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510201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年探索 outh Studies 2009.4 y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 “动员社会各方 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 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 支持共青团等人民团 体 “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参与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十六届六中全 会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 中提出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社会工 作人才队伍,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 要”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有关精神, 维护青少年 合法权益, 近年来, 广州团市委在海珠区积极推进 “青年地带”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

2、作, 探索 新时期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途 径,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 广州青少年发展现状 为深入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青少 年社会服务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推进青少年事 务社工试点前, 广州团市委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调 研, 主要采用社区观察、 个人和小组访谈以及问卷 调查方法。调研情况如下: (一 ) 身份认同弱, 生涯规划缺乏 根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青少年在面对生理及 心理、 智力及情绪的转变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 应状况, 尤其可能会出现身份认同危机, 需要通过 各种途径增强自我效能感来寻求自我身份认同, 明 确自我概念。否则, 青少年就会对未来

3、缺乏规划, 丧失目标建立和抉择的能力, 继而影响日后的生 活、 学业或工作。 在访谈中了解到: 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因为文化 课成绩较差, 倍受老师和家长批评, 不断地受到挫 折和失败, 自我效能感日渐降低。同时, 虽然青少 年本身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 (包括 29.7%在人际 交往方面, 27%在体育运动方面, 18%在学习方面, 16.2%在文艺方面, 只有 5.4%没有兴趣爱好 ) , 但除 文化课外, 学校没有更多的选择给予他们发展各自 的兴趣, 从而导致青少年在学校里如果学业不好就 无法获得较高的效能感, 仅有 1/5 的在校青少年能 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此外调研数据也表明, 大部 分青

4、少年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尚未明确, 48.2%的非 在校青年、 43.5%的在校青年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 划; 61.7%的非在校青年表示“如果开设就业指导 与培训课程” , 希望学习 “如何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 样的工作” 。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 不管是非在校青年还是在 校青少年, 自我效能感低下、 身份认同危机同样存 在, 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涯规划, 使得青少年在发 展动机、 个人能力、 身份认同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 影响, 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 学习和就业。 (二 ) 情绪管理弱, 舒缓渠道缺乏 情绪管理一般包括识别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 力; 表达情绪的能力; 处理负面情绪和应付逆境的 能力。 掌握

5、情绪管理的能力对青少年正面积极的发 展有所裨益。通过情绪管理, 个人可以妥善处理人 际关系, 较易与别人建立正面关系, 并有效地面对 挑战以及实践个人目标, 即是说, 促进青少年情绪 管理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青少年正面人生价值观和 意义的建立。 然而, 在调查中发现, 青少年情绪管理的能力 并不理想, 他们的情绪容易起伏涨落, 并出现许多 情绪问题。在校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 占 90.1%, 觉得压力很大的占 46.2%, 其中又有 1/3 的 青少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仅仅有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州 “青年地带”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 李海王军芳 注:

6、 本文是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次 (2008 年度) 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李海,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王军芳,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 3 青年探索 outh Studies 2009.4 y 青年探索 y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10.1%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情绪疏导上能给自己提 供帮助, 能够寻求专业人士协助解决压力问题的仅 仅占 5.3%; 而非在校青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 觉得压力很大的占 63.1%, 其中又有 1/2 的青少年 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 仅有 34.6%认为自 己的压力得到缓解。 总的来说, 青少年不管面对学业还是就业问题 都存在不同程度

7、的压力, 压力本身并不是坏事, 但 压力无舒缓之处则容易产生新的问题。不少研究 显示情绪管理不当可使人萌生自杀念头, 甚至企图 自杀。这在访谈中也得到了验证, 接近一半的青少 年 (主要是非在校青年 ) 曾经有轻生的念头。 (三 ) 社会支持弱, 联系归属缺乏 根据社会生态系统及社会支持网络的观点, 青 少年成长受到他们身处的几个主要系统包括 家庭、 学校和社区的影响, 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从 这些系统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在调研中发现, 目前 青少年从这些系统获得的支持是比较弱的, 这不利 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们从各系统获得的支持 现状如下: 1. 家庭系统: 与父母的深度互动缺乏 很多研究显示

8、, 青少年若能与父母建立及维持 稳定与良好的关系, 会对他们的成长适应和健康发 展有所裨益。根据依附理论, 有深度而高素质的亲 子互动可使子女依附于父母, 能有效阻止青少年从 事犯罪活动。数据显示, 目前青少年与家长沟通每 日仅半小时, 话题主要是身体、 学习状况, 2/3 的家 庭几乎不会聊及子女的心事, 一半左右的家庭关系 不能称为 “好” 。仅有 5.4%的青少年能从父母处得 到情感方面的支持, 而青少年对此的期望值 (31.9% ) 远远大于实际满足情况。同样的数字也出 现在家长群体中,近 80%的家长在与子女沟通时 “遇到了难题” ,“教育子女问题” 也成为家长最操心 的问题 (占

9、56.7% ) 。 不难看出, 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在广度、 深度上 都受到时间、 内容、 技巧的限制, 青少年从家庭得到 的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的不足直接导致他们对家 庭的归属感不强, 经常见报的青少年离家出走, 沉 迷网络, 违法犯罪行为也就不难理解。 2. 学校系统: 学业以外的支持缺乏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是青少年迈 入社会前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 对促进青少年正 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教师的角色对青少年的 道德观念以及亲社会抑或反社会行为有直接影响。 数据显示, 仅有 21.1%的学生认为容易在学习 方面获得满足感, 而 27%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 16.2%的学生在文艺方面

10、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希望 通过学校获得发挥和发展的平台, 但受整体教育制 度的制约,教师在学业以外能够给予的支持不多。 据教师访谈内容显示, 教师对于学生学业以外的支 持需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限于教学任务、 教学时 间、 教学角色的影响, 无法全方位地为每个学生提 供多元化服务, 尤其是在学生的情绪行为处理上, 仅有 1/10 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情绪问题上能够给予 他们支持。 这导致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仅仅停留在 学习上, 学业以外的沟通仅占双方沟通的 5.3%。 3. 社区系统: 满足需求的服务缺乏 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又一 个重要阵地。 无论对于在校还是非在校的青少年, 社

11、区都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 目前, 社区层面为青少年开展的服务最多为 “传统节日活动” 、“志愿活动” 、“文娱表演” , 但对于 青少年来说, 仍有超过 1/2 的青少年认为社区的服 务不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尤其是针对非在校青年 人。 青少年希望社区能够为他们提供不同类型服 务, 其中, 在校青年依次需要个人能力发 展 (71.1%) 、 兴趣爱好拓展 (70.2%) 、 日常休闲活动 (62%) 、心理咨询服务(40.5%) 、家庭生活教育 (33.1%) ; 非在校青年依次需要心理咨询服务 (含 生涯规划) (72.3%) 、 日常休闲活动 (48.2%) 、 个人 能力发展 (37.

12、3% ) 、 兴趣爱好拓展 (31.3% ) 。但在与 街道和社区工作者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由于要 兼顾繁杂的行政工作、 跟进许多补救性工作, 社区 工作人员已经无法抽出时间、 精力、 资源来开展能 够吸引青少年的活动, 同时, 专业知识的限制也无 法使他们能够长期有效地提供服务。 对于待业或者即将就业的青年, 街道和社区目 前只是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 据调查, 只 有 20.5%的青年觉得这些信息和培训符合他们的 兴趣和需求。另外, 青年也反映现时的培训缺乏职 业规划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辅导, 特别是就业之 后的跟进工作也是比较欠缺, 他们表示非常需要有 关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工作过

13、程中的辅导。 综上分析, 可以看出目前青少年从这三个系统 获得的支持是比较弱的。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概念的 形成时期, 务必会遇到很多的困扰和压力, 如调研 4 青年探索 outh Studies 2009.4 y 青年探索 y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中青少年时常提起的恋爱问题、 同学关系问题、 学 业或就业压力问题等, 如果他们遇到这些困扰和压 力, 但又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支持时, 很 容易出现两种发展倾向, 一种是误入歧途, 在另一 个偏差群体中找寻自我和支持; 另一种是进入抑郁 状态, 出现心理危机。 二、 广州青少年事务社工的介入空间 针对目前广州市青少年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以 及现

14、有开展的各种青少年服务的不足之处, 笔者认 为, 社会工作拥有一套成熟的专业的工作手法与理 念, 在开展青少年事务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能够 有效地解决当前广州青少年事务工作的难点问题, 能够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多元需求。 社工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介入青少年事务工作: (一 ) 发展多元智能, 增强身份认同; 提升发展 动机, 指导生涯规划 如调研显示, 目前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主要来自 于学业的成绩, 往往在学业上不能冒尖的同学, 自 我效能会比较低, 身份认同处于身份接收 (Identity Foreclosure ) 或身份迷失混淆 (Identity Diffusion or Confusio

15、n ) 状态, 容易导致其缺乏学习或就业动 机, 同时也缺乏生涯规划。Erikson 指出, 青少年会 主动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自我价值。 与较为年幼的青 少年相比, 十五至十八岁的青少年更多思索有关继 续教育和未来发展的目标。因此, 他们需要学习厘 清自己能力和兴趣的技巧, 以及辨识将来可以从 事的工作, 计划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做出相应行为 以达到短期及长期目标的能力。 这就需要社工利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相应的引导与支持, 具体 如下: 社工可以发展青少年的多元智能,挖掘其各 种层面的潜能, 让青少年在学业之外获得更多的满 足感和能力感, 并且更多地接纳和欣赏自己, 增强 整体的自我效能感, 进

16、而增进自我认识, 增强自我 身份认同。同时, 社工还可以协助青少年提升学习 和就业动机, 协助其对未来做出明确的生涯规划, 为自己订立可行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计划, 协助其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处理自我挫败的非理性情绪, 增强自我效能信念。 (二 ) 发展抗逆能力, 增强情绪管理; 提升表达 能力, 协助压力舒缓 调研显示, 无论在校还是非在校青年的压力状 况都令人担忧, 加之没有适合的舒缓压力的渠道, 发生心理危机的机率大大增强。 根据 Saarni 的研究, 青少年已经有能力识别自 己的情绪和压力来源, 并且他们也已有能力明白, 对自己情绪的了解和处理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关键 因素。 因此,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管理情绪, 如何调节 压力, 如何恰当地表达感受。这个过程非常需要社 工从旁协助, 具体如下: 社工可以通过工作坊和小组活动提升青少年 的抗逆力 (即抗挫折能力) , 这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 是提升安全感, 培育个人与重要他人 (如家长、 同学 和老师等 ) 的关系及强化自我个性, 即接纳和欣赏 自己, 提高自我评价和肯定自我的技巧; 二是提升 独特感(即青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