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524570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诊断学鼻与鼻窦ct(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鼻与鼻窦,第一节 CT检查技术,常规轴位与冠状位 扫描基线:下眶耳线 层距与层厚:5mm 扫描范围:上齿槽至额窦,第二节 鼻与鼻窦CT解剖,鼻腔 额窦、上颌窦 、筛窦、蝶窦 道窦口复合体 面部间隙 颞下窝、翼腭窝,正 常 鼻 窦,正 常 鼻 窦,鼻内镜检查和手术的重要解剖区域 慢性鼻炎发病机制的关键区域 为额窦、上颌窦引流及前中组筛窦引流通道等结构的统称, 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漏斗、前中筛窦开口、上颌窦开口、额隐窝、蝶筛隐窝、半月裂孔,鼻道窦口复合体,鼻 道 窦 口 复 合 体,颞下窝(咀嚼肌间隙) 上界:颅底,蝶骨大翼、岩骨尖 前界:上颌窦后壁、翼腭窝、翼板 后界:颈血管鞘、茎突 外界:下颌

2、支、髁状突、冠状突、颞肌 内界:鼻腔、鼻咽部,主要内容,翼内肌、翼外肌、张腭帆肌、提腭帆肌 翼丛、上颌动脉及分支 下颌神经,颞下窝向上与颞窝相通,向前内与翼腭窝相通,翼腭窝,位于蝶骨翼突与上颌骨之间的裂隙内,是颞下窝向前内的延伸 前界:上颌窦后壁 后界:翼突 内界:蝶腭孔 外界:颞下窝,翼腭窝,翼腭窝,眼眶,眶下裂,鼻腔,蝶腭孔,颞下窝,海绵窦、中颅窝,圆孔,上,内,后,外,翼上颌裂,内有:蝶腭神经节、V上颌支、颌内A分支 五孔开口:圆孔、翼管;咽管、蝶腭孔;翼腭管,第三节 副鼻窦炎性疾病,鼻窦炎 鼻息肉 粘膜下囊肿 粘液囊肿 霉菌性鼻窦炎,概述,病因 化脓性 过敏性 霉菌性 病程 急性 慢性

3、,急性、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化脓性鼻窦炎的发病同鼻旁窦的解副特点有关,鼻腔的粘膜同鼻旁窦粘膜相连续 各个鼻窦开口被此相邻 各个鼻窦的开口小,稍有狭窄或阻塞即可致通气、引流障碍 上须窦最大窦口位置高,并位于各个鼻旁窦口之下,感染机会最多,窦腔改变 密度增高、气液平面 粘膜增厚 腔内软组织影 窦壁骨质改变 增生硬化、增厚 骨质稀疏 骨质破坏,鼻旁窦炎症的CT表现,鼻腔:可见粘膜肿胀增厚明显,鼻甲肿大,鼻腔软组织影、鼻道狭窄 鼻窦:粘膜肿胀增厚呈中低密度影、气液平面 窦腔骨壁:一般无明显改变,急性化脓性鼻窦炎CT表现,鼻腔:鼻甲肥厚,呈息肉样改变,鼻道狭窄 窦壁:粘膜不规则肥厚致窦腔狭窄、中低混合密度

4、的软组织囊肿或息肉 窦腔骨壁的硬化增厚,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T表现,上颌窦慢性炎症,鼻腔和鼻窦息肉,变态反应或慢性鼻窦炎化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所致 分水肿型、纤维型和血管型等,以水肿型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头痛,闭塞性鼻音,临床与病理,上颌窦腔内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的结节样软组织 筛小房的扩大,间隔吸收破坏 鼻腔内低密度无增强的软组织影,CT表现,双上颌窦炎 鼻息肉,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粘膜下囊肿,多发生于上颌窦 与变态反应或鼻窦慢性炎症有关 是由于浆液性渗出物泥留于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内而呈囊性膨出,窦腔半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或水样密度影 边缘光滑,粘液囊肿,鼻窦口完全阻塞,窦内分

5、泌物大量潴留致使压力增高,使窦腔扩大,骨壁变薄呈气球祥改变 合并化脓性感染窦壁增厚 多见于额、筛窦,蝶窦较少见,上颌窦罕见。,窦腔扩大,窦壁变薄呈气球样 密度均匀增高 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如筛窦粘液囊肿可推压眼球向前外突,诊断要点,左筛窦囊肿,霉菌性鼻旁窦炎,常见的病原茵为曲霉茵和毛霉菌 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侵袭性霉菌感染可破坏窦壁,似为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非特异性鼻炎、鼻旁窦炎的症状,上颌窦最多见,蝶窦次之 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 增强扫描可有强化 增生的软组织内可见散在斑片状或沙粒状高密度的钙化区为其典型的特点,CT表现,骨质破坏 面部软组织密度增高、肿胀增厚 眶内密度增高,眼球突出

6、颅内炎症,侵袭性霉菌性鼻旁窦炎CT表现,第四节 肿瘤与肿瘤样病变,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骨瘤、血管瘤、软骨瘤 恶性肿瘤 副鼻窦癌、肉瘤、淋巴瘤、转移瘤 囊肿 先天性面裂囊肿、鼻窦囊肿、牙源囊肿,分类,一 良性肿瘤,乳头状瘤,约占全部鼻及副鼻窦肿瘤的4左右 组织学上呈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肿瘤呈缓慢膨胀性生长,可引起骨质破坏 有术后复发的倾向 起源于中鼻道,沿鼻腔外侧壁生长,易侵犯邻近的副鼻窦,常上颌窦受累,其他依次为筛窦、蝶安和额窦,鼻腔和副鼻窦内软组织肿块 密度常较均匀 肿瘤生长缓慢,呈膨胀性改变 肿瘤蔓延:鼻咽腔、眼眶、筛板与前颅窝,经过蝶骨大翼与中颅窝 继发性副鼻窦炎 肿瘤术后复发为重新

7、出现软组织肿块影,CT表现,副鼻窦癌,上颌窦癌CT表现,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 密度多较均匀,少数肿块内可见坏死区和钙化灶 常有骨质破坏(鳞癌呈浸润性破坏,窦腔无扩大;囊腺癌呈膨胀性骨质吸收,窦腔扩大,呈多囊状改变,并可沿视神经呈跳跃不规则条束状生长) 增强扫描肿瘤中度不均匀强化(囊腺癌呈环形强化),上颌癌的蔓延方向,上颌窦内侧壁、鼻腔与鼻咽腔、鼻中隔、对侧上颌窦,上齿槽、口腔和软、硬腭,眼眶、上颌窦一筛窦骨板、筛窦、颅内、额窦底壁、后组筛窦与蝶窦,颞下窝、翼腭窝及翼内、外板、咽旁间隙和颈动脉间隙,面颊部、颧骨、经圆孔沿三又神经上颌支侵犯颅内,颌下、咽后和颈内静脉区淋巴结,向上,向下,向内,

8、后外,向前,淋巴,筛窦癌,主要CT表现 筛窦内软组织的肿块、筛窦气房间隔骨质破坏、溶解、肿瘤一般发展较快 蔓延 外侧:眼眶 向下:上颌窦和鼻腔 向上:经筛窦顶壁入前颅窝、眶上裂入颅内 向后:蝶窦与蝶筛隐窝(注意观察蝶窦前壁是否有骨质破坏),嗅神经母细胞瘤,肿瘤起源于嗅神经上皮层 绝大多数肿瘤位于鼻腔顶部,主要侵犯筛窦和蝶窦,晚期可侵犯眼眶和颅内,常转移到颈部淋巴结 肿瘤生长缓慢,血供丰富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一40岁多见,早期鼻腔上部的软组织块影,伴有或不伴有同侧筛窦密度增高 肿块强化明显 产生骨质破坏,可侵犯筛窦、中鼻甲。蝶窦及上颌窦、眼眶、晚期可浸入颅底或颅内,CT表现,嗅神经母细胞瘤

9、,第四节 鼻旁窦外伤性骨折,上颌窦骨折,单纯上颌窦骨折较少见 涉及上颌窦的骨折主要有 上颌窦和颧骨骨折(三角架骨折) 上颌窦合并面部多发骨折(LeFort骨折),三角架骨折或颧骨上颌骨骨折,颧弓骨折 眼眶外侧壁骨折 眶底骨折,LeFort 骨折,I型:为横贯上颌窦下部的骨折,涉及到双侧上颌窦底部、硬腭、上颌骨齿槽突的横行骨折,骨折端与颅底分离,冠状位观察 II型:骨折位置较高、呈锥形骨折,涉及到鼻骨下部、眼眶的内侧壁和下壁、斜向下外延伸到泪骨、上颌骨额突、上颌窦外侧壁至翼板 III型:模贯面部上部的骨折、骨折的面骨从骨缝处同颅骨完全分离、并向后延伸至颅底,CT检查目的主要是为帮助临床医生发现一个稳定位置以便于固定,LeFort 骨折,II型,II型,III型,III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