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517319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考研的一些经验宝典(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考研从 04 年底到 06 年初前后准备了一年多,05 年底,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 可以说是整个考研复习最关键、最近痛苦、干扰最大、也最考研耐力的冲刺阶段。 周围有很多本来打算进军同济的战友在这个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纷纷退出,能坚持 到考试的人确实不多。以前听过一句话,说的是:选择考研,就是在考验自己对一 个即定目标的付出程度。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认认真真为考研去准备了, 极大地付出了,并坚持到了考试,那么他就已经算是成功了。至于结果,很大程度 上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过程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你拥有了一个决好的学习机会 来作为你大学 5 年的总结,另一方面你能更加清楚地认识你自己。估计正

2、在玩 命复习的战友们肯定不相信我所说的,没关系,现在转入正题! 更多资料请加QQ2305931388,各种快题资料多到无法想象,价格简直低到无法无 天. 本人现在的专业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考研的时候专业课选的是快题。去年真正开 始有计划地练习快题是从 11 月份开始的, 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 相信选考快题的 战友都已经开始快题的练习了。个人感觉快题的进步是比较容易迅速提高的(当然, 如果原来的基础就一团糟的话就很难说了) 。西建大向来比较注重图面的表现,因此 5 年下来感觉自己在这方面也受益不少。 前几天有正在备考的学弟问我关于快题的一些问题,想想自己刚开始练的时候甚至 都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

3、去提高,更不清楚到底评判一份快题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以 至于进步缓慢或走了弯路相信不少人现在就有这样的困惑因此,作为一个 过来人,我觉得有必要把我去年练习过的快题给大家做一个展示,并剖析其优缺点, 希望能给正在冲刺同济的战友们一些启示和帮助! 大家一定都已经看过jc118 的帖子了, 对里面有关同济快题的情况也已有所了解, 我 现在要做的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工作,使问题得以更直观地展现 给大家。 在开始前,我想做几点说明: 一、图片的顺序是按练习的时间前后排列的; 二、我的快题不算画得好的,贴出来的目的更多的是拿来当作反面教材,希望大家 能从中知道问题容易出在哪里,以及如何改正;

4、三、所有快题的题目都已丢失,为了能方便大家理解,如果有好心人能够代我补上, 不甚感激; 四、评价的内容带有个人经验色彩,所以大家不必全盘听取,最好带着批判的眼光 去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五、欢迎各位前辈同辈晚辈们的补充、指正、讨论! 去年我们组织了同级建筑学专业所有备考同济(报考快题)的同学一起练习快题, 一来可以增加交流加快进步,二来也有实战气氛。这个方法不错,有条件的话推荐 大家如此练习 这是我们第一次聚众练习(绝对合法的) ,时间是在 10 月底。那时除了个别原 来基础很好的同学,大家几乎都没有经验,因此结果惨不忍睹。整个练习的时间是 4 小时,A1 图幅,我很勉强地完成了这张图。现

5、总结如下: 1最致命的一点:图面不完整!中部有两处空白,本来打算画分析图的,但时 间不够来不及下笔 2构图不均衡,右边太挤 3总平面太苍白,没有指北针(黄色那个是后来加的) ,没标层数 4由于对异形平面的把握力不够,但为了求新而导致了黑房间的存在;更糟糕 的是,在功能上没有考虑汽车的进出问题,因此从功能上讲这个方案彻底失败掉 5建筑同周边环境的关系不甚理想 6透视图比例失真 这是一个 3 小时的训练, A2 图幅。 由于第一次的练习极大地打击了同志们高昂的复 习热情,所以我们一致决定找回自信。方法很简单:练一个简单的题目 1由于图幅的变小,因此图面排布显得饱满了 2设计思想是用带顶部采光的通高

6、楼梯间来组织内部空间; 底层面街部分架空, 作为街道和建筑的自然过渡;单跑楼梯直通二层,使上部的展览厅、画室同一层的 商业、办公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画室难以北向采光,所以采用天窗 3为了表达建筑与街道的关系,所以画了轴测图来表现 4相比之下,总平面的表现比较苍白 这是东南的一个题目,6 小时,A1 图幅。我前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研究功能,因 此直接导致了后期表现的仓促,大家可以看得出来。 1这个题目的功能很杂,所以我决定采用各功能块之间相对独立的出入口来组 织空间,以使各部分不致互相干扰 2南向主入口前的广场稍显局促 3题目中强调了“在基地东北方向靠湖岸边有一景观亭”,这是该题的题眼。我 的应

7、对措施是在能观看到亭子的方向安排老年人活动的半室外茶室据说较好的 处理方法是在建筑内部安排一条指向亭子的景观通廊 4透视图的角度没有选取好,水面的表现相当失败 5分析图小到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去细看,其形式表达也不好 6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到用那么粗一条歪歪斜斜的黑线把图框起来,而且标 题字偏小,估计当时脑子已经麻木掉了 7从整个构图上看,上部太轻,左下角偏重,右下角太苍白 这张画了 6 小时, A1 图幅。 前期在平面的组织上花费了绝大多数的时间, 好像是 3 4 小时,以至于最后变成这副模样,无语了 更多资料请加QQ2305931388,各种快题资料多到无法想象,价格简直低到无法无 天. 1图

8、面极度残缺,要是考试交上这样的图,想都不用想,阅图老师闭着眼睛都 能把图毙掉!在前期已经超时的不利情况下,我还花了许多精力在鸟瞰图的表现上, 这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图面的完整永远是 第一位的! 2鸟瞰图上的比例人偏小,建筑尺度再次失真(我总是犯这样的毛病) 3主入口门厅太过局促 4建筑内部楼梯的设置不经济 这又是一个 6 小时的题目,A1 图幅 1再一次的图面不完整 (当时时间还剩两个月, 精神几近崩溃) , 无话可说, 大家引以为戒 2由于基地给得比较大,所以一开始就想到了一层铺开的做法,结果大家也看 到了,不成功 这个快题用时 3 小时,A1 图幅 1功能组成

9、相对简单,分成展览和研究两个部分,因此采用了分置出入口的处 理方式;入口设置“桥”,加强建筑的加入感,并设置了柱林(竹林)式门厅作为过 渡;建筑造型采用简洁的处理手法 2底层平面表达比较粗糙,周围环境的表达也比较简陋,表现力不足 3研究部分一层空间浪费太大 4分析图的尺寸有点小,而且黑色图框在整个图面上显得很突兀,莫名其妙 5大透视图能往左移一些就好了 6标题的字太难看了 在 3 小时完成,这次我尝试了一下A1 图幅的竖构图和带浅黄色的纸 更多资料请加QQ2305931388,各种快题资料多到无法想象,价格简直低到无法无 天. 1图面排版比较僵硬,而且不饱满 2总平面的表现力较弱;左下角的立面

10、图大煞风景,与之相邻的剖面图分量太 轻 3轴测图上没有环境的表达 4主入口处理得太小气了 5标题的字还是很丑 本来想在 3 小时内解决问题的,结果往后拖了半小时才完工。这次尝试了一下两张 A2 的竖构图 1第一张的构图还算饱满,第二张就显得分量太轻了 2教室的布置出现了常识性错误,很是失败 3鸟瞰图有些小,细节不够 再次使用浅黄色纸,图幅是两张A2。题目挺有趣的,派出所,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此 类的设计 1老毛病,第一张的构图较饱满,第二张稍空。看来这是我使用A2 布图时的通 病 2第二张上的小分析图画得很不专业 (而且居然又用了一个黑框, 失败啊) 3透视图的角度选取得不好,没能很好地表现出方案

11、的特点;入口处的柱子太 过纤细了,形式有待推敲 近几年同济初试快题的题目都十分独特,往往是在一系列限定条件下让你去寻找题 解。今年的初试和复试题目也不例外。我个人感觉这种出题方向是很值得肯定的, 因为它更关注于建筑本身的建构,考察了考生对空间的敏感程度和对空间的创造潜 力。这种题目让那些靠背“万能平面”而无创造力 校 的人彻底绝望了,因此,和其他学 相比,同济已经和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于是,我们二话不说,拿来就练!下面三张 是这类题目。 自定。对于这样的题目,3 小时的时间并不如以前那么 张了,图幅还是一张A1 鉴于此,我们想方设法弄来了同济本科生练过的一些快题题目,果然

12、发现出题思路 和考研快题的出题 就 这个题目叫“洞口与实体”,让你在一个给定尺寸的实体上做两个减法的动作,然后 把最终形体转化为建筑。最有意思的之处在于:题目没有环境(不需画总平面) ,不 需画立面,而且建筑的功能 紧 1我的题解是:通过两个动作在建筑内产生了一条内街,并在其一侧做了架空 处理,安排室外咖啡座,使得街道拥有了更多的活力 展览,之间的空中连廊增强了展厅间的空间体 。展厅分开设置,便于多主题 验性 内街透视画得非常一般,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气氛 ,看你如何协调新与旧的关系。题目要求画 1:100 的立面图。3 小时A1 图 。 2为了充分表达方案,我画了三个剖面 3 “第三元素”是一个

13、在既有的建筑环境中置入新元素的题目。重点考察的是对建筑立 面的处理 幅 1由于基地两侧的建筑无论在层高、层数还是风格上都不一样,与任何一方协 调都必然会导致和另一方的对立(出题人果然构狠) 。我最终决定,让二者的矛 盾在新置入的建筑内部得到调和:与其偏向其中任何一方而冒犯另一方,不如一分 为二,各自 评说! ) 就近去找层高上的联系,并用中性的立面手法去处理。 (方案好坏,各家 不够生动 整个图面还算饱满,立面图表现得不够生动 处理被强化了,也就是说,重点考察的是总平面的设计。同上,3 小时A1 图幅。 1大透视图的环境表现得太简单了, 2平面内部的楼梯间斜得没有道理 3标题上的字依旧丑陋(汗

14、) 4 “油罐改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给定了五个不同尺寸的废弃油罐,让你从中选 出三个改造成展示建筑。单体平面的设计在这个题目中被弱化,而单体之间关系的 1我选取了三个有围合关系的油罐进行保留,对于被拆除的两个油罐仍保留其 位置的记忆。三个油罐间用廊子联系以增强整体感。设置了一个室外舞台来进行一 些表演和展示活动 2整体图面尚可,但轴测图上草地有些单薄,表达方式值得商榷 3我后来留心了一下油罐的模样,发现油罐上顶面是个弧面,而不是我现在画 的易拉罐模样(脸丢大了) 4分析图比较简陋,小透视的表现力也不够 练完上面的题目我就参加考试了,在还不知道初试结果的忐忑心情下,我们再此聚 众练习。这次

15、练习的目标是复试 6 小时快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体力的考验: 这是一个社区图书信息中心的设计,6 小时一张A1 图幅。 1由于在一张A1 上解决了问题, 所以整体图面很是饱满舒服。 图面的风格也基 本定型 2我用三个条状体块相对独立地进行各功能的布置。 内院入口与建筑入口分置, 并以基地内一保留大树为标志。为避免对街道转角的压迫,在建筑形体上采取了内 凹的处理,并设置了片墙和悬挑的红色体块作为视觉焦点,在其下设置水池,增加 层次并软化转角空间 3剖面的表达是图面上最大的败笔 由于平面较大,所以用了两张A1 图幅,时间 6 小时 1仍采取低密度铺开的策略,以丰富建筑内部的空间体验 2第一张图的构图不理想,两个小透视放置的位置不好;第二张图的轴测图表 现力稍弱 这是去年复试的题目,个人认为难度比较大,能完全达到题目的要求就已经很不容 易了。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解题,感觉出题者在考察两件事:视距的安排和采光的处 理。同上,6 小时两张A1 1构图尚可。解题的初期画了相当的时间在稿纸上通过diagram分析认知不同 尺寸的墙体,这些花掉的看似没必要的时间后来被证明是完全值得的 2感觉只有用室内轴测图才能把方案表讲清楚(表达不清楚,老师就会误读你 的方案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