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3357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隐私权的新发展及其保护的新变化黄 进 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隐私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隐私权的内涵和界定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现时代隐私权的发展趋势及其保护变化,对隐私权的保护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拟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讨。一、隐私权内涵的新发展关于隐私权,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但无可转移的是但无可争议的是,隐私权概念源于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路易斯.D.布兰迪斯和塞缪尔.D.沃伦在哈佛法律评论第五期发表的隐私权一文已无争议,两位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隐私权是指关于控制与自己私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的权利,即个人在家里私生活不受公开宣扬的自由和不受干扰

2、的权利,其强调通过隐私权保护,保留只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安宁以及与纷杂世界相对隔离的宁居或独处环境,鲜明体现了追求私人生活安静的个体要求。此后,美国纽约州法院审理的世界上最早的隐私权判例“私拍演出图片案”以及1931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密尔温夫人诉瑞德案”等,也都是关于追求自身生活安宁也都属于追求自身生活安宁、保持自我形象等方面的诉权争议。与此同时,在西方的另一边法国巴黎,伴随着裸体模特、反传统道德和大量基于艺术自我感受的追求而发展起来的涉及到一些艺术家对自身形象权的主张越来越多,法国法院通过许多案例表明了对隐私权的态度:“一个人的隐私像一个人的荣誉一样重要,任何人暂时忘记自己的尊严而出卖自己的隐

3、私将保有宣布出卖无效权。”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71。它体现的也是是私人生活不受侵犯,、私人形象和荣誉不被随意侮辱和诽谤的要求。经过二战中人性尊严被践踏和摧残的历史经历二战中人性尊严被践踏和摧残的历史,1954年,德国联邦法院在“沙赫特案件”中判定认为:“在不侵害他人权利及违反宪法秩序或公共秩序规定的范围内,任何人都有自由发展其人格的权利”,并指出“被告将原告的言论修改后刊登,使他人对原告有错误印象,可能产生一种不正确的人格形象,侵害了基本权利。”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265。以上可见,可以看出隐私权的起源与初期发展主要是围绕着人的心理、情感

4、、形象、精神等人身要素展开,这些要素是早期隐私权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其安全与否对个性完善有最直接和最亲密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而对隐私权的侵犯也主要针对这些内容进行,遭受侵害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在社会中的评价和人格与名誉受到损害。因此,隐私权一开始就体现出人格权的权利范畴基本特征,就其本身而言仍然是一种与名誉权、肖像权相类似的以人格尊严为基础的人格权,依附性比较强,与名誉权、姓名权等人格权利区别还不是很明显,只是内容上相对集中在对个人婚姻、生育、家庭关系、子女教育、自我形象等方面,较为单一,具有浓厚的个人属性色彩。从哲学伦理学角度看,这就诚如如美国学者格伦.尼格里所说的:“个体的

5、道德地位如何界定这样的问题是我们在哲学上最深奥的思考很显然关于隐私是否确实是个人的权利的任何思考都离不开我们所承认的对个人的界定。”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Http:/y-2005-07-13.htm。早期隐私权突出对个体人本身的思考,强调个人属性与人身结合、,承认人的差异性、,尊重个体价值,这是与当时城市化水平不高、人际关系交往相对简单,、人们更关注自身安宁、独居、人性自由的简单精神追求相适应的,也体现了在“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理念”指引下,公权力暂未全面介入私域,更多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行使自由和扩张自身权利时发生权利冲突的时代影图。进入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民权运动兴起,引

6、起了权利观念的变化及其权利范围的扩展。不少国家在宪法层面确立了隐私权的基本权利地位,隐私权成为脱离名誉权、姓名权等在国家宪政上具有独立价值的人格权利,完全拥有了属于自己概念的范围空间,其内涵越来越丰富、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隐私权的侵犯也已经不仅仅针对传统人身属性的内容,而是扩大到了对公民职业、住所、工作、私人空间等以信息方式为载体的权利侵犯。1965年,发生在美国“格里斯沃尔德诉康涅狄格州案”中,表面上是康涅狄格州非法限制当事人避孕权利引发的纠纷,实际上是当局未经当事人同意对其怀孕信息进行了扩大化利用,限制了妇女保留自身性生活信息秘密的权利,使得“夫妻之间的隐私关系遭受最大

7、限度的破坏”,侵犯了“联邦宪法保护范围内的个人基本隐私权。”在德国,1970年的“离婚记录案”、1972年的“病历保密案”、1973年的“录音记录案”等也都是关于公民私人活动信息不当处理而引起的争议。因此,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隐私权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要素并未超出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范围。我国著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在考察这些隐私侵权典型案例后认为隐私权就是我国著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就认为,隐私权就是:“公民就自己的私生活,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不愿意为他人知悉、并禁止他人非法干涉和侵扰的一种人格权利。”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84。其内涵主要包括私人信

8、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三个部分。美国侵权行为法专家普雷瑟教授1960年在其代表作论隐私一文中确认美国法律体系下涉及隐私的三百多个上诉法院的案例,从而概括出隐私权法实际包括的四种侵权行为,即“侵入侵权”,“盗用侵权”“公开私生活侵权”和“扭曲他人形象侵权”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美)阿丽塔.L.艾伦、理查德.C.托克音顿著美国隐私法 学说 判例与立法,冯建妹等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P16-17。其所涉及的隐私权内涵也主要包括上述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私人信息是表征个人特征的基本信息,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最基本符号性信息,个人利用这些符号性信息进入社会,其主要包括包括职业、健康状

9、况、犯罪记录、社交圈、财务状况等事项;私人活动是一切以私人为核心、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是个人信息的动态展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流动着的个人信息,其主要包括私人的婚姻恋爱、夫妻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空间一般指权利人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某些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包括身体的隐秘部分、个人居所、日记、通信等,在外表现上是个人信息的载体性事物在外表现为个人信息的载体性事物,通过这些载体,个人信息得以呈现。可以看出,隐私权包含的三个部分,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在某种条件下都可能转化为个人信息,通过个人信息表现出来,其实质上都是隐私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隐私权的内涵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隐私权的信息

10、化趋势进一步突显,隐私权内涵演变为个人信息中具有合法隐私期待的一切信息总和其内涵演变为个人信息中具有合法隐私期待的一切信息总和。一方面,在网络信息社会里,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个人信息的存在形式及处理方式上的巨大影响,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更容易以文字、录音、录像、资料、图标、图像、数据编码等各种形式存在、并可以附载在纸张并可以附载于纸张、磁盘、网络空间和存储器等多种媒介上。在这些媒介中,自然人的表现形式就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履历等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即是自然人的存在方式,相关信息即可表征该自然人,而这些数据信息又和自然人的隐私利益密切相关,这种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使得隐私权从形式上也是以隐私信息体现

11、出来的,“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卷宗社会,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被符号化了,成为电子卷宗里一串串数字和符号。”曾尔恕、陈强:社会变革之中的司法保护:自决隐私权,载于比较法学,2011年第3期,P25。正是对这种信息化隐私表达方式的生动写照。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无论市民社会、商业世界还是公共生活都更加依赖对个人信息的利用,个人信息成为判断人性、商业规划和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个人是通过信息符号参与社会,国家和社会也是以信息手段管理个人判断个人的,从某种程度上从某种意义上,掌握了信息就意味着掌控了人赢得了先机。 因此,此时的隐私权,其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通过隐私信息表现出来。隐私权的信息化表达方式使

12、得个人信息的处理、储存、传递、使用的效率大大提高,甚至是对这些个人信息的深度开发和研究都变得极为便捷,这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社会里,国家机构为人民提供更为周到照顾和服务的同时国家机构在向人民提供更为周到服务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无数有关个人的隐私信息,个人偏好、通讯记录、疾病记录、性格倾向、信用记录、违法记录、雇佣记录等信息都有可能轻易被录入到有关组织和政府数据库中。美国联邦政府已经拥有很多个政府巨型数据库,其中收集了大概31亿条个人记录,包括2.9亿个姓名记录,2.4亿个地址记录,2.645亿条警察记录,2.978亿条精神健康记录,9.164亿份个人酗酒和

13、吸食毒品的文件,以及超过12亿份个人收入文件等,孙平:政府巨型数据库时代的隐私权保护,载于法学,2007年第7期,P29。几乎包罗万象,有些单独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个别资料组合在一起往往也会对个人产生显著伤害,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国家级个人信息数据库,公共机构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中心,公权力已然成为公民隐私权最可怕的现实侵犯者,限制政府处理公民隐私信息也逐渐成为信息社会里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重中之重。二、隐私权界定的新特点隐私权内涵的丰富发展使得隐私权界定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更加强调相对性。传统的隐私权更加强调隐私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私权神圣性,其某些自由权绝对不可剥夺,即使需要限

14、制,也只能给予最低限度的限制。二战后,福利国家盛行,国家的角色和作用由消极的守夜人国家向更加积极的福利国家转变,基于发展经济和恢复社会秩序的考虑,公权力更多的介入了私域。各国宪法在承认公民隐私权、规定国家保障义务的同时,又以公共利益为由对隐私权进行必要的限制,隐私权的相对性明显增强。当国家安全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与个人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在必要的范围内隐私权应当让步乃至作出牺牲逐渐成为国际人权保障的普遍观点。进入20世纪末,国际恐怖主义频繁发生,国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为了调查和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维护国家利益,不少国家采取监听、监视等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公民姓名、肖像、年龄、头发、血液乃

15、至指纹等详细隐私信息,公民的隐私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更大的限制,甚至在国家元首宣布国家宣布处于紧急状态或者战争状态时,政府还可以适用特别法取消公民的某些隐私利益,这种相对权利的观念已经得到各国宪法的确认。“凡值战争、内乱、天灾等非常事变而宣告戒严,则个人各种自由,较诸平时自不能不受较大的限制,所以戒严问题与个人自由问题实有密切关联。”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P114。此外,在有关人权的国际或者区域性条约或公约中,也一般将隐私权规定为可克减的相对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4条规定:“在社会紧急状态威胁到国家的生命并经正式宣布时,本公约缔约国得采取措施克

16、减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义务。”欧洲人权公约第15条也指出:“战时或遇有威胁国际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任何缔约国得在紧急情况下所严格要求的范围内采取减损其根据本公约权利的措施。”国际人权文件与国际人权机构,商务出版社,P945。事实上,现代人的私人生活已经无法做到绝对自主的“隐”,隐私权的相对意义已越来越明显,隐私权保护的实质已经变成了对于已经交出或已经暴露的隐私的不予公开与扩散的权利主张,以及对于自己的私人信息被别人掌握的参与和监督。2、更加强调自治权。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更加强调不受知悉、不受干涉、不受打扰、不受侵犯,具有消极被动的特征,核心在于要求尊重和保护个人私生活的自主、独立与安宁,守护私生活的秘密。隐私权在相对性增强的同时,其主体积极控制的自治权利也在加强。信息社会里,隐私权内容更多地以隐私信息形式出现,个人信息的大量收集、储存和利用成为可能,个人对自己隐私信息有了选择与处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