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二五new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514280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十二五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淀区十二五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淀区十二五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淀区十二五new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淀区十二五new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区十二五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十二五new(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前 言“十二五”期间,是海淀区实现“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的关键时期,档案事业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全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将对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统筹全区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档案工作服务于海淀社会经济中心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北京市及海淀区规划编制要求,结合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海淀区“十二五”规划重点任务和海淀区档案事业发展实际,编制全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

2、领导和市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各级档案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心工作,把握机遇、大胆创新,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海淀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档案依法行政取得实效“十一五”时期,区档案局被确认为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在执行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新制定和修订了16项制度。对立档单位进行档案执法检查300余次,实现了行政处罚“零”的突破,对违反档案法的1个单位进行了处罚,办理2例延期进馆的行政许

3、可,对90家机关、人民团体及40家企、事业单位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了审批及备案,有效地落实了国家档案局8号令。对奥运、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档案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指导,与区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奥运服务保障工作档案管理的意见,对全区奥运档案进行了专项效能监察。“十一五”期间,共举办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专题培训70余次,受众近5000人次。全区档案业务基础逐步夯实,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档案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区工商联、区外资企业协会合作,为驻区企业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共组织各种培训30余次、受众1200余人次,为469家驻区企业提供档案服务,

4、帮助44家驻区企业建立起规范的档案工作。制定了档案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五五”普法五年规划。坚持执法联络员和廉政监督员制度,常年聘请12名档案干部作为执法联络员和廉政监督员,协助执法和收集基层对档案法制建设、业务建设、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档案资源建设进一步丰富“十一五”期间,全区档案资源建设不断丰富。区档案馆共接收80家立档单位档案共计50000卷、件;奥运档案9786件,其中实物191件,照片585张,资料327件;征集档案、资料2000余件;主动记录唐家岭、北坞村等城乡旧貌,拍摄照片919张,录像时长40分钟。现有馆藏文书档案22万余卷、件,资料7476册,期刊99种,报纸

5、73种,特殊载体档案4.4万件。三、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通过查阅接待、举办展览、编研文献等方式,广泛开展档案服务。累计接待利用30000人次,接听服务热线电话10000余个。拓展服务领域,共接收区属80余家单位19批政府信息公开纸质文本8149件。“档案馆日”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制作网展、专题展览8个,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巡回展览、网上展览、有奖征文、夏令营、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接待青少年走进档案馆参加各类活动近万人次。编纂各种类型编研材料12 种。四、档案安全保管不断加强档案馆加强档案整理、编目、鉴定等基础业务工作,抢救修复国家重点档案47632页。加快推进档案数字

6、化进程,馆藏档案全部实现计算机目录检索,15%的纸质档案和全部照片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档案原件得到进一步保护。馆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安防、消防、温湿度调控等设备设施得到改善,申请专项资金61万元,为全区83家村级档案室购置了设备,保证了档案实体安全。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起档案馆网站本地化管理系统,实现四个网络(办公网、数据查阅网、政府OA网及网站本地化管理)物理隔离。开发了档案管理系统、照片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软件。加强档案信息化应用工作,制定了统一的电子文件目录接收标准,完成了基层立档单位在政府专网上进行网上移

7、交的试点工作。在政府专网上开通了海淀档案馆WEB查询系统,提供开放档案及各立档单位档案的查询工作。完善了网站管理、安全保密等相关制度。六、加强档案宣传交流,进一步丰富科研成果把档案宣传工作作为营造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了市档案馆举办的档案编研成果展。科研成果丰硕,2007年数字化政府环境下区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和2008年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分获市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公共档案馆利用服务活动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获市二等奖、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工作大有可为荣获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优秀成果种类档案学术论文

8、类三等奖、北京市档案学会2006-2007年度档案学术论文一等奖。这些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都得到转化。七、档案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档案局(馆)参照公务员管理,理顺了档案干部管理机制。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专业知识培训,积极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兼职教师培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实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十一五”期间,全区档案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档案工作在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上扎实前行。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海淀区推进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档

9、案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海淀区奥运服务保障先进集体称号。荣获海淀区2006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2009年成为北京市首家通过测评的区县级国家一级档案馆。2010年8月代表北京市十六个区县接受了国家档案局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组对北京市区县级“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的综合评估。“十一五”时期,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馆藏档案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档案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10、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总战略,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人本发展的原则,深入分析现阶段全区档案事业的总体形势,着力解决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全面建设“三个体系”为基本落脚点,以实施“三大战略”带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为实现全区“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丰富优化国家档案资源为基础,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档案安全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制度和管理创新为保障,全面抓好档案新馆建设,大

11、力提升全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水平。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相关制度与办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与管理规范有效。通过制定第六个法制宣传五年规划,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档案法律意识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配合市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根据海淀区电子政务建设进度,推进全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逐步构建三级管理与服务网络,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查询枢纽和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档案信息化体系,服务于全区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馆藏档案数字化达到50%,馆藏重要档案100%实现异地异质备份。丰富优化档案资源。重新修订档案接收范围,将符合进馆条件的档案收集进馆。逐步建

12、立起覆盖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各单位应归档文件齐全完整,档案馆加大征集工作力度,优化馆藏结构。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区档案馆依法开展开放档案鉴定工作,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档案利用制度,拓宽档案服务领域,为社会公众利用档案提供便捷服务。“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档案安全保管。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保管制度,强化各单位责任制的落实与监督检查,完善各项设备设施和管理措施。加快档案新馆建设。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及海淀区“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设北京市乃至全国一流、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档案馆。提高档案干部综合能力。不

13、断满足地区单位对档案工作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好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岗位培训。新上岗及已在岗人员规定学时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率达100%。全区档案队伍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主要任务一、档案法制建设认真履行档案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做好修订后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的宣传贯彻,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坚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程序,细化标准,保障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制定档案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开展以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享有利用档案权利、

14、承担保护档案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档案法制宣传工作。通过开展档案法律知识学习活动、制作档案法制宣传展览、编制和发放法制宣传材料等方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档案法制宣传活动,深化档案普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档案法制意识。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全区档案信息化发展要与政府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开展工作。档案部门要加强与政府信息办合作力度,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一)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十二五”期间,制定、完善电子文件采集、归档、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探索电子档案的管理和移交方式。(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应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适时升级现有网络设备,更换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

15、网络安全设备。配合新馆建设,搭建网络环境,同步设计、建设档案信息化软硬件平台。(三)推动全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根据海淀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探索建立统一的档案接收平台、管理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平台,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层次、多渠道的共享利用。(四)完善数码照片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立档单位数码照片的规范化管理。(五)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十二五”期间,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达到50%以上。开展立档单位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主要立档单位数字化档案的网络接收。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一)加强档案收集工作,改善馆、室藏结构。完成档案馆收集范围修改工作,并制发文件下发全区。“

16、十二五”期间,依法接收辖区113家立档单位,并随时接收区属改制单位、破产企业的档案进馆。(二)加大对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等档案的收集和接收工作。根据全区总体规划关于实施“南优北拓、东合西美”的空间发展战略,各单位要相互协同,记录收集全区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突发事件、重点建设项目、城乡变迁等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各门类和载体档案,并按规定移交进馆。(三)扎实推进档案征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特色档案征集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社会散存档案及口述档案征集工作。(四)加强档案室资源建设。各立档单位加强档案形成前端控制工作,完善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把反映全区重要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从源头上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及各门类和载体档案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