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0505494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 画》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6 画【教学目标】 1. 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必备品格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热爱、了解中国山水画。关键能力【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

2、识记生字。3.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2)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儿看得出来?(画中的桃花可以看得出来。)2.关于这幅画,有人给它题了一首诗,名字叫做画,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吧!(板书:6 画)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3、三、学习字词1.认读生字(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声”,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识记生字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有无、来去、远近。”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

4、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还 还是 你还是学习那么好。(2)认识“走之、斜刀头 2”两个偏旁。“远、近、还”这三个字都是“辶”,这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的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底”,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3)出示词语望远镜 远处 有钱 有人 颜色 色彩 近视 远近 歌声 声音 去哪儿 走去 还有 还来 来到 走来2.认识多音字:还(hi hun)练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春去花还在。这里的加点字“还”读“hi”,意思是“依然,仍然,尚且”,还有一个读音是“ hun”,意思是“偿还、回到原状”。组词如

5、下:还 hi(还有)(还是) hun (还钱)(还给) 读一读:还(h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n)钱。3.学生玩识字游戏。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4.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认读生字,从音、形、义全方位设计,掌握扎实、全面、有效。】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四、学习“会写字”水 去 来 不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6、,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去: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初读课文后,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谜语诗。【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本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四、课堂小结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学会了生字的音、形、意,我发现了这

7、是一首诗歌性质的谜语。五、课后作业(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习题。)(1-4)(56)(7-15)(16-20)(21)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课文吧!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二、初读课

8、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景物?(山、水、花、鸟)三、结合生活,回答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

9、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四、品读释疑1.学习诗歌前两句: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1)“远看”、“近听”分别是指什么?(板书:远看 山有色)(“远看”指在远处看,“近听”指在近处听。)(板书:近听 水无声)(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2.学习诗歌后两句:出示“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1)“春去”、“还在”“鸟不惊”分别是指什么?(“春去”,指春天过去了,“还在”是指花儿依然还在开放,“鸟不惊”是指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板书:春去 花还在 人来 鸟不惊)(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

10、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设计意图:理解诗句,抓住难理解的词语,以点带面,理解诗句,层层推进。】五、创设情境、补充诗句。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小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

11、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画。5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

12、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古诗诵读

13、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七、阅读方法解密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猜诗谜读懂诗意:明白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如画描写的是山、水、花、鸟的特点。抓住重点:明白诗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关系。如本诗,我们要重点抓住画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矛盾:远处地山为何会有颜色,近处的水为何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为何还盛开,人来了鸟儿为什么不害怕?抓住这些矛盾点,猜出谜底就不难了。八、诵读积累,课堂拓展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

14、,人来/鸟不惊。(2)背诵课文,可以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也可以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2.推荐阅读诗歌荷花、牡丹。听读谜语诗歌荷花、牡丹,了解荷花、牡丹的特点,试着背一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猜一猜。九、课文主旨这是一首谜语诗,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十、课堂小结画是一首谜语诗,诗中有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可爱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十一、主题延伸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画? 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由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就吓的飞走了。而诗中描绘的景色恰恰相反,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画。十二、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十三、课后作业(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的习题。)(1-3)(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