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分选效果的比较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512995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先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分选效果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预先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分选效果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预先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分选效果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先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分选效果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先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分选效果的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期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No. 1 2004年 1 月 Shanxi Coking Coal Science 分选效果; 重介旋流器; 粗煤泥; 细煤泥; 脱泥 选煤工艺主要有跳汰、 浮选、 重介, 由于重介分 选精度高、 洗选效率高, 尤其是对极难选煤有极好的 分选效果。西曲矿选煤厂采用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 器代替原来的跳汰分选, 取得了技改的成功, 带动了 整个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 2003 年公司总投资达到 2 亿多元。 目前进行的技术 改造主要是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煤泥重介工 艺。西曲矿选煤厂“ 二期技改” 对二系统改造工程总 投资 2996 万元采用的就是

2、该工艺。 但二系统设计能 力 150 万 t/ a, 即使超负荷生产, 每年一系统也需入 洗原煤 100 万 t 以上, 一系统原工艺为跳汰+ 中煤 重介再选工艺, 该工艺与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系统相 比, 洗选效率较低, 数量效率只有 89 %, 矸石带煤损 失大, 严重影响了选煤厂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 2003 年 3 月选煤厂对一系统进行了改造, 克服了二 系统存在的预先不脱泥, 介耗高的弊端, 采用了预先 脱泥工艺, 即选用预先脱泥三产品无压重介旋流 器粗粒煤泥重介细粒煤泥浮选工艺。预先脱泥 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在实践应用中, 有不同的效果, 下 面将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效果进行比较: 1

3、 分选精度及数量效率 西 曲 矿 选 煤 厂 于 2001 年 12 月 4 日 对 3NWX1000/ 700三产品无压重介旋流器( 二系统) 进行了单机实验, 结果如下见表 1: 表 1 三产品无压重介旋流器( 二系统)单机实验 名称 入洗原 煤量 t/ h 分选 密度 分选压 力 MPa 可能偏差 数量 效率 % A3133501. 3400. 150 A312 3501. 3400. 150 EP1= 0. 038 EP2= 0. 055 95. 32 入洗原煤条件: 2#4#= 5050 精煤灰分 9. 8 %, 理论产率57. 59 %, 实际产率 54. 32 %, 0. 1 含

4、量 41. 12 %, 数量效率为 95. 32 %。 测试结果 EP1= 0. 038, EP2= 0. 055。 于 2003 年 12 月 4 日对 3NWX1000/ 700 三产 品无压重介旋流器( 一系统) 进行了单机实验, 结果 见表 2: 表 2 三产品无压重介旋流器( 一系统)单机实验 名称 入洗原 煤量 t/ h 分选 密度 分选压 力 MPa 可能偏差 数量 效率 % 3054001. 420. 13 3074001. 420. 13 EP1= 0. 03 EP2= 0. 035 95. 22 入洗原煤条件: 8 # 精煤灰分 9. 75 %, 理论产率 57. 59 %

5、 , 实际产 率 54. 84 %, 0. 1 含量 41. 12 % , 数量效率为 95. 22 %。 ?作者简介: 刘佳喜 男 1967 年出生 1988 年毕业于重庆煤炭工业学校 助理工程师 古交 030200 测试结果: EP1= 0. 03, EP2= 0. 035。 从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预先脱泥带来的直接效 果是: 产品质量提高, 同等条件下灰分降低了 0. 05 % 。主要是减少了煤泥的污染, 并且改善了分选效 果, 回收率也增加了 0. 52 % 。 2 产品带介情况 二系统: 精煤脱介筛( A309) : 磁性物含量测试 结果为0. 05 %、 0. 04 % 、 0.

6、04 % 。 中煤脱介筛( 330G) : 磁性物含量测试结果为 0. 20 %、 0. 22 %、 0. 25 %。 矸石脱介筛( A310) : 磁性物含量测试结果为 0. 04 %、 0. 02 %、 0. 01 %。 一系统: 由于采用了预先脱泥, 物料中煤泥量较 小, 提高了筛子的脱介效果, 筛子的带介普遍较低, 对四台筛子的测试结果为精煤筛( 311) : 0. 06 %、 0. 05 %; 精煤筛( 313) : 0. 05 % 、 0. 06 %; 中煤筛 ( 315) : 0. 05 % 、 0. 05 % ; 矸石筛( 317) : 0. 02 %、 0. 01 %。 3

7、磁选机回收效果测试 二系统、 一系统磁选机回收效果见表 3, 表 4。 表 3 二系统磁选机回收效果 设备 名称 入料固 体含量 磁性物含量 % 入料 M?精矿 MB尾矿 M Q 磁选 效率 磁性物 回收率 317A142. 3321. 0189. 650. 3594. 8699. 09 317B142. 3321. 0190. 850. 3295. 4799. 16 318A18515. 1888. 180. 2196. 4898. 85 318B47560. 6595. 680. 6590. 9399. 60 319A161. 3343. 4493. 450. 4894. 0599. 41

8、 319B161. 3343. 4493. 430. 6593. 8499. 19 由表 3 可知, 二系统磁选机磁性物平均回收率 为 99. 22 %。 由表 4 可知, 一系统磁选机磁性物平均回收率 为 99. 58 %。 从表 3、 表 4 可以看出, 预先脱泥之后, 分流量 明显减少, 减轻了磁选机的负担, 磁性物平均回收率 也增加了 0. 36 % , 从而降低了介质损失。 4 浓缩分级旋流器浓度达到测试及小筛分试验 一系统 337、 二系统 338 浓缩分级旋流器浓度 测试及小筛分试验比较见表 5。 表 4 一系统磁选机回收效果 设备 名称 入料固 体含量 磁性物含量 % 入料 M

9、?精矿 MB尾矿 MQ 磁选 效率 磁性物 回收率 341A185. 5072. 6093. 201. 3880. 3299. 57 341B185. 5072. 6093. 501. 4080. 2999. 55 343A185. 5074. 8592. 250. 7074. 8698. 82 343B185. 5074. 8587. 700. 4058. 2199. 92 345A161. 3390. 3095. 501. 6056. 0899. 90 345B161. 3390. 3096. 503. 8866. 0599. 71 表 5 浓缩分级旋流器浓度测试及小筛分试验比较 名称33

10、7 入料338 入料337底流338 底流 浓度160 g/ L120 g /L256 g/ L326. 5 g/ L 灰分15. 9813. 2616. 0513. 74 项目产率 灰分 产率 灰分 产率 灰分 产率 灰分 + 0. 517. 1711. 2514. 5711. 5430. 1512. 9228. 64 9. 28 0. 50. 2518. 1811. 3829. 1510. 8632. 6614. 5123. 6211. 49 0. 250. 125 30. 3112. 7619. 1013. 2022. 1114. 8528. 6413. 26 0. 1250. 075

11、19. 1919. 6120. 1016. 49 7. 54 24. 8111. 0621. 42 0. 0750. 045 8. 08 26. 3411. 0518. 82 6. 53 29. 52 4. 52 34. 13 - 0. 0457. 07 26. 00 6. 03 19. 74 1. 01 32. 88 3. 52 27. 47 总计100 15. 60 100 13. 23 100 16. 05 100 14. 05 预先脱泥重介直接将脱除的煤泥进入浮选机进 行浮选, 由表 5 数据可知, 入料浓度由 120 g/ L 提高 到 160 g/ L, 入浮浓度增加有效地降低了吨

12、干煤泥 药剂的耗量, 由 1. 43 kg/ t 干煤泥降为 1. 35 kg/ t 干 煤泥, 从而降低了药剂成本。 5 预先脱泥筛测试结果 脱泥筛入 料总样重 38. 8 kg, 煤样重 5 kg, - 0. 5 mm含量 12. 89 %; 脱泥筛出料总样重 19. 9 kg, - 0. 5 mm 煤样重 0. 6 kg, - 0. 5 mm 含量 3. 02 %。 从数据分析可脱除去 70 % 以上的煤泥。 从而减 少了煤泥对脱水、 脱介环节的影响。 总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预先脱泥重介比不 脱泥重介取得了更好的分选效果, 明显地降低了介 耗。 收稿日期 2003-12-14 ( 下

13、转第 40 页) 372004 年第 1 期刘佳喜: 预先脱泥重介与不脱泥重介分选效果的比较 6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策略 根据我国企业办公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 要使我国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走上健康快速 发展的轨道, 在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方面应采取如 下对策: 1) 在组织实施方面, 从传统的工业项目管理体 制转为专业化和产品化实施的体制, 确保系统正常 运行维护和系统持续升级, 走合作与分工并举的道 路。由此可造就一批以企业办公自动化为业务核心 并且规模较大的专业软件公司; 2) 在技术选向方面, 选择与世界发展潮流相吻 合的技术。现在还在流行的技术并不能代表未来还 一定能够流行。

14、 技术的标准化程度要高, 开放程度要 高。 关键应该主张自主开发, 发展民族产业。 在技术 结构 方面, 尽快 从 Client/ Server 结构体 系转为 Browser/ Server 结构体系, 按照 B/ S 思路, 最终用 户界面统一为浏览器, 应用系统全部在服务器端, 为 标准的三层结构体系。 系统负载轻、 开放性好和系统 维护升级方便; 3) 在系统设计方法方面, 考虑到我国企业办公 自动化的现状, 采用生命周期法与快速原型法相结 合的方法。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 以快速原型法为 主。在实施方面遵循统一规范和分布实施的原则; 4) 在设计思想方面, 从传统的面向业务设计转 为面

15、向用户设计, 即将设计的着眼点放在用户对象 身上, 设计视角范围为整个内部网。 在此基础上进行 相关业务设计, 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到系统设计 当中去; 5) 在实现方法方面, 通过从传统的结构化设计 转为采用复杂适用系统( CAS) 理论来实现, 即从一 般的业务需求中抽象出关键的业务以适应系统。该 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系统使用越久, 积累的有 价值东西就越多。 收稿日期 2003-12-20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actics of Office Automation Wu Qiang Abstract Introduces

16、 the development existing conditions of office automa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extend of automation constraction, points out the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digit office automation. Key words Office autom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Development tactics ( 上接第 37页) To Compare Cleaning Effect of Preliminary Desliming Dense- medium and No Desliming Dense- medium Liu Jiaxi Abstract Introduses the processes of system and system in Xiqu preparation plant, compares the cleaning effect 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