度。3、以推进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始终保持在周边地区的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先后出台“三个一”、“三个二”、“三个三”等一系列招商服务政策,在连云港市率先组建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和招商服务中心,推出完全授权、一日办结、超时默许、统一收费和跟踪服务“五项承诺制”,累计

8、引进投资项目超千万元450多个、超亿元项目100多个。充分运用市场资本运作,加快完善功能繁荣商贸,年均城市建设资金投入60亿元,建成了新西湖商业广场,“三新”精品城等100多项城市整体开发工程;在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上求突破,实现环保与发展同步,重点扶持了中化化工、恒成船业、中国通用、英国柯瑞克、江苏亚邦集团等骨干企业,打造培养了节能环保低碳型的盐化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三)以现代农业为重点,创建品牌,努力把“三农”工作抓出地方特色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创建苏北第一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百禄大南生态农业产业区,引进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

9、50多个。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伸农业产业链条,建成了生猪养殖、食用菌培育、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工厂化纯白金针菇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一,成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全省领先。2、加快建设新型农村,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做大县城镇、做强中心镇、做美中心村”的思路,先后实施了村庄规划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八大工程,以及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实施了张庄新村、兴港新村等20个中心村建设,其中堆沟兴港、李集张庄、长茂三兴等康居示范村建设成为全市典型,“一池四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按照“六一个”标准,全面抓好小城镇建设,推行

10、实施农村草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农村改水等农村新老五实事工程,农村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村村之间道路硬化率100%。3、努力拓展劳务输出,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实行“政府买单、免费培训”,投资1600万元兴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加快“农民技能化、转移组织化、输出市场化”进程,成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江苏省农村劳动转移工作示范县”,创建了“灌南焊工”、“灌南数控”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年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22万人。大力实施“千名能人带动工程”,鼓励企业家、能人大户、农民经纪人、返乡创业能人,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带领群众创收致富、增收脱贫。 三、灌南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几点启示(一)发展思路

11、清晰,主攻方向明确,贫困县定能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远目标1、要因地制宜地科学选定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是灌南得以加速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灌南创新、大胆地提出了对灌河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深度开发,让“灌南的优势在灌河,灌南的潜力在灌河,灌南的明天也在灌河”,为灌南的快速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和倍增器。灌南经验启示,创新方向明晰、定位准确、贴合实际的思路,将优势资源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超常发展、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2、要把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灌南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围绕“高标准建设工业,高强度推进招商”建设目标,在较短时间建成“一区四园”功能各异的

12、开发区,迅速实现了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创造出灌南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灌南经验表明,有条件的县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工业化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发展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园区、园区靠招商”,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工业园区、注重搞好配套、不断优化环境,加快培育特色工业产业,形成工业化进程集聚效应。(二)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贫困县定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显著跃升1、要有自我加压、时不我待的工作精神。近年来,灌南在破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和无所作为思想上做文章,大力倡导“5+2”、“白+黑”的工作要求,把个人与灌南经济发展切实有效地捆绑在一起,通过不断地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从而激发自身活力,挖

13、掘自身潜能,为灌南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新活力、配上了新钥匙、插上了新翅膀。灌南实践表明,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力度,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释放干群潜能,形成了自我发展的内生机制,才能推动经济超常发展。2、要选准扶贫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灌南根据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按照“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提升农村、以产业化带动农业”的要求,因地制宜选择了生猪养殖、食用菌培育、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到2009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三大主导产业创造的农业收入占全县农民均纯收入的%。灌南富民经验证明,必须科学规划发展目标,选准主导产业,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追求

14、、高强度推进,增加农民收入,使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的道路。(三)凝心聚力,求真务实,贫困县定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大步跨越 1、要创造性开展工作。审视灌南几年来的发展变化,从园区开发上“概念园区”的提出、到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从与政府、行业协会、大企业、大集团联合招商到出台“三零”政策,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化解信访矛盾、创建“平安灌南”,无不体现了创造性、创新性。灌南经验启示,必须抓住 “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 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才能摆脱贫困告别落后。2、要聚精会神抓项目。灌南近几年,坚持以项目为纲,凝神聚力主攻重大项目尤其是投资亿元的重特大产业项目,力争更多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15、产生连带聚集效益,使引进项目成为聚集之源、创收之源、富民之源。灌南实践证明,抓好县域经济,必须抓好项目经济、园区经济,有项目才会有发展后劲,才能形成核心凝聚力。3、要求真务实抓落实。灌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得利于灌南干部队伍无条件服从和最坚决执行抓落实的作风。灌南先后推行的园区建设项目责任制、招商引资重奖重罚制、干部任用政绩优先制等等,无一不贯穿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灌南经验启示,必须想干事、干真事、务实事,提高执行落实效益,才能促使各项工作全面到位,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在多年收治肝病、出血热、麻疹、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优势,因此在制定医院长期发展规划中,有步骤的增加中医药在整体医疗工作中的比重,不断加强中医学科建设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