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7278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天津十二五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十二五”解读之一:目标振奋人心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5岁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绘就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发展基础坚实。“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五年来,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2010年达到9108.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发展质量明显提高,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

2、物排放量下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经进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连续三年开展了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天津市现代化国际都市形象更加显现。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民计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五年来,全市各方面把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凝聚提升民心民气,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和天津效益,为“十二五

3、”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能量、增强了后劲。主题主线统领全局。“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中央对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要求,尽快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关键时期。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并将此贯穿于规划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天津特色。最近几年天津市GDP增速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民计民生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中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未来五年,实现天津市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紧紧抓住和用好滨海

4、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应对挑战,化解矛盾,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发展目标振奋人心。“十二五”天津的发展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是全市人民非常关注的话题。按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用简明扼要的数据回答了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元以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著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全市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

5、本医疗卫生制度、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体制。到2015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5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超过15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天津“十二五”解读之二:工业农业服务业 三足鼎立筑高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本市将继续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形成高端化高质

6、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工业建设十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本市工业基础雄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强,目前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产业规模超过全市工业的90%。“十二五”时期,本市将加快培育和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30%左右。同时,继续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建设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装

7、备制造基地、国家级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轻纺工业精品基地、国家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等十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整体提升天津制造业的实力和水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业将实现突破性发展。本市发展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需求潜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全面提高服务业增长质量、效益和水平,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确定了本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现代金融业,集聚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现代物流业,发展八大行业专业化物流,构建大集大散的商贸流通体系

8、,建设一批总部型物流基地和运营中心;商贸餐饮业,建成津湾广场、泰安道五大院、银河购物中心等高档商业设施,建设一批商业集聚区,完善便民服务网络;旅游业,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强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本市在“十二五”时期还要加快发展家政、养老、托幼、医疗、陪护、健身等社区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大力发展创意、会展、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0%。都市型农业走向优质高效。“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抓好“菜篮子”工程,不断增加农副产品品种和

9、产量,提高质量,促进绿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到2015年,全市设施农业达到100万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确保全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天津“十二五”解读之三:在优势互补中焕发巨大活力滨海新区加快科学发展,2015年生产总值将超1万亿元中心城区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发展策略区县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每年创建100个以上文明生态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力战略布局调整,在全市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前瞻性地提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

10、的工作思路。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在彼此整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中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进入另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滨海新区争创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十二五”期间,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速的同时,滨海新区将进一步重视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加快转向科学发展轨道。“十大战役”将全力推进,滨海新区核心区、东疆保税港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中心渔港主要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滨海旅游区、中心生态城主要开发建设任务将基本

11、完成。到2015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元。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左右。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加快形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大幅提升,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工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型、创新型、都市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发展策略,加快建设小白楼、解放路、南站、文化中心等地区城市主中心和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两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加快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推进新开河、子牙河开发改造。完善交通

12、、居住、公共服务等各类设施,美化城市环境,着力提升载体功能、文化品位和宜居程度,促进中心城区繁荣繁华。区县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工业向示范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集聚,全面建成31个区县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完成四批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试点任务,到2015年,从分散村庄迁入示范小城镇的农民达到100万人。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按照“六化”和“六个一”的标准,每年创建100个以上文明生态村,到“十二五”末,全市文明生态村累计达到1300个以上。天津“十二五”解读之四:着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20%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占总数15%人才资源总量目标达到2

13、55万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着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成了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开发了“天河一号”、“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

14、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以上,建成生物医药、高端信息技术等10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组建新能源汽车、高性能计算机等12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新建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和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攻克高速轨道机车、大功率风力发电等一大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流转体制,加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力度,组织实施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和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初步建成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初创期、成长期、

15、壮大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培育一大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到201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提高到15%。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4500家,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提高到15%。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和各区县工业园区聚集,形成创新药物、半导体照明、智能无线传感网络等20个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体系,把天津打造成为创业环境最好、支持政策最优、成功率最高的城市。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到2015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把人才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院士重点后备人选资助扶持计划”、“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使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55万人。天津“十二五”解读之五: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到2015年累计新增就业225万人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扩大范围提高水平 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时期,我市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完善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