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0428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上)2010-6-17摘 要:文章在探讨了不同人口的粮食消费及其波动变化的基础上,说明粮食、食品价格波动对不同消费人口福利状况影响的差异,这一差异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收入阶层及城乡之间,而且延续到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文章还利用粮食价格数据和辽宁省重点贫困县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评估了不同粮食品种价格波动和相关人口特征变量对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及落入贫困的几率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粮食价格波动,人口福利,低收入人口,贫困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急剧上涨使全球、区域及国家层面的粮食及农业状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力已经出现了停滞不前的迹

2、象,再加上自2008年5月以来随着国际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的同时猛烈上涨,很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上升。因此给已经处于高位运行的食品价格再加助力,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危机”浮出水面。据国际粮农组织(FAO,2008a)的统计,FAO名义粮食价格指数在2002-2008年间增长了1倍,实际粮食从2002年开始增长,2006和2007年大幅增长,到2008年中期,实际粮食价格比2002年的水平高出64%。日前已经至少有40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了粮食价格控制或出口限制等紧急措施。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减贫、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全国贫困人口从1.5亿缩减为2000多万,贫困发生率也从

3、30.7%下降到1.6%。然而,日前已经成功脱离贫困的人口又再度返贫的现象越发多见。笔者认为,该问题的出现与近年来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波动走高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从2003年至今,中国的粮食价格一改持续了近8年的低迷走势开始强劲反弹,此间仅有2005年经历了小幅下降调整,之后又显著上涨。高涨的粮价直接造成了食品价格的上扬,使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实际收入减少,因此返贫的现象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必然。从一般的经济学常识中可知,高物价会给所有的消费者尤其是最贫穷的消费者的福利带来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理性的评估分析粮食价格走势对不同收入人口所产生的影响,这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与稳定、

4、新农村建设和相关福利政策的调整及扶贫事业的推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那么这一影响究竟如何?本文试图从人口的消费与收入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估与分析。一、人口消费结构、粮食消费及其福利影响的差异化对于评估人口福利的变化而言,一般可以从人口的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两大方面进行考察。从消费的角度来讲,最关键的考察变量是消费结构的构成状况和消费价格的波动情况。结合粮食问题就要涉及粮食消费在消费中的重要性、粮食价格变动及其对不同消费人口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从消费构成的结构观点来看,对于低收入人口来说,粮食一般占其总支出的一半甚至更高。因此粮价的上涨可能对其生活和营养条件产生显著影响。例如,

5、Block等(2004)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稻米价格上涨时,贫困家庭中的母亲相应减少了自己的热量摄入以更好地喂养孩子,导致母亲消瘦状况增多。此外,为购买价格上涨的稻米致使对营养价值更高食品的购买量减少,这导致幼童(及其母亲)的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出现发育障碍的概率增加。FAO(2008b)的研究显示,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从支出看,最贫穷的1/5家庭所受的影响最大。其福利状况不是损失最大就是增益最少。甚至在农村家庭平均呈受益状况的某些国家,如巴基斯坦和越南,农村地区最贫穷的1/5家庭仍因主食价格上涨而出现福利状况的负增长。无疑,预计所有国家的所有城镇家庭都将蒙受损失,但程度不同,其中最

6、贫困家庭的福利下降幅度最大。这其中的原因很明显,也就是说处于最贫穷阶层的人口或家庭的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价格波动所影响的实际收入或可支配收入的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对这类人口或家庭的生济影响就更深。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即消费支出中的食品消费或是粮食消费所占的比重越大,受到的价格冲击也就越明显。另外,粮食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商品销售价格的波动,而且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1列出了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消费部分所占的比重构成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的CPI指数中,食品消费部分占13多,在这10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第三高的位置。这一

7、比重值越大说明在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比重越大,在食品价格波动上升的情形下CPI通胀的影响程度也就更明显。对于贫困人口来讲,这就涉及通货膨胀率与贫困水平之间的关系问题,众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此进行过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围绕着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绩效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的。如Fischer等(1982)曾利用所建立的跨国回归模型对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只有在低通货膨胀水平上才能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同一时期的研究中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有赖于温和的通货膨胀(Bruno等,1995)。总之,这类研究成果的普遍结论都是反对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率,认为应当采用一种适度的通货膨胀

8、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通过所实现的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类研究大多是直接对贫困发生率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如Blank等(1986)曾发现通货膨胀有恶化贫困境况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指出,通货膨胀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低收入人口的收入份额,有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Cutler等(1991)利用美国1959-1989年的样本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的增加能够产生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但与此相反,Powers(1995)对美国1959-1992年的分析却发现,通货膨胀率提高使得以消费为基础测量的贫困率有所提升。Cardoso(1992)曾对拉美7个国家的贫困问题进行过系统研究,她

9、认为,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对于已经处于贫困线下的贫困人口来讲影响并不大,其原因在于这些已经贫困的人口手中可支配的现金本来就很少,通货膨胀给他们造成的贬值影响并不明显。但她也同时指出,通货膨胀会对人们的实际工资所得产生强烈的影响。虽然说以上两大类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共识,但笔者比较倾向认为,通货膨胀对于低收入人口及贫困的实际影响在短期和中长期是不同的:在短期一定水平的通货膨胀能够使失业率下降,使很多人能够借此机会获得工资收入;但在中长期,这种正面效果就会逐渐降低,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实际收入所得和实际购买力,从而降低生活水平,使贫困发生的几率增大。而且在同样的通货膨胀水平下,就食品通货膨胀来讲,穷

10、人会比富人遭受更大的福利损失。首先,在穷人的消费中,食品消费所占的比例较高,受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更深;其次,在面对食品涨价的过程中,富人会比穷人更容易改变其消费构成,来替代那些价格已经上涨的消费品种,而穷人的这种替代机会较为有限;第三,穷人更为缺少事先储藏食品的能力和手段。因此在通货膨胀面前,贫困主体会表现出更强的脆弱性。下面我们就利用食品或粮食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这一指标来分析判断中国不同居民在价格冲击中的主体脆弱性。图1列出了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性支出与粮食消费性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例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粮食消费支出较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要低约20个百分点,而且粮食消费

11、所占比例更加稳定。这一点与卢锋、谢亚(2008)的结论是相一致的,且从反向证明了在粮食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城镇居民会由于粮食消费的缺乏弹性而造成更多的实际收入缩水现象,这种影响对低收入人口更严重。同样,中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按收入分组从低到高依次递减,而且总体上来讲,食品消费所占比重从1992年到2007年是逐渐降低的,也说明了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这在图2中的恩格尔系数图中也得到同样的证明。可见,对于城镇居民来讲,作为主要的粮食、食品消费者,越贫穷的人面对消费价格的提高所表现出的脆弱性也越高。另外,图2显示,1988-2007年中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值均高于城镇,只是1989

12、年比较接近(农村为54.8,城镇为54.5),其中城镇的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为44.92,农村的为52.16,二者相差7个百分点。说明中国农村居民由于收入水平比城镇低而花费在生活消费上的费用比较多。在这类商品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会给农村粮食、食品净消费者造成更多的损失。但即使是农村的净消费者家庭,由于其粮食、食品消费中有一部分是自给自足的,因而也会部分抵消相应的价格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作为粮食价格冲击影响的微观考察,FAO也对主食价格上涨造成的福利状况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分析显示,在多数的城镇和农村中,女性户主家庭的福利状况普遍低于男性户主家庭,其面临的福利损失最大或增益最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13、情况下,女性户主家庭用于购置食物的收入比重往往较大而利用土地和参与农业创收活动较少,因此无法分享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FAO,2008a)。另外,由于粮食等食品价格的波动也会对福利的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最近ADB(2008)的研究报告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对中国在粮食价格风险中的基尼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作为粮食净出口国,中国的粮食贸易条件将会在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中得到改善,但这一效益会对国内居民带来差异性的福利影响:价格冲击将给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造成更多的损失;而农村中遭受福利损失的人口将主要是那些粮食的净消费者,而作为粮食净生产者的农民将从中获得大量收益。据ADB(20

14、08)的估计结果,这种福利影响将进一步改变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使城镇的基尼系数从0.2587上升到0.2629;但全国的基尼系数却会因此下降2个百分点。说明作为粮食贸易的净出口国,中国的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将在粮食贸易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而城镇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将会增加。二、消费价格、粮食价格波动与福利影响以上是从消费结构角度进行的分析,那么从消费价格的角度来讲,可以看到消费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对低收入人口产生复杂影响。图3-7显示了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情况,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从图3-7中图形的波动情形来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相关指数波动情况大体与总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

15、波动情形保持了一致。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消费市场并不存在信息壁垒,能够保持基本的一致性。其二,从图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波动情况来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在1988-1996年的波动幅度最大,其波动域值在-0.08-0.21之间,其后波动幅度明显减弱。但可以看出,其中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性要略高于城市和全国的波动水平。从图4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指标的波动幅度明显要大于图3中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情形,其域值在-0.22-0.51之间。也就是说,在居民消费的构成中,食品和粮食消费的部分波动程度非常大。另外,图2的指数波动也表明,粮食消费价格的波动性要明显强于食品价格的波动性。因此可以

16、断定,粮食价格波动对食品的价格走势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人们承受食品价格波动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敏感程度。从各指标的年波动来看,贫困群体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困主体遭受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最深。作者:郭劲光 来源:农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责任编辑:夏鼎粮食价格波动对人口福利变动的影响评估(下)2010-6-17其三,从图5可以看出,受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频率是比较大的,但仍保持了城乡间波动的一致性。自2006年10月到2008年2月的大多数月份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是走高的,之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波动幅度有所减缓。而且在这一指标的变化过程中,当价格指数上升时,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程度更快。反之,当价格指数下降时,城市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降低得更快。这说明,作为净消费者,农村居民在消费价格的波动过程当中将比城市居民承受更多的福利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