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课标2期a2-a3章节.fit1-副本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519259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0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人教课标2期a2-a3章节.fit1-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人教课标2期a2-a3章节.fit1-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人教课标2期a2-a3章节.fit1-副本(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会做人 王安忆 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 真正是一派天然, 再没有比 他更不会做人的了。 他甚至 连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 都没有掌握。比如, 他与一 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而, 那叔叔说:“你一点没老。” 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 么都没了?” 弄得对方十分 扫兴。他不喜欢的、 不识趣 的客人来访, 他竟会在人家 刚转身跨出门槛时, 就朝人 家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 姑母与叔叔每年一次 回国看望我们, 见面时父亲 很激动, 分手时他却松了一 口气。 他和他们在一起总会 觉得寂寞,在他们面前, 他 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 他 这一生, 只有两桩事, 一是 革命, 一是艺术, 而在他们 笃守的钱面前,

2、两桩事业都 失了位置。 奇怪的是, 像他这样不 会做人的人, 却有着惊人的 人缘。1978 年他的胆囊炎 发作, 人艺的男演员们自发 排了班次, 两小时一班地轮 流看护, 准时准刻, 从不曾 有过误点的事情。 我们经常 看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编 演的长篇喜剧, 比如, 喝了 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 服前摇晃, 于是便拼命地晃 肚子; 还比如, 将给妈妈的 信投到 “人民检举箱” 等等。 曾有个朋友写过关于 他的文章,提及一则传说, 说他往鸡汤里放洗衣粉, 他 误以为是盐了。 而这位朋友 却不知道, 我父亲是连洗衣 粉也不会朝鸡汤里放的。 就 在不久之前, 他还不懂得如 何煮一碗方便面。 洗短裤

3、和袜子时, 他先 用强力洗衣粉泡一夜, 再用 肥皂狠搓, 大约搓去半块肥 皂, 再淘清了晾干倒的确是 雪白如漂。 他连一桩人间的游戏 都不会, 打牌只会打 “抽乌 龟” , 小用机智, 但凭运气。 下棋还会下 “飞行棋” , 也只 需掷掷骰子, 凭了号码走棋 便可。 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 游戏, 腹中是没有一点点春 秋三国。他最大的娱乐, 也 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 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 静的世界, 在那里, 他最是 自由而幸福, 他的智慧可运 用得点滴不漏。 因了以上这一切, 父亲 在离休以后的日子里, 便不 像许多老人那样, 觉得失了 依傍而恍恍然,怅怅然, 他 依然如故, 生活得充实而

4、有 兴味。 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 而入世, 由不做人而做人的 道路, 所以, 他总能自在而 逍遥。因他对人率真, 人对 他也率真; 因他对人不拘格 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 他活得轻松, 人们与他也处 得轻松。似乎是, 正因为他 没有努力地去做人, 反倒少 了虚晃的手势, 使他更明白 于人, 更明白于世。 (选自 致父母 ) 副主编: 钟毓审读: 齐丽丽责编: 王滨美编: 刘永娇录排: 盖丽娟 高一 R 必修 3 同步第2期 绿色课堂 高一 R 必修 3 同步第2期 基础检测 (上接 A1、 A4 版中缝) 课 文 趣 解 祝福 一文中涉及五处有关钱的描写, 我们也都 予以了关注,通过对钱的换算

5、来揭示祥林嫂命运的悲 惨; 但是, 还有一个细节, 那就是鲁迅先生在量词的使 用上很是特别, 有的地方用 “元” , 有的地方用 “文” , 还 有的地方则是用 “千” 。 比如下面的三处: 福兴楼的清燉鱼翅, 一元一大盘, 价廉物美, 现在 不知增价了否? 试工期内, 她整天的做, 似乎闲着就无聊, 又有力, 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所以第三天就定局, 每月工钱五 百文。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 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早饭之后, 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 庙 祝起初执意不允许, 直到她急得流泪, 才勉强答应了。 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通过对 祝福 中有关钱的描写的换算, 我们可以

6、知道这样的情况:“1 元” 其实就是 “1000 文” ,“1000 文” 也就是 “一千” 。 那么, 鲁迅先生使用量词时为什么不前 后一致起来呢? 我觉得这其中可能有讲究。 在说 “福兴楼 的清燉鱼翅” 是 “一元一大盘” 时, 作者是在故意 “说少” , 目的是为了显示 “价廉物美” ; 而在说祥林嫂在鲁四老爷 家帮佣的工钱时却故意 “说多” , 这样就给人造成了一种 错觉, 似乎祥林嫂的工钱并不低, 但是一经换算就可以 知道, 貌似很多的 “五百文” 其实只有可怜的 “0.5 元” , 辛 辛苦苦一个月, 居然只能买到在当时十分廉价的半盘鱼 翅! 尤其是祥林嫂去捐门槛时, 庙祝开出的价

7、目是 “大钱 十二千” , 一个 “大” 一个 “千” , 而不说 “十二元” , 又极言 其数目之多。 再换算一下, 祥林嫂不吃不喝地辛苦两年, 居然只抵得上土地庙里的一条破门槛!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一目了然, 还有什么比这三个量词的交替使用更富有表现力呢? 社会犹如一条船, 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鲁镇, 典型的中国文化环境 鲁镇, 是小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 这是一个典型的 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的缩 影。论地域, 它属于江浙之区。按一切文学都是作者的 自序传的理论来看, 作者鲁迅是浙江人,“我” 虽然未必 就是作者, 但作为作品中的一个新知识

8、分子,“我” 身上 多少有作者的影子, 同时作者的母家姓鲁, 因此定鲁镇 为作者的故乡未必不妥。而江浙自南宋迁都以来, 就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 以朱熹、 张载为代表的新儒家 将儒学改造为理学, 并以此为中心开办书院进行讲学, 四处传播, 宋明理学进一步礼教化后, 其内敛与保守性 更大大增加, 它对女性的束缚与压迫更是无以复加, 男 尊女卑的宗法思想根深蒂固, 女子节烈观念更加 “深入 人心” , 著名口号就是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所以鲁镇 就是理学统治地区的代表,理学文化弥散在鲁镇的空 气中穿越近千年而至今。 鲁镇人, 典型的中国文化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 是文化的典型表征。鲁镇既

9、然是 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则鲁镇人的文化特质必然 是中国的, 必然是以理学为主并杂以佛学的。先看鲁镇 的头号人物四叔, 他首先就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读的 是四书五经, 信奉的就是理学那一套, 书房中挂着的对 联就是他作为理学家的文化标志。他的顽固保守, 更确 切地说是保皇思想, 从他与 “我” 一见面时对康有为的 詈词里已显露无遗,那他对祥林嫂的再嫁的蔑视与憎 恶自是顺理成章。他虽不是鲁镇的镇长, 却是鲁镇最高 学历的文化人。 还有鲁镇的其他人, 像四婶、 柳妈及其他 不知名的人, 他们虽未必读过儒学经文, 甚至可能是文 盲,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理学的认同与接受, 并不妨碍理 学思想深入

10、他们的灵魂, 融进他们的血液而成为他们的 思想, 并左右他们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他们仍然是 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人, 因为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就是 地地道道中国式的。 祝福, 祥林嫂的精神依托与陨灭 祥林嫂不幸成为寡妇, 她不幸又来到了鲁镇, 不过 在当时她实在是去哪里都一样, 她不幸又进了四叔家打 工。 其实她到哪家打工也都一样, 除非她出国。 一进四叔 家门, 她的寡妇身份便第一时间引起了四叔的皱眉, 实 际上也是第一时间刺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 中国传 统文化便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在斜视着祥林嫂, 在监视着 她的一举一动。祥林嫂只能以一个暂时稳定的奴隶身 份老老实实地做活卖力, 在鄙夷

11、中以自己的辛劳为四叔 家祝福, 也以自己精神的受压抑与伤害为中国的理学文 化祝福延年。然而, 随着被逼再嫁与再寡, 当她再次来 到鲁镇, 来到四叔家, 四叔在皱眉之余, 终于让理学文化 发出了阴沉之声:“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 但是败坏风 俗的, 用她帮忙还可以, 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 一切 饭菜, 只好自己做, 否则, 不干不净, 祖宗是不吃的。” 由 此可见, 理学文化的狠毒不只是借信仰来剥夺祥林嫂的 劳动权, 更在人格上、 精神上对其进行肆意地贬损与践 踏。祥林嫂被逼改嫁, 难守贞节, 这不仅在理学家眼中 已贱不可言, 在鲁镇其他层次的文化人中也成了受嘲笑 揶揄的对象。就连善女人柳妈

12、都几次三番地拿祥林嫂 额头的疤痕调侃取乐。在这种文化中, 弱者的不幸委实 成了愚顽者欢呼雀跃的兴奋剂。祥林嫂再嫁再丧夫并 失子已属人间极端不幸, 但阿毛的故事只能短暂地满足 鲁镇人的变态的好奇心, 多听便觉得味同残渣。这里没 有关爱, 没有同情, 没有理解, 更没有温暖的援手, 有的 只是狭隘、 冷漠、 自私和偏激!祥林嫂正是在这种传统 文化的无情摧残下, 在鲁镇人们的共同挤压下逐步丧失 了生的热望而走向死亡的, 她死于传统文化, 死于被传 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无主名的杀人团。作为一个寡妇, 祥 林嫂来到鲁镇, 来到鲁四老爷家, 她的死是必然的, 而在 年终祝福夜, 她虽然不在鲁家的祝福现场, 但

13、她的精神 却成了鲁家祝福的牺牲,也成了中国旧文化祝福的牺 牲。 鲁迅在 祝福 中以祥林嫂之死为切口给我们打开 了所谓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毒性的一面, 冷静地审视这种毒性文化,是批判改造它的第一步, 也 许正是为了强调审视的重要, 鲁迅更直接地以杂文 我 之节烈观 将自己的本意和盘托出, 而审视之后的改造 以及完成这种改造任务的艰巨性更是不言而喻。 (原文有删改) 从祥林嫂之死 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毒性 江南松 慧眼看天下 “文人非勉强说话, 非被迫而 说话, 但意会所到, 出自天机, 有不 期说而说者。有时叙事, 有时抒其 胸中积愫,所言者既已尽所欲言, 即搁笔不复赘一字。” 读鲁迅

14、 祝 福 倍感金圣叹言之凿凿, 仅以文 中四次写雪景的自然环境描写为 例, 字字都有无穷的妙用。 渲染故事气氛小说的“开 端” 部分, 作者从叙述者 “我” 的视 角写道:“天色愈阴暗了, 下午竟下 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 色,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这里的 “阴暗”“一团糟”等关键词就透露 出一种莫名的惆怅、 压抑、 厌烦、 焦 躁;“满天飞舞”“ 乱”“ 糟”等词语 突出了雪的大而乱。凄凉的雪景, 纷乱而漫天飞舞的雪花, 就像那满 头银发在雪中踯躅而行的祥林嫂, 也更好像祥林嫂那诉不尽的悲怨 和委屈。这飘舞的雪花, 已不再是 童话中的欢乐世界, 而是祥

15、林嫂悲剧人生的终结。 鲁镇 那场纷飞飘扬的雪渲染了那令人窒息、 阴冷、 悲凉的氛 围, 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了环境的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次写雪,时间是晚饭后, 是 “我” 在得知祥林嫂死讯, 耳闻目睹了主人对于死者的 憎恶和旁人对于死者的淡漠, 深感 “诧异”“惊惶” 后, 在 孤独和寂寥的境遇中所看到的雪景:“雪花落在积得厚 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 寂。” 这一处雪景的简笔点染, 虽是 “我” 如白雪般冰冷 心情的写照, 但从叙事层面和实际效果看, 它推动着情 节发展, 引出倒叙部分祥林嫂的 “半生事迹” 。 第三 次是从祥林嫂的视角来写雪景的。她历经丧夫失子的 重

16、创后, 又处于孤单与遗弃的状态, 正如文章所说: 她 “从人们的笑影上, 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 自己再没 有开口的必要了” 。 她万般凄苦, 在难得的独坐中, 试图 以痴望和呆想来解脱。于是,“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 寥 寥八字勾起了记忆中那个不幸被狼叼食了爱子阿毛的 雪天, 引出不厌其烦的凄楚椎心的独白, 也暗示着下文 柳妈刻薄的挑唆、 揶揄的戏弄、 往别人伤口上撒盐式的 恶毒挖苦,以及祥林嫂为摆脱厄运而作的挣扎终 将情节发展推向高潮, 引出了悲剧。 深化作品主题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描绘鲁镇祝 福景象的同时, 通过 “我” 的视觉再次描写了雪景 “似乎 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 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 拥抱了全 市镇” 。在这里, 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 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 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 腊月、 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凶人的愚 妄的欢呼” 和 “悲惨的弱者的呼号” 形成了强烈而鲜明 的对比,这场拥抱了鲁镇的雪,回归了鲁镇人冰冷的 心, 同时也加深了祥林嫂悲剧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