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4088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我完善为宗旨的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才能更好地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有其客观原因的。第一,苏联以计划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连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发展计划来弥补市场的缺陷,而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并没有充分显露。第二,我国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存在着被侵略和被颠覆的严重威胁,必须选择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在

2、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只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加快工业化步伐。第三,选择计划体制与我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密切相关,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做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应当看到,计划经济曾经起过非常有效的作用。19531956年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经济发展较快,效果较好,经济比例比较协调,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计划体制越来越僵化,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计划经济的主要缺陷:一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只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活力,没有经营自主权;二是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好的生产规

3、模。企业分属不同的行政系统和行政区域,造成重复生产和建设;三是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政府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借助于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来组织和管理经济,计划难以符合国家经济实际;四是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国家统收统支,大包大揽,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没有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对于计划经济带来的弊端,我党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了改革与控索,但只是细枝末节的改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看作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

4、重大突破,为确定建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极大的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的根本性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能够运行的社会经济结构,即社会经济体制,简称经济体制,主要同产权结构和交易方式构成。市场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的区别,市场机制类似于计算机软件,市场经济类似于计算机硬件。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

5、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都需要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因为两种不同社会的基本制度本来就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本质区别在现实的操作运行上,主要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的。1.两种市场经济各自与之相结合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根本不存在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这是两种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所在。这

6、里有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需要给予说明: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之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根本之点就在于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坚持公有制,就意味着从事社会化生产的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成了企业的主人,能自觉地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放弃公有制就意味着劳动者或迟或早将要重新陷入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使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压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目前由于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要求,实行坚持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第二,所谓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是什么?它既是一

7、个量的概念,也是一个质的概念,即在量上要求公有资产必须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不应该只计算纯公有企业部分,同时也应把融入非公有企业中的公有资产部分一并计算在内。在量上,既然是优势,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就不能只占少数或50%以下,也不能只是简单多数或50%以上,而必须是6070%以上或2/3以上。否则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难以保证的。同时从发展的观点看,私有的范围如果在逐渐从一村、一乡、一区、一县一地扩大发展,就会影响其他地区省市以至动摇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如,据统计资料表明,有的省份公有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已降到50%以下,据中国信息报报导,广东早在1992年底非公有企业

8、注册资金(2,646.8亿元)就已超过公有(国有、集体)企业注册资金的总和。国有、集体、非公有企业之比重,分别为30.2%、16.4%、52.4%见中国信息报1993年4月23日。),这是不能不引起人们警惕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量上,还应表现在质上。并不是要抛开量的要求而去追求所谓质的提高,事实上如果削弱了量的要求、质的提高也就犹如建立在沙滩之上的大厦是没有根基的。设想如果国有资产只占社会总资产20%(即在量上,公有经济已不占优势),它又怎么能保证国家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从而它又怎么能起到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导向作用,充其量最多也只能像西方某些国家的国有经济所起的那种发展

9、资本主义的导向作用而已。看来,要想把我国国有经济起着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国有经济的导向作用,已不是我们妄加在那些论者们头上的主观推论,而是由他们自己精心设计的蓝图。他们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要把国有资产比重继续下降的观点,实际是企图按西方模式来把我们国家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改变为资本主义性质,混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区别的观点。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质方面要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即公有经济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从表面上看只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而实质却是通过这个人与物的关系体现出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对劳动力占有支配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则是占有资本的资本家

10、对雇佣劳动的占有、支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则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对自己劳动的占有和运用的关系。对公有制主体的概念除了要看到它所体现的人与物关系,即公有资产所占总资产的比重外,还不能不看到它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是否也占主体,即全社会参与生产的劳动者的主体部份是否已摆脱了雇佣劳动制度的束缚而成为在公有企业的主人。因此,在目前如果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国有企业的某些困难而使大批工人沦为非公有企业的雇佣工人,以致最后发展到雇佣工人成为全社会劳动者的主体,就很难说是坚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三,非公有经济的性质问题。有的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11、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就断言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称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份。这又是一大误解。如果把非公有经济也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那么,我国目前就已经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了。其实,客观的情况是很明显的:个体经济属于小生产经济,具有两重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但本身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可以被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但本身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此,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或者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2.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不同。

1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按资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因而必然带来收入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因而会兼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十五大报告在论述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时,在重申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之后,紧接着又具体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很显然,这里说的二者的“结合”,不言而喻的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条件下的相互结合,而不是二者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情况下的结合。现在还需着重说明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习惯于把技术、信息、品牌和企业家的经

13、营管理才能也列入生产要素之中,在产品分配中它们自然也应得到一定相应的收入。但这些要素从分配中所得到的收入的性质是需要具体分析的,而不能笼统地说它们都是由于自己创造了价值的结果。总之,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并非都是要素创造的价值收入,因而从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笼统地说按要素分配就是按要素贡献的价值分配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是被马克思批判过的“三位一体”公式的另一种说法而已。3.两种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重大差别。在运行机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需要把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结合起来,但二者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却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相应

14、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的作用就比较薄弱,即一般都限于间接的调控和参考性、意向性的计划。国家约束力比较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而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更有可能加强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由于宏观计划反映的是国家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市场机制的调节只是以个别企业眼前的、局部利益为依据的,因此,要使整个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在宏观计划的主导之下把宏观计划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之所长,避免二者之所短。从而使企业的眼前、局部的利益与国家长远、整体的利益结合起来,并使前者眼前、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后者长远、整体的利益。4.两种市场经济运行的结

15、果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行按要素分配,形成两极分化,需求不足;加之,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配置资源方式下而形成无政府生产,必然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和严重的失业。因此,失业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伴侣和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有以下特点: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为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本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放差距,又要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在国家宏观调控上,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政

16、治基础,它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4)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对破产,失业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社会保障,在住房,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方面给予职工和社会弱势群体以社会保障,减轻企业和政府的负担。我们不否认,我国现实既有经济的盛衰起伏,又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但这绝不是因为我们在实行市场经济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结果,相反,恰恰说明我们还没有认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比如没有认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就必然带来收入差距悬殊,两极分化,需求不足;放松或削弱了计划主导作用,片面的过多地让市场机制盲目调节生产、流通,造成某些重复建设和产品、产业结构失调,最终造成总量的和结构性的相对生产过剩,开工不足,人员下岗失业。换言之,从现实来看,我们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没有很好地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以致出现一些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必然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