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504720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院内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院内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内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报告 院内外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西安710004) 刘 原 和 平 张丽丽 何跃灵 杨增尚 朱丽光 主题词 感染? 药物疗法 对我院的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病例抗菌药物 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 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 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按感染的来源分院内感染 组和院外感染组,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 控协调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来判定院内感染病 例。 2 调查方法 院内感染组调查人员(为我院 院内感染专职管理医师)按各科室每月出院人数 30%40%的比例,随机从我院16 158份出院病 例中抽查了5

2、456份病历,符合院内感染者206 例;院外感染的调查病例按各科室每月出院人数 的5%10%的比例,随机抽查了同期住院患者 病历1 010份,其中符合院外感染者245例。两组 均事先设计好调查内容的表格,统一调查方法和 标准,两组调查的病例统计资料见表1。 表1 14月出院人数和院内及院外感染调查病例统计 项 目 2000年(月) 123456789101112 2001年(月) 12 合计 出院人数 13148621369 1443 1050 1201 1062 1172 12459171228 1197 1134964 16158 院 内 感 染 组 调查人数 感染人数 感染率 420 2

3、1 5. 0 360 9 2. 5 463 10 2. 2 400 20 5. 0 361 19 5. 3 439 21 4. 8 400 12 3. 0 488 14 3. 1 373 17 4. 6 329 10 3. 0 401 19 4. 7 260 10 3. 8 359 13 3. 6 403 11 2. 7 5456 206 3. 8 院 外 感 染 组 调查人数 感染人数 感染率 83 16 19. 3 76 12 15. 8 76 14 18. 4 76 16 21. 1 76 13 17. 1 75 18 24. 0 76 17 22. 4 76 14 18. 4 66 1

4、7 25. 8 68 17 25. 0 64 28 43. 8 65 28 43. 1 66 22 33. 3 67 13 19. 4 1010 245 24. 3 3 统计分析 数据以x s表示,两组均数 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 2检验。 结 果 1 院内感染组和院外感染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除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以外(P 0. 01),其它如性别、 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 性,见表2。 表2 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 s) 组 别 性别(例) 男(% )女(% ) n年龄(岁)3 住院天数 院内感染组 125(60. 7)81(39. 3) 20644. 82

5、4. 338. 851. 9 院外感染组 146(59. 6)99(40. 4) 24541. 222. 716. 911. 4 注:3 两组住院天数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0. 01 266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7月第31卷第7期 2 206例院内感染部位、 例次数以及病原检 查率 口腔或上呼吸道感染69例次,胃肠道感染 38例次,下呼吸道感染35例次,手术切口31例 次,泌尿道感染17例次,皮肤软组织感染4例次, 还有15例是有明确的感染征象(如体温和白细胞 增高 ), 但感染部位无法明确,经抗感染治疗有效 者。206例院内感染中有13例为真菌感染,占6. 3% ,其部位是:口腔11例,肺

6、部1例,肠道1例。 院外感染组无真菌感染病例。 在院内感染组,仅有 31例病人做了病原学检查,病原检查率为15% , 院外感染组病原检查率更低,仅为4. 5% (11? 245) 。 3 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组抗菌药物应用比 较 见表3。可以看出,两组抗菌药物平均每例次 用药时间均为9d,所用药品种类数也基本相同, 两组无显著差异,但两组二联用药率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P 0. 05,院内感染组二联抗菌药物应用 率明显高于院外感染组。从表4列出的两组所用 前10位抗菌药物可以看出,虽然院内感染组和院 外感染组前2位均是 代头孢和青霉素类药,但 仔细分析,两组用药品种质量上还是有差异。 院内 感染组

7、使用的 代头孢菌素类药,国产药(头孢噻 肟、 治菌必妥、 头孢曲松)为80例次,占66. 1% ,进 口药品(先锋必、 舒普深、 复达新、 罗氏芬)为41例 次,占33. 9%;院外感染组,国产药115例次,占 85. 2% ,进口药品为20例次,占14. 8% ,经 2检 验,两组进口药使用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1。两 组在青霉素类药使用上也有类似的情形,院内感 染组应用的青霉素类药中,青霉素G、 氨苄青霉素 为29例次,占58% ,而加 2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新 型青霉素(舒氨新、 特灭、 特美汀)为21例次,占 42%;院外感染组,青霉素G、 氨苄青霉素为47例 次,占79. 7% ,其

8、它新型青霉素为12例次,占20. 3% ,经 2检验,两组新型青霉素的应用率有显著 性差异(P 0. 05)。 表3 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组抗生素应用比较 组 别平均每例次用药天数(xs)用药品种数 用药方式(例) 单用二联3三联 院内感染组9. 988. 1533 178(86. 4% )26(12. 6% )2(0. 9% ) 院外感染组9. 194. 6132 225(91. 8% )20(8. 2% ) 0(0) 注:3 二联用药率经 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0. 05 表4 院内感染组和院外感染组所用抗生素排序 排序 院内感染组 药 名例次构成比(% ) 院外感染组 药 名例次构成比(%

9、 ) 1 代头孢菌素类12138. 2 代头孢菌素类13542. 4 2 青霉素类5015. 8 青霉素类5918. 5 3 喹诺酮类3912. 3 ?、 代头孢菌素类3811. 9 4 ?、 代头孢菌素类309. 4 喹诺酮类3310. 4 5 硝基咪唑类247. 6 林可霉素类226. 9 6 氨基糖苷类216. 6 硝基咪唑类165. 0 7 林可霉素类206. 3 大环内酯类61. 9 8 大环内酯类51. 6 氨基糖苷类51. 5 9 碳青霉烯类41. 3 碳青霉烯类30. 9 10 利福霉素类30. 9 磺胺类20. 6 合计 317100. 0 318100. 0 讨 论 本次调

10、查了连续14个月的5 456份病历中, 院内感染者为206例(院内感染组 ), 感染率为3. 8% ,与我院每年监测院内感染率3%5%相一 致。同期在调查的1 010份病历中,院外感染者 245例(院外感染组 ), 占所调查人数的24. 3% ,虽 366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7月第31卷第7期 两组病人在性别、 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但院内感 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8d,明显长于院外感染组 16d,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住院时间长的 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增大。特别需引起注意 的是在206例院内感染中,有13例为真菌感染, 占6. 3% ,这些患者的院内感染都是继发于长程 大量抗生素应用之

11、后,说明掌握抗生素应用指征,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来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 素,缩短疗程,在预防院内感染上非常重要。但令 人遗憾的是,本次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院内感染组 还是院外感染组,病原送检率都很低,前者为 15% ,后者仅为4. 5% ,抗生素的选择基本上靠医 生经验和用药习惯,这样很难避免抗生素使用上 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这一点与全国其它医院的 情况相类似1。这一结果提示我们今后需加强抗 生素应用的管理,重视病原学检查。 从表3可以看 出两组在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和药物品种数上无 显著差异,但两组在药物使用方式上差异有显著 性,即院内感染组二联抗生素应用率明显高于院 外感染组(P 0. 05

12、),说明院内感染较院外感染 病情较难控制。从表4所列出的两组所应用的前 10位抗生素排序看出,院内感染组前3位是 代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喹诺酮类;院外感染组前 2位与院内感染组相同,但第3位是?、 代头孢 菌素类。 虽然表面上看,两组前2位抗生素都是 代头孢和青霉素类药,但仔细分析两组的用药品 种质量和花费还是有显著性差异。院内感染组使 用的 代头孢菌素类药中,国产药占66. 1% ,进 口药占33. 9%;院外感染组国产药占85. 2% ,进 口药为14. 8% ,两组进口药所占百分比差异有显 著性,即院内感染组进口的 代头孢菌素应用率 明显高于院外感染组。两组在青霉素药物使用上 也

13、有类似的情形,院内感染组应用加 2内酰胺酶 抑制剂的新型青霉素类药的例数占42% ,院外感 染组为20. 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喹诺酮类药 在院内感染组排在第3位,院外感染组排在第4 位,说明该类药在这两组感染疾病中应用也较高, 这与此类药属广谱杀菌剂且价格适合中有关。但 应注意,这类药耐药性发展较快,特别是同一类药 品中交叉耐药现象较普遍,尤其当今此类药还广 泛地被应用于家畜及渔业养殖上,更造成了耐药 菌株的产生,目前临床上已分离出多株对氟喹酮 耐药菌株2 5, 所以,对这一类药的临床使用上要 加以限制,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敏结果选用,不 可盲目滥用。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李六亿,张朝

14、阳.国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 题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 16(9)522 2 刘淑贞,王 杰,倪素贤.抗生素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中华综合医学, 2001; 2(2)167 3 陈宜鸿,刘皈阳,陈世铭.四环素诱导表皮葡萄球菌 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1999; 9(2)199 4 府伟灵,朱桂森,徐咏涛,等.重庆地区1 325株细菌 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 9(3)184 5 李晓莉,贾 氢,刘正祥,等.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 的分布及耐药性测定.中华医学管理学杂志, 2001; 11 (1)64 (收稿: 20022022 0

15、5) (上接第659页) 2 如何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 2. 1 提高肝脏占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不仅 要依靠先进的检查方法,更重要的是临床医生从 思想上加以重视。 对血象增高,曾使用过大量抗生 素的肝脏占位病变,尤其合并胆石症患者,需要考 虑肝脓肿的可能性。 2. 2 对肝脏占位病变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项 影像学检查,而必须与临床症状、 体征相联系,必 要时可复查B超?CT或行CT增强扫描。 2. 3 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水平,避免在 病情尚未确诊时滥用抗生素。 2. 4 提高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重 视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及病情演变的全面分析,以 期降低对肝脓肿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主编.黄志强胆道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8541542 2 周康荣主编.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5556 (收稿: 20012092 18) 466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7月第31卷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