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19158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是按社会职业的划分与归类而进行的职业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教育,是通过具体的专业教育形式体现出来的。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专业设置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起始环节。因此,研究专业设置,对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专业及专业设置概述 一、专业 (一)定义 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通常也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专业既是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制订培

2、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活动做准备的依据。(职业教育学) 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高等学校据此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分配等项工作;学生按此进行学习,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专长,为未来职业活动作准备。(教育大辞典)(二)职业教育专业的历史演变: 早期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分专业

3、的。 中国东汉时设立的与太学并立的鸿都门学(专习文学、艺术)。 南北朝时开设的四学馆(儒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 隋唐时期所设的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类似于后来的单科专门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设置的文、法、神、医等学院,可以认为是按专业进行教学的萌芽。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便对增设专业提出了要求。于是近代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出现了专业分类。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专学校是学习苏联的结果,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设置专业。技工学校长期不按专业设置,只按工种设置,如设置车、钳、铆、电、焊等工种,近些年来也改称为专业。 职业高中是20世纪70年代

4、末兴办起来的,普遍都设置专业。当今不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按照专业进行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属于专业教育。 (三)职业教育专业与普通教育专业的不同: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高等教育的专业是有区别的。高等教育的专业主要依据学科分类、社会发展和工作领域而划分,侧重于学术性,且趋向于拓宽专业面,向综合性发展;职业学校的专业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 2、 专业设置(一)定义 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 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

5、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要素。” 专业目录 定义:专业目录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分类目录。专业目录规定专业的划分、专业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是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与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信息处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教

6、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进行行政管理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文件。 科类结构科类,是指学科和专业所属的类别。它既是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分类的一种方法,也是专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构成和相互关联的方式。科类结构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的各科类专门人才的比例。 (二)专业设置步骤:1开展专业调查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对地区人才需求的针对性。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社会调查,弄清楚本地区的产业政策、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了解、掌握与所开专业相应行业的现有规模、发展趋势

7、、技术状况、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等情况,以便为专业论证、专业设置提供可靠的依据。2设计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专业教育的目的和培养要求。是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的前提。 专业培养目标是特指专业的具体业务目标,而并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总目标。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即或专业名称相同,由于设置的层次与类型不同,其培养目标也有区别。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层次、类型设计好专业培养目标。3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亦称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生产劳动、军事训练、课外活动等内容及其顺序、时数安排的教育、教学指

8、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既是反映国家或地区对某一类人才要求的基本规格,也是体现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教学计划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基本的依据。 4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课程设置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和有用性,要否定普通高校“学科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思想。要从职业分析入手,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职责、职业任务的分析,找出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再

9、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工具与设备等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最终再确定设置哪些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 (三)专业设置的原则和要求1.专业设置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专业设置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党和国家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我国发展经济、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为着眼点;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依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适应需求原则适应需求,就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1

10、专业设置必须改以往的“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需求驱动是根本的驱动,是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客观的分析与科学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供给驱动是“以我为中心”,主观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什么人”。需求驱动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什么人”。专业设置如同企业生产一样,不能“我生产什么,社会就用什么”,而应该是“社会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2专业设置还须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依据,但只有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职业教育的切实需求。学生或家长在决定本人或子女接受某种专业或教育时,必然要考虑自己的投入究竟能带来多大

11、的回报(如工资待遇、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就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就业是人们求得生存的重要手段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几乎都是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选择专业和学校的。 条件可能原则1要有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2 要有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 3要有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料 4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 科学规范原则科学规范原则是指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内在规律,而且还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1专业设置要科学布局 2专业划分要科学。按产品结构、生产过程、工艺特征、职业岗位群要求来划分、来设置。 3专业名称要规范。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 效益最大化原则效益最大化,是指专业设置要力

12、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求得专业教育的高效益。 1要拓宽专业的服务面。专业既要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又要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尽量扩大专业的服务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2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仅要发挥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用,而且也应使其成为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实体。 3要扩大专业规模。 专业一旦设置,就要努力扩大招生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尽量提高师资、设备、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加快人才培养。 2.专业设置的要求 要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1要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 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是教育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在

13、一段时间内所要求的。一个专业从设计、筹办,到办成规模、办出特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队伍的形成、质量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的影响,绝非一日之功 。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会趋于相对的稳定。要求专业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以确保所需人才的培养。 2要使专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灵活则是绝对的、经常的。 专业设置多年一贯制,是教育落后于经济、停滞不前的表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职业岗位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必须

14、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及时更新,旧中求新,稳中求活。 灵活性不等于随意、草率、盲动,不能只根据零散的信息或凭着感觉,频繁地、摇摆地变换专业。 保持专业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的急需,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一支专业面宽、素质高、迁移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校吸引生源,保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专业变动要有根据,要讲条件,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如果专业年年变化,频繁更替,既表现出对社会需求心中无数,缺乏远见,也反映了对“适应市场需求理解的简单化、表面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办学无明确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主干专业、拳头专业。 要处理好战略性与战术

15、性的关系 所谓战略性和战术性,是指专业设置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将“现实”与“未来”两个时空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两者的统一。 21世纪,虽然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数字化、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等现代化特征,但我国仍将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也呈多层次存在,既有现代化技术,又有传统技术。专业设置既不能脱离现实的技术状况,从要从当前社会的急需出发,重视现实设计,又要瞄准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放眼未来,进行前瞻性、超前性的谋划,用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弥补教育培养人才的滞后性。 要处理好宽广性与窄专性的关系 所谓宽广性,是指所设置的专业,专业面宽,口径大,覆盖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点。所谓的窄专性,是指专业范围较窄,一般按行业、产品、岗位设置专业,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强、技术专深、上手快的特点。 宽广性与窄专性是专业设置中的一对矛盾。强调专业的宽广性,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强调专业的窄专性,为的是增强其针对性。 要处理好长线型与短线型的关系 社会需求既有长期需求,又有短期需求。因此,长线型专业与短线型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