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3820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作者:邓艳红【内容摘要】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统治势力的代表。作为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周朴园诚然不是善性的人格化身,然而鄙弃式的大批判又是否完全合理呢?因此本文从文化背景来解读周朴园,重点分析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从他对鲁侍萍那种复杂的矛盾的感情中,展现了人性矛盾,即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这是造成他们之间爱情悲剧的原因。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人的阶级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阶级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加固的。【关键词】:悲剧 痛苦怀念 爱情与阶级 人性复归都说爱情是美好的,爱情可以战胜一切。但在雷雨中却讲述了一个关于周

2、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悲剧故事。周朴园,一个在雷雨中给人印象颇深的人,一个罪恶深重的人,一个被金钱、权利占据躯壳的人。他直接或间接的制造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就连自己的一生也是一场闹剧。30多年前,周朴园是个英俊潇洒、才华出众的阔少爷,而鲁侍萍是他家的一个侍女。凭着他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人品、才学,用当时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来看,他与待女侍萍根本不可能发生婚恋之事。可正是这位阔少爷,在“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面前,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与侍萍摆在了脱离阶级地位差别的同等位置上,周朴园感到鲁侍萍很懂事,能听懂他讲的话,服侍很周到,便从心底爱上了侍萍。侍萍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

3、这个风度翩翩的少爷,以至于忘记了他是主,而自己是仆,或许她想到过,也对未来彷徨过,可她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和周朴园在一起。好一个才子佳人的美好搭配!周朴园的父母无可奈何,默认了他们的关系。两人相亲相爱,并生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周萍,一个是鲁大海。本来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啊,他们彼此相爱,甚至使封建家长也不得不妥协。可是后来,周朴园却始乱终弃,为了和一个富家千金小姐结婚,狠心抛弃了侍萍,侍萍在刚为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儿子的第三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 。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就是那个曾经爱过他的男人,毁掉了侍萍美好的

4、青春年华,带给侍萍的是三十多年的痛苦生活和对自己亲生骨肉的日夜思念。这类故事在旧戏孔雀东南飞等中也有,与巴金家中的高觉慧和鸣凤的爱情受挫也相类。男女相恋,门第悬殊,父母坚拒,恶人作祟云云。酿成悲剧,其主人公往往是人们同情和赞扬的对象。但生活或艺术真实也会推出另一类主人公,周朴园即是其一。他没有像焦仲卿随刘兰芝殉情,也没有如高觉慧愤然出走。他活着,也没有离家,于是周家天下从此多事。好端端的一场爱情,从此演变成一场悲剧,并且还悄悄地蔓延开去,真是让人为之惋惜!一切如周朴园所愿,赶走侍萍后,他娶到了那位有门第的小姐。他后来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受到社会上一般人的尊敬,是个非常“体面”的人物,有名

5、誉,有地位,有金钱。按理说他应该因知足而快乐地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些年的生活中他一直是非常孤独的,并且他一直苦苦地怀念着他的侍萍,三十年来一直没忘记她。他保留了侍萍的习惯、家具,在看到屋子的窗户被人打开时,他对儿子周萍说了这样一番话:“这间屋子的家具多半是你生母喜欢的东西。我从南边移到北边,搬了多少次家,总是不肯丢下的。这屋子摆的样子,我愿意总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叫我的眼看着舒服一点。你的生母总喜欢夏天把窗户关上的。” 每年四月十八日,他都不忘记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认出侍萍后,他对侍萍的一段告白完全不是虚假的:“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

6、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对这些,似乎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记着她,而且还是朝夕怀念着她的。三十年,这不是一段短暂的时间,足以让他忘掉一个人。他在这三十年中,娶了富家小姐,成为上流人物,何其风光潇洒,鲁侍萍应该早被他遗忘了,然而他却无时无刻不记得他的侍萍,侍萍用一针一线绣成的“梅花”和“萍”字,无不包含着对周朴园的一片痴情,同时也可想见周朴园当年对侍萍的感情。试想,如果周朴园

7、是一个“始乱之,终弃之”的浪荡公子,恋上侍萍只是为了一时的取乐,那么那“两件旧绸衬衣”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被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周朴园之所以如此珍惜,是因为这两件绸衬衣非同寻常,凝聚着他与侍萍之间那份真挚的感情,也印记着他与侍萍度过的那段最具纪念意义的快乐时光,可见那时他们是倾心相爱的。正如曹禺先生所说的:“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虽然他后来又娶了繁漪,但是他并不爱她,总是禁锢着她,他娶繁漪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这桩婚姻背后的金钱利益。在作品的第一幕中,他一出场见久别两年的妻子,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接着命令蘩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

8、”两句话就表明他对妻子的生硬,冷漠态度。他只知道蘩漪是他的妻子他的一种附属物;他的责任就是把她藏起来,同保存其它财物一样。四凤说过:“我怕老爷念经吃素,不喜欢我们伺候他,听说老爷一向是讨厌女人家的。” 周朴园不是一个花心之人,相反,因为他的传统反让他更加专一地记着侍萍,他为了其理想而不得不“自愿”地放弃爱情,把那份爱那份痛深深地埋在心中,把自己化作一块石头,把尘世间所有的珍贵的东西都通通震落,在漫长的时间中忍受着比死还痛苦千万倍的痛苦。作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家庭统治者,他和家人之间没有一点亲人的感情,只有威权和命令,这样的家长谁愿意跟他接近呢?他是空虚的,孤独的,用那样的方式去怀念侍萍完全是为了在

9、空虚的生活中泊靠一丝精深寄托,看着以前的东西,怎能不睹物思人?这三十年,周朴园就是在这种痛苦的回忆中度过的。 再回过头去看三十年前,周朴园既然敢于同侍萍相爱,为什么最后却“忽然不要她了” 呢?这就要从周朴园的阶级本质来说了,任何一个阶级,在阶级社会里,他们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必须服从本阶级的利益,离开了现实的利害关系来奢谈感情,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即使是侍萍自己也清楚地知道:他们其实是完完全全两样的。周朴园的内心是真心爱着侍萍,但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苦衷:社会舆论、整个统治阶级势力以及封建社会思想的压迫与侵蚀,他的家庭,这一切都使他恐慌,使他矛盾,因此正如鲁大海揭露周萍所说的“你(周萍)就可以一面表示

10、你真心的爱她,做出什么事都可以,一面你还得想着你的家庭,你的父亲,他们要叫你丢掉她,你就能丢掉她,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来配你,对不对?” 周萍与四凤的悲剧,其实就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悲剧,鲁大海的这一席话,并没有说周萍是否是屈从于阶级与家庭的压力,是否是真正的要抛弃四凤而只是揭示了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因此,周朴园“忽然不要”侍萍,不管他是迫于压力,还是出于自愿,因为周朴园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属于整个资产阶级的,而他同侍萍相爱却是后来的事,他们曾经相爱正同他们后来分手一样是真实的,周朴园的怀念,到底代表着什么?如果将其与政治联系起来,说成是资产阶级的劣根性与虚伪性,那又未免太牵强附会了些

11、,我觉得,曹禺想表现的,只是一种人性矛盾,即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周朴园就那样狠心地抛弃了鲁侍萍以及他自己的亲儿子,这种做法简直是禽兽不如!以至于许多人都不容置疑地断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假的。我却认为这种说法对周朴园是不公正的。 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对于埋怨周朴园背弃爱情的那些人,我还能说什么呢?在这么一个背负着沉重的民族悲情与历史沧桑的时代中,想寻找风花雪月。那倒不如去看看琼瑶或者席捐的煽情小说。周朴园活在时代当中,活在一个社会当中,他为了他的信念而不得不放弃爱情,这难道不伟大么?爱情在有的时候是需要让位的,这正是爱情的伟大之处,试想一下我们周围的一个人为了其理想而

12、不得不“自愿”地放弃爱情,把那份爱那份痛深深地埋在心中,把自己化作一块石头,把尘世间所有的珍贵的东西都通通震落,在漫长的时间中忍受着比死还痛苦千万倍的痛苦,一切只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我们有胆量去否定他是深爱着她的么?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东西,其实是何等珍贵啊! 没错,周朴园确实是一个卑鄙无耻的伪君子。但别忘了,他还是一个人,他的基因和我们相差不过万份之一,别当他的心是死了的,他依然有爱的权利,若果说,他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那装给谁看呢?谁知道他三十年前的过去呢?我退一万步而言,就算他这样做是为了在空虚的生活中泊靠一丝精深寄托,也恰恰好是证明着周朴园是爱着侍萍的,因为,这一丝也给了侍萍。既然周朴园

13、如此爱着侍萍,那他当初又何必放弃呢? 其实为了理念而不得不忍心暂时搁置爱情的人是数不胜数的,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毛泽东,他,人尽皆知是爱着他的夫人杨开惠的,然而,在战争年代他却把杨开惠留在了危险的白区,自己去了解放区,导致了杨的牺牲,毛也另娶了,但我们能说毛泽东是不爱着杨开惠的么?这只是在爱情和理想之间做出了一个选择罢了,单单就爱情而言,毛泽东是全部献给了杨开惠的,无论杨在世时还在世后,毛的言行都表露出来的,我们能说不爱么?同样道理的,周朴园也是真真切切的爱着鲁侍萍的,虽然,爱情在周朴园心中永远不是第一位。他在爱情和他的理想自由二者间选择了后者,我们永远也不会怀疑他对他爱人的爱。而周朴园也不

14、过是在爱情和他的理想二者间选择了后者,可以说,有的人说他不爱鲁侍萍,这个待遇是不公正的。真爱面对社会现实与家庭选择还有物质选择时,又会是个什么位置?什么立场?虽然如今有很多人还是不愿承认爱情在现实中显得是那么脆弱而无力,仍是坚守着爱情高于一切,尽管行动起来是那么地艰难,但是,在实际问题面前仍是不得不低头,只好让自己相信-爱情是一切具备后的东风,是高楼大厦最顶上的风景,是饱暖之后才可以思考的淫欲,是各方面都稳固时才可以有精力去捍卫的感情. 爱情在有的时候是要让位的,这便是爱情的真谛。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世界上最矛盾的动物,因为我们必须选择。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后的遗憾呢!三十年

15、前,才子佳人,一场风花雪月,你道周朴园当真未尝心动吗?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再狠的人都有温柔的一面,周朴园也不过是个人啊!面对年轻漂亮又倾心于自己的鲁侍萍,周朴园怎么会不爱她呢?然而为什么最后结局如此悲惨,因为他选择了,鲁侍萍也选择了。鲁侍萍选择了与贵族少爷的爱情,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不管从感性还是理性方面来说,这都该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周朴园是一个上层人物,英俊、有钱、又受过高等教育,然而对周朴园来说,便不是这样了,他选择鲁侍萍便意味着放弃已有的名誉、地位,别人不会将其看成是王子与灰姑娘的美丽童话,而是周朴园行为不端的表现,说不定会毁掉周朴园的前途,周朴园可不是鲁侍萍,他的选择不是合二

16、为一,而是分开对立,所以,要爱情,还是要地位;要精神,还是要物质,周朴园必须选择,而他,选择的是名誉,地位金钱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于是悲剧发生了。然而,选择本身绝非错,周朴园没错,鲁侍萍的选择也没错,他们都是选择了他们更喜欢的东西,与鲁侍萍比起来,周朴园更喜欢物质上的高追求,于是他选择了抛弃鲁侍萍,这不能以无情来加以定论,只能说各人追求的东西不同,再说,难道人只有喜欢人,才能称为有情吗?不过,就好比大甩卖时,你同时看上了两件衣服,然而钱包里的钱却只够买一件衣服一样,在你付钱拿走你更喜欢的一件时,同时也会恋恋不舍的回头看看另外一件,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应该也属于这种性质,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遗憾,是一种无法同时拥有爱情与地位的遗憾。不过,遗憾就是遗憾,它毕竟是失去后才有的一种感情,所以,周朴园不会再想见到鲁侍萍了,因为在他心中,他失去了她,而得到了比她更重要的东西、名誉、地位、金钱,以及自己想过的生活。 所以说,悲剧的根源,除了早已被千百万人说遍的社会根源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