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0505593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题】(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近心理学,1,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排除对心理学的神秘感和不正确的认识 。 2、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并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 3、趣味测试,增强心理学习的趣味性,并对趣味测试有正确的认识。,2,健身健康!,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说到心理,许多人会认为心理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些无法确定的神秘现象。实际上这完全是误解。心理虽然属于精神范畴,不像物质那样直观,但它也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测量或反应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业余的心理学家。,3,你如何判断?,方法1:观察人的语言。 在这里,如何判断这些人具有精神疾病呢?可以从人物的语言着手。任何过分夸大的语言描述

2、可能都是一种病态的象征。而喜欢吹牛的人往往内心十分自卑,他喜欢吹牛的习惯可能只是掩盖自己自卑的一种方式。 方法2:观察人的行为。,4,专业与非专业,刚刚我们得到结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非专业的心理学大师,只要你注意观察别人的言行,注意掌握其中的规律。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人都无法成为专业的心理学家。因为心理学解决的问题和普通人仅仅凭借一般常识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人们往往认为心理学的很多研究成果过分深奥,或者有些仅仅凭借常识就能够解决,其实不然。 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5,做梦的问题 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里,莱桑德尔说真正的爱情是“简单”又“短暂”的,像做梦一样。梦真的是来去一瞬间

3、吗? 你认为做一个梦所用的时间是: 一秒钟的几分之一几秒钟一两分钟 若干分钟几个小时 你隔多长时间做一次梦? 难得或从不做梦大约每隔几夜一次 大约每夜一次每夜做好几次,6,通常情况下,人的一个梦要持续若干分钟,一般为20分钟左右。有的人在梦里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有时是一年,有时甚至是一辈子。人们在梦里发生的事件持续的时间似乎与真实世界中的时间一样,但其实不是这样。 人在每天晚上都要做几个不同的梦,但人们往往只记得最后的一个。梦往往是发生在睡眠的某个特定阶段。心理学家将睡眠分为两个不同的时相:快速眼动睡眠和无快速眼动睡眠。这两个时相在每晚的睡眠过程中交替出现。入睡时先出现无快速眼动睡眠,大约过了9

4、0分钟左右出现快速眼动睡眠,持续几分钟后又进入无快速眼动睡眠。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可以观察到人的眼球在眼皮下飞快旋转的情况。人的梦境一般发生于这一时期。所以,如果你发现你周围的人正在睡觉,而且眼球转动得很厉害,你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正在做好梦。人们往往可以记住这个时期所做的梦的内容,他醒来后向人们讲述的也就是这个时期的梦的内容。 梦是人们在十分轻松的睡眠状态下的大脑部分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所以有些心理学家将梦作为了解人的内在世界的入口,通过对梦的分析完成对人的真实思想的分析。,7,天生的盲人恢复视力以后,现在运用外科手术使那些天生的盲人在晚年恢复视力已不是什么奇迹,在拆除绷带

5、的头几天里,你认为这样的人: 什么也看不见 看到的只是一片模糊 只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影子在晃动 不用触摸就能认出熟悉的东西 只有在触摸一下并看一看后才能认清东西 看到的一切东西全都上下颠倒,8,这个问题从17世纪人们就开始讨论了,直到近年来通过心理学家的仔细研究后,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在大量的先天失明而后天恢复的人的研究中,证明了这些人不用触摸就能认清所熟悉的东西。,天生的盲人恢复视力以后,9,牛奶一样多吗?,五岁的瑶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便走了进去。在厨房的桌子上放着完全相同的两瓶牛奶。她看到妈妈打开其中一瓶,把里面的牛奶倒进一个细高的瓶子里;把另一瓶倒进一个矮粗的瓶子里,她的眼睛溜溜地转

6、,目光从一个瓶子转向另一个瓶子。这时妈妈突然记起她在一本心理学书上读到的情况,便问:“瑶瑶,哪个瓶子里的牛奶多?”瑶瑶可能的回答是: 矮粗瓶子里的多 细高瓶子里的多 一样多,10,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瑶瑶会说瓶子里的牛奶多些,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即,对于成人而言十分简单的守恒问题,儿童在多大的时候才能够接受并且加以运用。更多的问题是:儿童在什么时候,接受怎样程度的教育,对于他的智力发展才是真正有帮助的,而不会让他感觉到不能接受,从而对学习丧失信心。这个问题对于教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教育心理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花费了很多时间来研究。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完成了这一著名的工作,他通

7、过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心理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02岁,其间,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口和手的动作去认识世界,他的认识范围仅仅局限于他所能感觉或接触到的东西,对于他来说,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例如,小猫躲在床底下,他就会认为:“猫猫不见了”。接近两岁时,他就会知道猫猫不是不见了,而是躲在床底下了。第二个阶段为27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儿童可以对世界进行一些简单的认识了。他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思考,但还没有具有推理的能力。皮亚杰的实验发现,如果将两杯果汁中的一杯,缓缓导入另一个细而高的杯子中的时候,五岁以下的儿童,虽然相信果汁还是一样的果汁,但他们都认为果汁加多了,因为他

8、们觉得水面增高了,量自然就多了。只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711岁的时候,儿童才具备了基本的推理和思考的能力。这时再问他同样的问题,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正确地答案。到了11岁以后,儿童便开始有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地能力,能够进行不依赖于实物而进行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了。 这一对儿童心理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模式,从而达到顺应这种发展规律,帮助儿童更加健康的发展的目的。,11,哪一种决定风险大?,一群朋友准备把一些钱作为共同资金在赛马会上花掉。在每次比赛前他们都分别写出赌注的意见,然后集中商讨,作出全组决定。在每项比赛上,最慎重的决定是一点赌金也不押,较

9、为冒险的决定是在最有可能获胜的马上押少量的赌金,而非常冒险的决定是在不大可能获胜的马上押大量的赌金。与个人意见的平均情况相比,全组的决定可能: 更慎重 更冒险 既不更慎重也不更冒险,12,全组的决定可能比个人的决定更为冒险。 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冒险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精神,如果大多数组员发现其他在场的人的意见比自己的更为冒险的话,他多半会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同意他人的冒险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行为被称为“从众行为”。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漆黑的暗室里的一面墙上投下一个微弱的光点。事先安排一部分经过训练的人和少数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进入暗室。对经过训练的被试,要求他们大声的在暗室中说,光点正

10、在微弱的晃动。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则实现不给任何提示。在实验中,要求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说出光点是否在晃动。开始这些人认为光点并没有晃动,这种反应是正确的,因为实验用的光点确实没有晃动。但是,此时实现安排的经过训练的人会大声地、坚定地说,光点正在微微地晃动。由于这些人的人数占优,所以最后,原来认为光点没有晃动的人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也承认了光点正在晃动。 正是由于人的从众心理的影响,所以当组内的成员发现大家的意见比自己的显得更为冒险的时候,他多半会放弃自己的保守计划,转而同意较为冒险的计划。,13,另外,在有多人参加决议的时候,会出现责任扩散效应。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在国内外却引起了广泛

11、的共鸣,这绝非偶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拉特纳和达利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发现面临危机情境,需要出手援助时,现场的人数越多,那么,愿意援助的人数越少。 心理学家拉特纳与其一名助手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检验前面的发现。 实验是这样设计的:一位女实验员安排好被试填写一张问卷后,穿过门帘到隔壁办公室工作去了。4分钟后,被试听到那位女士爬到椅子上够东西的声音,紧接着的声音是尖叫,椅子摔倒和女士跌到地板上。随后是女士痛苦的声音传来:“噢,天哪!我的脚我我搬不动它,噢,我的脚脖子我没法拿开身上这东西。” 研究者试图了解,在这种情境中被试独自一人时的反应同还有其他人在场时是否有差别。 结果显示,被试单独一人时,

12、70%的人会试图以不同方式提供帮助;两个被试在场时,出现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比例为40%;而如果旁观者换成无动于衷的假被试(即研究者的助手),则仅有7%的真被试尝试着提供帮助。别人的存在与态度,造成了明显的观众抑制作用。,14,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所谓的责任扩散效应,它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则他向这位女士提供帮助就显得责无旁贷。如果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责任就不是很明确了,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

13、特别是当他的选择还关系到别人的利益的时候,他就会特别慎重,从而提出的选择可能更为保守。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小组,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被扩大化了,即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如果除了问题,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集体的决定往往更为冒险。,15,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中精神错乱,周身多病。而伟大的物理学家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却神智清楚,在七十六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身体很健康。 请问,异常聪明的人一般是否:,身体和心理上没有别人那么健康 身体和心理上比别人更健康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别人相似 心理不如别人健康而身体健康状况相似 身体不如别人健康而心理健康状况相似。

14、,16,特别聪明的人一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比别人健康,这一点可以通过心理学家的实验来证明。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实试验。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学校系统中选出一部分样本,其智商在135以上,他们的智商在总人口的1的尖端位置。他把这些样本称为“白蚁”,意思是他们十分厉害,就像自然界中的白蚁一样。研究开始时这些样本的年龄在3岁到19岁之间。其后,对于“白蚁”做了各种心理测试,也做过体格检查,其结果发现,无论男女,在研究期间同其他人相比,其心理与生理状况一直是“好的”或“很好的”。,17,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是怎样看待心理学的呢?,普通生活常识和心理学的研究之间是有差别的。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所以

15、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学的看法各有不同。 总结起来,答案肯定同以下的问题类似: 1、 心理学家知道你正在想些什么。 2、 他们在随时随地的对你的心理进行分析,他们的眼睛具有穿透人心的特殊功能。 3、 他们可以很轻易地知道人的性格和智商等一些对自己而言非常保密的东西。 4、 心理学家经常要处理一些患心理疾病的人,所以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自己心理也十分不正常。 这些答案的要点在于心理学家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人的秘密和隐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人们在面对这些人时,总是格外小心。,18,心理学家是怎样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1、 观察法:观察人群的行为,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地方。 2、 调查法:同人们进行交

16、流,找出人们的个人经验中带有共性的地方。 3、 实验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实验。 4、 测验法:通过量表和仪器的合作来完成。,19,心理学家给参加心理实验的同学事先戴上一幅特殊的三棱眼镜,使得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跟木棍,触觉告诉被试木棍是直的,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状的?结果是: A 直的 B弯曲的,心理学家的实验:,20,眼见为实!?,谁大谁小呢?,21,谁大谁小?,22,是平行线吗?,23,是圆形吗?,24,是正方形吗?,25,靠错觉来着装,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视错觉,掩蔽自己身材的缺陷,把自己装扮得更加美丽动人。 由于色彩本身的明度不同和冷暖不同可以产生大小视错觉,因此,在日常服饰装扮中,体态瘦的人宜穿暖色、亮色,这样会使身材显得丰满一些;体态胖的人宜穿冷色、暗色,这样会显得苗条一些;腰部长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