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50178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生理学简答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氧解离曲线:氧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与血液中 P02 的高低,反应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肺 活 量 : 是 指 一 次 尽 力 吸 气 后 , 再 尽 力 呼 出 的 气 体 总 量 。每 分 通 气 量 : 人 体 每 分 钟 吸 入 或 呼 出 的 气 体 总 量肺 泡 通 气 量 : 是 指 静 息 状 态 下 单 位 时 间 内 进 入 肺 泡 的 新 鲜 空 气 量每 分 输 出 量 : 每 分 钟 由 一 侧 心 室 所 排 出

2、的 血 量 称 每 分 输 出 量 , 简 称 心 输 出 量心 力 储 备 : 心 输 出 量 能 够 随 机 体 代 谢 的 增 强 而 增 加 , 具 有 一 定 的 储 备动 脉 血 压 : 是 指 血 液 对 单 位 面 积 动 脉 管 壁 的 侧 压 力 ( 压 强 ) , 一 般 是 指 主 动 脉 内 的 血 压每 搏 输 出 量 : 指 一 次 心 搏 , 一 侧 心 室 射 出 的 血 量 , 简 称 搏 出 量最 大 摄 氧 量 : 人 体 在 进 行 有 大 量 肌 肉 参 加 的 长 时 间 激 烈 运 动 中 , 心 肺 功 能 的 肌 肉 功 能 利 用 氧 的

3、能 力 达 到 本 人 极 限水 平 时 , 单 位 时 间 所 能 摄 取 的 氧 量相 对 力 量 : 单 位 体 重 、 去 脂 体 重 、 体 表 面 积 、 肌 肉 横 断 面 积 等 表 示 的 最 大 肌 肉 力 量极 点 :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与躯体神经系统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的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第 二 次 呼 吸 : “极 点 ”出 现 后 , 运 动 速 度 降 低 , 运 动 器 官 中 不 但 对 氧 需 要 量 减 少 , 而 且 也

4、减 少 了 传 向 大 脑 的 向 心 冲动 , 从 而 躯 体 性 和 植 物 性 神 经 中 枢 间 协 调 关 系 改 善 , 动 力 定 型 恢 复 , 就 出 现 了 所 谓 的 “第 二 次 呼 吸 ”状 态 。超 量 恢 复 : 运 动 中 所 消 耗 的 能 源 物 质 以 及 降 低 的 身 体 机 能 在 运 动 结 束 后 不 仅 能 恢 复 到 运 动 前 的 水 平 , 而 且 还可 以 继 续 上 升 并 且 超 过 原 有 水 平 。运 动 性 疲 劳 : 机 体 的 生 理 过 程 不 能 持 续 其 机 能 在 一 特 定 水 平 或 不 能 维 持 预 定

5、的 运 动 强 度 。简答题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面积保证 设备保证 时间保证 动力保证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源:食物中糖消化吸收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糖异生转化去路:氧化分解供能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变为非糖物质三个能量系统各有什么特点:磷酸原系统(ATP-CP) 乳酸系统 有氧系统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十分迅速 迅速 慢化学能源 CP 食物能源 糖原 食物能源 糖原、脂肪、蛋白质ATP 生成很少 ATP 生成有限 ATP 生成较多肌肉存贮量少 乳酸致肌肉疲劳 无致疲劳副产品高功率 短时间 用于 1-3 分钟 耐力运动试比较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的力学特征,指出他们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6、:缩短收缩 力学特征: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又称向心收缩。应用:缩短收缩又可分为等动收缩和非等动收缩。用非等动收缩发展力量关节力量最弱点得到最大锻练,等动收缩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最有效手段。拉长收缩 力学特征: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又称离心收缩。应用:在人体运动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等长收缩 力学特征: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应用: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突触传递主要包括四个环节:1.钙离子通道打开 2.Ach 释放 3.R-Ach 结合 4.产生终板电位从整

7、体而言最先引起肌肉活动的神经过程是什么?在运动中各级神经元的功能活动是如何整合进行的?II.简答题 (共 32 题,0 分)1. (0 分) 试比较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答: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从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的感觉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都属于特异性投射系统,每种感觉的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其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的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上行传导系统。经典感觉传导路中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

8、元上行到达髓板内核群,然后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所以,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通路,其功能是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保持大脑皮质处于清醒状态,但不产生特定感觉。特异性投射系统传递特异感觉冲动,产生特定感觉,有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提高皮质的兴奋水平及其所保持的觉醒状态;而非特异性传入冲动又来源于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感觉传入信息。3. (0 分) 微循环有哪几条流通路及各通路的作用如何?微循环的通路有:直捷通路,其作用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经静脉回流心脏。迂回通路,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动-静脉短路,对体温调节有一定作用。4. (0

9、分) 觉醒和睡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觉醒和睡眠都是生理活动所必要的过程,只有在觉醒状态下,人体才能进行劳动和其他活动;而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睡眠是由中枢内发生了一个主动过程而造成的,有产生睡眠的中枢,有人认为,在脑干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有人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 ,并与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5. (0 分) 何谓心脏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冲动按一定顺序传播,引起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

10、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兴奋,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因此,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的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并不表现出来,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搏点。6. (0 分) 何谓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产生并不由于切断损伤的刺激性影响引起的,因为反射恢复后进行第二次脊髓切断损伤并不能使脊休克重现。所以,脊休克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这里主要指大脑皮层、前庭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易化作用。7. (0 分) 心肌细胞有

11、哪些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属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则属机械特性。10. (0 分) 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当机体血中 O2 分压降低,CO2 分压增高和 H浓度升高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多,以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到延髓,兴奋交感缩血管中枢,经缩血管神经使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血压升高,此反射只能使血压升高,故称加压反射。11. (0 分) 试述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主要区别。答: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主要区别在:结构基础不同:突触前抑制是通过轴突一轴突式突触

12、活动产生抑制,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产生抑制;抑制产生的部位不同:突触前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突触后抑制发生在突触后膜;释放的递质不同:突触前抑制是 -氨基丁酸,突触后抑制是抑制性递质;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不同: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是 EPSP,又称为去极化抑制;突触后抑制产生的是 IPSP,又称为超极化抑制;产生抑制的机制不同: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先产生的去极化,使膜电位变小,当神经冲动传来时末梢释放的递质量减少,使突触后膜不能发生兴奋而呈现抑制。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12. (0 分) 试比较兴奋性突

13、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异同。答: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其相同点是:(1)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对 Ca2+通透性增加;(2)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状态的改变;(3)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该电位经总和达到阈电位时即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不同点是:(1)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2)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 Na+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 Cl-通透性增高。 (3)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即 EPS

14、P;抑制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即 IPSP。 (4)前者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IPSP 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13. (0 分) 一个心动周期有几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产生的?一个心动周期中有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一心音发生于心缩初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是由于心室肌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及随后射血入动脉等引起的振动而形成。第二心音发生于心舒期开始,由于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形成。14. (0 分) 简述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延搁的时间较长,称为房-室

15、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从而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15. (0 分) 简述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健康成人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为 12.018.6 kPa(90140mmHg);舒张压为 8.012.0 kPa(6090mmHg);脉搏压为 4.05.3 k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为 9.313.7 kPa(70102mmHg)。16. (0 分) 心肌收缩有哪些特点?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 Ca2的依赖性。17. (0 分) 何谓内脏痛?其与皮肤痛相比,有何特点?答:内脏痛是指内脏本身受到刺激时所产生

16、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内脏痛有与皮肤痛相比较有下列特征: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例如,腹痛时常不易明确分清疼痛发生的部位。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烧灼等) ,作用于内脏一般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则能产生疼痛。例如,内脏器官发生管道梗阻而出现异常运动、循环障碍、炎症时,往往使内脏的感觉上升至意识并引起剧烈的疼痛。和躯体痛一样,内脏痛也可能是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的。18. (0 分) 试述感受器的生理特性。答:(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一刺激形式或种类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波长为可见光范围的电磁波是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适宜刺激。所谓“适宜” ,除刺激的性质需适宜外,还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和一定的持续时间,皮肤触觉感受器所接受的机械刺激,还必须达到一定的面积;(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是指各种感受器都能把所接受到的各种刺激能量转变为以电能形式表现出来的神经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