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7945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课后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习题及解答题目1.举例说明把信息系统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已成为一种趋势,一种基本要求。 2.如果要建设一个 MIS 系统,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系统平台服务?如果是远程教育系统呢? 3.系统集成不等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 OSI 模型起到了什么作用? 5.TCP/IP 模型中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是 Internet 不需要这些层次提供的服务吗?如果不是, Internet 又如何得到这些服务? 6.选择题(1) 处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最底层的是()。 (A) 系统平台 (B) 信息系统 (C) 传输平台 (D) 网络平台 (2) 在基于网络的

2、信息系统中,为了了解、维护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必须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进行()。 (A) 安全管理 (B) 系统管理 (C) 故障管理 (D) 配置管理(3) 系统集成是在()的指导下,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将部件或子系统综合集成,形成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自治整体的过程。 (A) 系统规划学 (B) 系统集成学 (C) 系统工程学 (D) 系统配置学 (4) 以下不属于系统集成任务的是()。 (A) 应用功能的集成 (B) 技术集成 (C) 支撑系统的集成 (D) 产品设计 (5) 计算机网络工程就是使用()的方法,根据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目标和网络设计原则将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功能、子系统集成在一起,为

3、信息系统构建网络平台、传输平台和基本的网络应用服务。 (A) 网络集成 (B) 系统集成 (C) 产品管理 (D) 技术管理 (6) ()是网络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性环节。 (A) 需求调查和分析 (B) 网络设计 (C) 网络测试 (D) 网络施工(7)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立的计算机和各类终端通过传输媒体连接起来相互交换数据信息的复杂系统,相互通信的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地工作。 (B)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从整体角度抽象地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各个网络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功能,给出协调工作的方法和计算机必须遵守的规则。 (C) 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按结构化方式

4、进行设计,分层次定义了网络通信功能。 (D) 不同协议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差错检测和纠正、对数据块的分块和重组等,同样的功能不会出现在不同的协议中。 (8) 开放系统互连 OSI 参考模型中的“开放”意指()。 (A) 其模型是允许不断调整和完善的 (B) 模型支持不定数量的设备 (C) 遵循 OSI 后,一个系统就可以和其他遵循该标准的系统进行通信 (D) 该模型支持和其他标准的设备互连(9) OSI 七层网络体系结构中,由下往上第四层为()。 (A) 传输层 (B) 应用层 (C) 网络层 (D) 会话层 (10) 网络互连通常采用()拓扑结构。 (A) 星型 (B) 总线型 (C) 网状

5、(D) 环形 解答1.如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系统、证券市场的证券管理系统、政府的办公系统、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等。 2.建设一个 MIS 系统,系统平台服务可能涉及 DBMS 、群件、开发工具和网络服务等,其中对 DBMS 通常有较高要求;对于远程教育系统,系统平台服务也涉及网络服务、 DBMS等,但由于涉及实时的音频、视频流,因此对网络服务要求通常较高。 3.系统集成是指在系统工程学的指导下,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将部件或子系统综合集成,形成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自治整体的过程。系统集成是一种指导系统规划、 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体现了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和手段。计算机网络工程是使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根据建设

6、计算机网络的目标和网络设计原则将计算机网络的技术、 功能、子系统集成在一起,为信息系统构建网络平台、传输平台和基本的网络应用服务。可见,网络工程被包括在系统集成的范畴内。 4.OSI 参考模型是 ISO 提出的一个标准框架,为连接分布式的“开放”系统提供了基础,其有关体系结构理论上比较完善,对理解计算机网络有重要意义 。 5.不是。 TCP/IP 的多数应用层协议都将 OSI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的相应功能合在一起。 6.(1) D (2) B (3) C (4) D (5) B (6) B (7) D (8) C (9) A (10) C 第2章习题及解答题目1.比较以太网 MAC 帧结构

7、与 IEEE802.3 帧结构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两种不同格式的帧可出现在一个网络上。 2.使用中继器为什么可以扩展网络长度?有无限制条件? 3.堆叠式集线器的级联电缆的作用是什么?比较堆叠式集线器与普通集线器的优劣,指出适用场合。 4.简述千兆以太网采用的帧突发技术和帧扩展技术。 5.假设光速C=3108m/s,物理层延迟Tphy=0.1510-5,电信号在电缆种的传播速度为0.7C,最小帧长Lmin=64B。在无中继器和集线器的情况下,请计算快速以太网跨距的近似值。 6.比较全双工以太网和半双工以太网的区别。 7.共享型以太网有哪些弱点?交换型以太网是如何弥补这些弱点的? 8.描述以太网交

8、换机的逻辑机理。9.比较存储转发与直通两种交换方式的优缺点。 10.无线局域网的 CSMA/CA 协议与以太网的 CSMA/CD 协议主要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在无线局域网中不能使用 CSMA/CD 协议? 11.无线局域网有几种建网方式?分别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 12.无线局域网使用哪些技术解决安全问题? 13.无线局域网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4.何谓基本服务集?何谓延伸服务集?何谓分发系统? 15说明接入点(AP)在无线局域网中的作用。 16.组建一个有 3 个 AP 的无线局域网,这三个 AP 分别接在 3 个不同的 IP 子网上。这样的一个无线局域网,运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

9、现象? 17.选择题(1) 以下关于以太网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关于 Ethernet-II 的规范是 IEEE 802.3 (B) 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是 CSMA/CD (C) 以太网采用了曼彻斯特编码技术 (D) 以太网交换机的出现标志着以太网已从共享时代进入到了交换时代 (2) 在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采用()。 (A) 非坚持 CSMA (B) 半坚持 CSMA (C) p 坚持 CSMA (D) 1 坚持 CSMA (3) 对传统的以太网而言,限制网络跨距的最根本因素是()。 (A) 节点发送的信号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B) 节点是边发送边检测冲突的 (C)

10、 跨距太大将不利于载波帧听 (D) 跨距太大会造成“退避时间”过长 (4) 以下关于 802.3 帧格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802.3 帧即 Ethernet-II 帧 (B) 前导码为 8 字节 (C) 有一个长度字段 (D) 有一个类型字段 (5) 10Mb/s 以太网不支持的媒体是()。 (A) 粗同轴电缆 (B) 单模光纤 (C) 多模光纤 (D) 非屏蔽双绞线 UTP(6) ()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网桥。 (A) 网关 (B) 路由器 (C) 以太网交换机 (D) 中继器 (7) 在工程中,组建总线型 10Mb/s 以太网应遵循()规则。 (A) 6-5-4-3-2-1 (B

11、) 5-4-3 -2-1 (C) 4-3-2 -1 (D) 3-2-1 (8) 1000BASE-T 中采用()编码。 (A) 卷积编码 (B)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 4B5B 码 (D) 5B6B 码 (9) 生成树协议的作用是()。 (A) 确定任意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 (B) 寻找一个源节点到多个目标节点间的多播路由 (C) 确定虚拟局域网 VLAN 的构成 (D) 查找并消除循环冗余链路,并能在工作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链路来维持数据通信 (10) ()不属于 VLAN 的划分方式。 (A) 基于应用层 (B) 基于网络层 (C) 基于 MAC 地址 (D) 基于端口 (11)

12、 在管理 VLAN 成员端口时,端口的输出规则一般是()。 (A) Tag (B) Untag (C) Unchange (D) 以上都有可能 (12) 802.11 媒体访问协议定义了()种不同的帧间隙。 (A) 3 (B) 4 (C) 5 (D) 6 解答1.不同之处有三点:其一, IEEE802.3 帧中以长度字段取代, Ethernet- 帧的类型字段 ;其二, Ethernet- 帧 的前导码为 8 个字节,而 IEEE802.3 帧的前导码为 7 个字节,另一个字节用作帧首定界符 ;其三, IEEE802.3 帧中 DA字段除了最高位外还定义了次高位,次高位为“0”表示全局管理地址

13、,为“1”表示局部管理地址。为了使两种帧能兼容,通常采用一种能够处理类型和长度的机制。该方法是:当长度字段值大于最大帧长(1518B,实际采用0600H)时,就认为该帧采用 Ethernet-帧格式,该字段表示类型,否则就认为该帧是IEEE802.3帧。 2.因为中继器可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一定程度上抵抗信号的衰减和失真。中继器无法无线扩展网络长度,因为以太网的网络长度受冲突时间的限制。 3.起到扩展集线器底板总线的作用。 普通的独立式集线器能以较低价格支持共享型以太网的连接,不需要进行管理;但在组网时遵循 5-4-3 -2-1 ,一个网络中最多只能使用 4 个集线器,即集线器对网络规模存在

14、约束。它适合于一些站点数较少的环境。 堆叠式集线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逻辑上看成一个集线器,即堆叠起来的集线器上的任何两个端口之间的延迟时间是一个集线器的延迟时间,这样随着堆叠式集 线器的增加端口数自然也就增加了,起到了扩大网络规模的作用。堆叠起来的集线器上的各个端口享有相同的权力,可以用一种软件管理工具对全网进行管理,也可 加入备份电源,提供可靠的有源连接。其缺点是全网共享有限的带宽,处于一个冲突域内。集线器上连接的网站越多,每站所享有的平均带宽越小,发生冲突的几率 越大。堆叠式集线器主要用在站点集中、数量多,而带宽要求不高的场合。4.媒体长度和数据传输率之积与最短帧长度成正比,当传输速率提高

15、到 1Gb/s 时,最短帧长如果保持 64B 不变,所允许的媒体长度将影响网络的实用性,为此,千兆以太网采用了帧扩展技术,以达到在不改变 802.3 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帧长度、保持兼容性的条件下,仍有较好的网络跨距的目的。帧扩展技术在发送帧时检查帧的长度,当发送帧长小于 512B 时,发送站在发送完帧候再继续发送载波扩充位,一直到帧和载波扩充位的总长度达到 512B 。载波扩充位由一些非“ 0 ”非“ 1 ”的特殊符号组成。 帧扩展技术解决了网络跨距问题,但也可能影响短帧的传输性能,因为载波扩充位实际上占用了网络带宽。为此, IEEE802.3z 中增加了一种称为帧突发技术的机制进行弥补,以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利用帧突发机制,当一个站点需要发送几个短帧时,先按照 CSMA/CD 协议发送第一个帧,该帧可能已附加了载波扩充位。一旦第一个帧发送成功,该站点就能够继续发送其他帧,直到总长度达到 65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