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18634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在出版、版权界炙手可热,受到业界广泛地关注,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全社会、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版权局以“互联网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为主旨,于7 月18 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版权论坛(2007 国际版权论坛)。整个论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本文试作梳理,浅加品评,愿与读者共享。观点一:数字化正在成为21世纪出版业的基本特征 如果说20世纪的出版以电子化为基本终结性特征,那么在21 世纪,数字化似乎可以成为出版的基本特征。他谈到,国际传统出版产业为谋求数字化生存纷纷“倒戈”、转型。日本早在20世纪90

2、年代初就开始了电子书的出版。随后,欧美许多国家也纷纷开始了网络出版业务。作为世界三大教育出版集团之一的麦格劳希尔2000 年已经出版电子书1700 种;其下属的教育出版公司,已经计划把所有的教材制作成电子版本,提供网上服务。作为专业期刊发行的发达国家,荷兰从2002 年起已经停止发行平面纸质期刊,而全部采用网络出版的形式。目前,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出版。从销售/消费的环节看,2005 年美国数字内容资源的在线销售额已经达到20 亿美元,平均每个消费者每年在数字资源上的消费为100美元。另外,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的介绍,截至20

3、06年底,中国互联网期刊收入达到5亿元人民币;电子书收入达到1.5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65.4亿元;网络广告收入达到49.8亿元;在线音乐收入达1.2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收入达80 亿元。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约200亿元,从事网络内容出版的人员约30万。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2006 年间,中国数字出版业产值年均增长3倍。在受众层面上,我国已有4.7亿手机用户,1.44 亿网民,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超过了1.5 亿,1/4的读者在阅读数字出版产品,并且现在以每年30的速度在上升。可以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已经初具规模。观点二:电子

4、书出版蓬勃发展,手机出版异军突起 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谈到,2006 年中国电子书的市场规模在2 亿元人民币左右。全国450家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已达30多万种,已成为全球单一语种最大的电子书库。预计到2015 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00 亿元人民币。日本文化厅日本版权局国际课课长龟冈雄先生谈到,日本电子书市场2002 财年为10亿日元,到2005 财年则猛增至94亿日元,3年间增长多达84亿日元,年均增速高达280%。其中,手机电子书市场到了2002 财年时还非常微小以至可以忽略不计,到了2005 财年却猛增至46亿日元,几乎占电子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余为个人电脑

5、和掌上电脑的电子书市场),其年均增速更是高得令人瞠目。在2005 财年,日本手机的电子漫画出版已经达到了23 亿日元,与手机文学类图书、画册的出版平分秋色,比电脑电子漫画11 亿日元的市场份额高出了一倍还要多。 中国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35的用户(超过四千万网民)经常在网上看电子书;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5 岁以下的人群中,有超过30的人阅读电子书。就手机出版而言,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用户,截止到2006 年底,中国总计手机用户量4.6亿户,预计到2010年会达到7亿用户。2006年,手机出版一改往年网络游戏占到数字出版整体一半以上的局面,在数字出版产业整体产值中超过40,取而代之成为中国数字

6、出版产业的最重要板块。日本的电子书出版增速明显,作为动漫出版大国,其手机漫画的迅猛发展则充分显示了手机出版的异军突起和快速成长。观点三:传媒和消费者的界限开始模糊,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威胁 快速增长的新技术(博客、播客、P2P等)使得我们进入一个互联网用户信息发布的新时代。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应用对我们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政府公共伦理道德、价值观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传统媒体和受众的界限开始模糊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开始受到威胁,某一个网民不负责任的猜想有可能误导公众,消费者对市场的影响开始强大起来了。其次,宽带、Web2.0、低价的海量存储,以及其他的先进技术的普及,正在对传统的业务方式形

7、成挑战。其中包括媒体的出版物和相关领域的管理过程中,理念、概念和制度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改变。胡理事长预测,到2010 年,70%的网络新闻将要来自于网民,就是网民提供了70% 的新闻;社区网络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移动性的增长进入爆炸的时代。 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作者、记者、编者和具体信息的发布者,发表、出版的门槛大幅降低甚或消失,传媒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如何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坚持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职业操守,把握正确的新闻出版导向,以及传统新闻出版公共管理如何变革、新兴出版活动如何引导和规制,等等问题,都是在新闻出版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所面临的重大

8、课题,需要认真、审慎地加以妥善解决。观点四:全球数字鸿沟逐步缩小,但互联网使用状况并不均衡 全球数字鸿沟在稳步缩小,但互联网的使用率以及用户增加情况并不均衡,基础设施的缺乏以及网络接入的高成本,制约了许多国家尤其是欠发达以及贫穷国家互联网接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她谈到,全球数字鸿沟正在缩小。20002007 年间,整个亚洲的互联网用户在以265.7 的速度增长。2007年,亚洲互联网普及率为11.3,世界其他国家的普及率为25.7,全球的普及率为17.6。2006 年第三季度,中国同期新增线路350 万条,而美国仅有290 万条。根据全球著名的IT 调查公司PointTopic 的统计,截至20

9、07 年6 月,全球宽带用户数量目前已经在3亿左右。其中,中国以5824 万的宽带用户数仅次于美国的6000 万而排名第二。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以及网络接入的高成本,欠发达国家以及贫穷国家的网络接入和使用普遍受到制约,世界互联网使用状况并不平衡。根据ITU 的统计数据,仅占全球人口15的G8 国家(八国集团)的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几乎占世界的50;而拥有宽带的前20个国家中的用户占到了世界宽带用户的80。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上升为12.3,高出亚洲总体普及率1 个百分点。但是,按照玛丽W S 王女士的介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及非亚洲地区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仍然低于全球水平5.3个

10、百分点。整个亚洲的互联网普及率最低,不仅不及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2/3。全球数字鸿沟仍然严重存在,整个亚洲比较落后。在数字化浪潮迅猛发展的今天,发展互联网事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互联网的接入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亚洲各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应充分重视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根据印度时报(India Times)的消息,印度政府已计划在两年内向所有印度公民提供2Mbps 的免费宽带服务。这一方面是亚洲发展的幸事,另一方面也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作出了表率,提出了警示。观点五:侵权的形式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侵权的性质并未改变 北京市德君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平指出,辨别一网络传播行为是服务提

11、供行为还是内容提供行为,不能看网站的营业执照,而应看它的具体行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归责要件有二:一是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从事等行为前应尽合理的注意义务;二是行为人对其行为有控制能力。只要其商业目的明确,侵权行为客观存在,并且侵权过错明显,就是侵权盗版,就应受到法律制裁。根据美国富兰克林皮尔斯法律中心玛丽W S 王教授的介绍,所谓的服务提供商“安全地带”应该符合特定的标准,附加特别的限制。具体可以借鉴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观点六:网络侵权盗版现象严重,国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版权协会反盗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谈到,目前,国内1400多个电子网站中,真

12、正拥有版权的大概只有4.3%,1300多个网站全都是盗版。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EO伍国梁谈到,网游的“私服”、“外挂”现象相当严重。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为3112万人,但外挂网游玩家多达1612 万人,占52;私服玩家多达933万人,占30。此前的一项统计也显示,2005年在中国约有7200 家音乐下载网站,但仅有10% 左右的网站获得了唱片公司的授权或交纳版税,其中,排名前九位的网站基本没有正版渠道。面对猖獗的网上侵权盗版现象,国家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统计,2005 年以来,国家版权局连续两年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专项行动,共查办网络侵权案件608件,关闭非法网站280

13、余家,没收服务器110台,遏制了网络侵权盗版活动的蔓延势头,规范了网络经营秩序,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强大声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侵权盗版日益呈现技术专业化、主体泛众化趋势,侵权技术越来越专业,侵权主体越来越大众化,传统的版权保护手段和保护力量越来越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高新技术来规治高新技术、防止高新技术的不正当利用、引导高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日见重要。北京市已建立起数字版权保护平台,国家级的网络监管平台以及数字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工程也正在研究实施。在此,笔者希望也相信这些措施能在防范和抑制网络侵权盗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观点七:经营创新和权利保护对

14、于版权企业同样重要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一丹指出,腾讯公司通过Q Q 秀实现了动漫作品的网上零售,并通过授权经营生产出许多卡通实物,如今,全国主要城市的Q Q 卡通形象专卖店已有300 多家。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越光指出,三辰集团蓝猫品牌的衍生产品更是扩展到了14大门类的7000余种产品,其电视节目已输出到了东南亚、西欧、北美、拉美等的3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都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工作。腾讯公司为保护QQ幻想发动了全国首例打击网络游戏外挂案;三辰集团已取得蓝猫卡通形象等3 0 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并在国内注册“蓝猫”系列商标383件,在31个国家注册商标35

15、件,构建了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版权是版权企业的核心资源。如同其他资源一样,版权唯有流转起来才有经济意义和市场价值。如果说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根本动力,那么经营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灵魂的重要支撑。迪斯尼公司开创的主题公园经营模式,每年给迪斯尼增加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美元,已经成为其最重要的营收和利润支撑之一。腾讯公司和三辰卡通集团的版权经营创新已初现端倪,并产生了巨额经济效益。对这些企业来讲,版权有多重要,版权保护就有多重要甚或更加重要。因为版权资源的重要性基本通过两种手段得以实现:一是版权生产和经营创新,二即版权保护。但版权保护不像生产和经营那样存有市场风险,它往往能给版权企业带来直接的

16、经济效益或避免、减少经济损失的发生。因此,每个版权企业都应该像自然人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企业的版权,把版权保护列为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提升到单位战略发展中心环节的高度。观点八:版权保护,关键是平衡 信息社会的治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关于版权,最重要的是平衡,好的管理政策应该把握知识产权的过渡保护和正常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以不妨碍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为前提,在此前提下,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的社会公众,就会从促进创新走向自己的反面。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刘春田教授也指出,尽管技术的发展可能使侵权难以控制,权利人还是相应地承担一定的行为义务和行使限制。从版权的发展趋势看,在网络内容提供商的侵权责任认定和追惩方面,则经历了从倾向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到逐渐平衡双方的利益的转变,目的在于能够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