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499211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5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99. 1高校理论战线45 历史悠久凝聚力宏伟的中华民族, 常常 被人们以? 汉?、 ? 唐?代称。这大约因为汉、 唐 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 是国力强盛、 文化发达 的重要里程碑。宋承唐后, 也是中华文化发展 的又一高峰期,所以在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 往唐宋并称。的确, 宋代在承传前代文化的基 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神的 ? 宋代文 化?, 足与唐代文化并肩屹立、 彪炳史册、 驰誉 环宇。 一、 隆盛璀璨的文化廊苑 宋代文化的隆盛, 有多方面表现。哲学方 面, 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局面, 提倡通经 致用, 讲求义理, 敢于疑古、 议论、 整合、 出新, 出现了以周敦颐、 张载、 程颢、

2、 程颐、 朱熹、 陆 九渊、陈亮、 叶适等著名哲学家, 开启了哲学 发展的新格局,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科学技术方面, 宋代也有出色的成就。火 药的应用, 指南针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展, 天 文学和医药学的演进, 最为引人注目。北宋编 写 武经总要! 记述火药配方, 表明火药开始 广泛运用。宋仁宗时已有关于指南针的记述, 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更有详细的说明。南宋 朱继芳有 ? 浮针定四维? 的诗句, 所咏就是海 上航行时靠指南针来测定方向之事。印刷术 在唐代雕板技术基础上,由北宋庆历间毕升 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对传播文化知识起 了很大作用。宋代的天象观测、 星图绘制和天 文仪

3、器制作水平都有所提高, 北宋苏颂、 韩公 廉等人制造的水运仪象台, 早已驰誉海外。苏 颂的 新仪象法要! 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论 著。宋代医学家重视对医疗方剂的搜集整理, 如王怀隐主编的 太平圣惠方!、贾黄中等编 纂的 神医普救方!, 采录十分丰富。中草药书 籍的编辑出版, 在宋代也成绩斐然。如 开宝 本草!、 嘉本草!、 大观本草!、 政和本 草!, 以年号取名, 说明本草书各时期层出不 穷。凡此种种, 足以证明科学技术在宋代有了 长足发展。 宋代历史学也相当发达,朝廷正式建立 记述当代历史的制度,官方和私人都重视修 纂史书, 如欧阳修、 宋祁、 范镇等受命纂成 新 唐书!, 欧阳修改编官修前

4、代史籍, 自撰 新五 代史!, 陆游编撰 南唐书!。由司马光领衔在 官方史局纂成的 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 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由南宋李焘编撰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则是编年体当代通史的 一部巨著。此外, 还出现? 实录?、 ? 会要?、 ? 要 录? 等著述,是汇聚当代珍贵史料的重要宝 库。 在宋代宏阔璀璨的文化廊苑中,各体文 学的发展和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 特别鲜明 地体现出时代精神,创作实绩也是前所未有 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 宋 代 文 化 概 观 # 刘乃昌 中国古代灿烂文化 1999. 1高校理论战线46 的。宋文有别集流传者约六百余家, 包括流传 散篇的作者合而计之将

5、逾万人。其中名家如 林、 流派竞辉。蜚声文坛的唐宋八大家, 宋居 其六。宋初由柳开、王禹等承传唐代韩愈、 柳宗元宗经明道、 重散反骈的旨趣, 首倡文风 复古, 启开一代文风。继而欧阳修主盟文坛, 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相继崛起, 古 文运动形成了高潮。他们创作了许多广布士 林的名篇, 确立了平易自然、 婉转爽畅、叙议 结合、骈散兼容的文章风格, 使当时 ? 文风一 变, 时人竞为模范? ( 朱熹 三朝名臣言行录! 卷二) , 促进了宋文的健康发展。理学家也有 不少散文能手, 他们的讲学语录, 质朴自然, 言简意精, 于记叙议论文之外亦可备一体。南 渡前后及宋室末叶, 时代风云造

6、就出一批以 抗敌卫国为己任的志士, 诸如李纲、陈亮、 叶 适、谢枋得等,写出一些忠义激愤的爱国文 章。这些事功派人士, 强调? 文以气为主?, 正 如李纲所云: ? 士之养气, 刚大塞乎天壤, 忘利 害而外生死, 胸中超然, 则发为文章, 自胸襟 流出,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道乡邹公文集 序!) 宋诗在中华诗歌史上与唐诗双峰并峙、 各有千秋。它在承传唐诗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形成了可与唐诗抗衡比肩的独立营垒。宋代 是诗歌创作数量空前丰盛的时代。北京大学 正在编纂 全宋诗!, 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 下九千人, 为 全唐诗!的四倍。宋代多高产诗 人, 陆游自谓? 六十年间万首诗?, 尚不是他作

7、品的全部。宋诗反映社会的视野较前有所拓 展,切入生活的力度有所深化,所谓笔锋精 锐, 人间万象无不剪裁入诗。宋与唐时代气象 与氛围不同, 诗家又勇于新创, 因而宋诗表现 出迥异于唐的独特风神, 形成 ? 宋调? 与 ? 唐 音? 的殊异。宋诗在三百年的演进中, 出现不 少创作群体, 它们标示创作主张, 各立门户, 争强竞胜, 异彩纷呈。宋初诗坛主要是宗法唐 人, ? 宋划五代旧习, 诗有白体、 昆体、 晚唐体? ( 方回 送罗寿可诗序!) 。白体学白居易, 诗风 平易晓畅, 作者有李、 徐铉、 王禹等; 晚唐 体学贾岛、 姚合, 以清逸幽隐为归, 林逋、 魏野 等人可为代表; 西昆体标榜学习李

8、商隐, 以杨 亿、 刘筠为领袖。杨、 刘以藻丽诗风咏唱华贵 生活引发诗界不满,加之仁宗时代政治改革 声浪的高扬, 促起了诗歌的矫弊和创新, 梅尧 臣、苏舜钦、 欧阳修等自觉倡导诗风改革, 洗 尽浮艳积习, ? 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 叶燮 原 诗!) 。及至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登上诗坛, 形 成了个性鲜明的荆公体、东坡体、山谷体, 随 后出现了江西诗派, 宋调臻于成熟, 创作出现 高潮。北宋末叶, 江西派风行, 反映视角内转, 江西派末流削弱了改革诗派所强调的社会政 治意识, 流弊日显。南渡以后, 时代巨变、 国运 沦胥, 推动了诗风演化。吕本中、 陈与义等咏 出不少离乱之歌,随后出现了范

9、成大、杨万 里、 陆游等大家。南宋后期抗敌复国的氛围趋 于低沉, 活跃于此时的四灵诗派和江湖诗派, 自喟身世, 趋于隐沦, 境界狭小, 气体纤弱, 表 现出一种衰世气象。元蒙大军压境、 赵宋覆灭 前后,出现一批身历家国巨变而矢志不屈的 爱国作者, 这一逸民诗人群体的血泪文字, 贯 注着报国激情、 思国忧愤, 堪称宋代精英、高 风亮节的展现,? 亦宋亡之诗史? ( 宋诗纪 事!) 。 宋词是两宋文学的辉煌代表, 被称为一 代文学之最。前人有? 诗盛于唐, 词盛于宋, 曲 盛于元? 之说。词体兴于唐, 唐五代只是词的 发轫期、成长期, 到两宋方始臻于成熟鼎盛, 并取得与诗歌平起平坐而为后世无可企及

10、的 地位。词是诗乐结合的文学体裁, 在两宋流播 广远, 风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拥有广泛的创作 队伍。宋代词作, 据 全宋词!辑录, 共收词人 一千三百余家, 词章近两万首, 孔凡礼 全宋 词补辑!, 又增收词人百家, 词作四百多篇。宋 词的数量远不迨宋诗, 但作为新兴的? 别是一 家? 的合乐诗体, 自有其不同于宋诗的独特风 神和气韵。词协律可歌, 既可传诵于文士书 案, 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 强化它的娱乐性与 1999. 1高校理论战线47 传播力, 一时拥有众多接受群体。词体句型错 落差池、 修短有度, 较之齐言诗屈伸自如、 收 纵多变,且便于吸取生活俚语,模拟常人声 口, 表现日趋复杂的

11、社会现象, 抒写微妙曲折 的内心世界。词兴起时多流行于歌楼酒馆, 描 写男女情较为开放, 表现视野的幅度稍逊于 诗文, 而宣发性情的沉潜度有所深化。词至两 宋小令、 中调、 慢声诸体大备, 写作技艺日趋 成熟, 风调上群芳争艳, 在发展中由婉约而派 生宏放, 既柔媚又兼劲拔, 愈来愈呈现出刚柔 互补、 浓淡辉映的态势。词在宋代三百余年的 历史过程中逐步演进而臻于极境。宋初词坛 在承传晚唐五代基础上酝酿新变, 晏殊、 欧阳 修为开山初祖,两人艺术上师承冯延巳而各 有独诣, 晏词和婉雍容中时蕴哲思, 欧词闲雅 舒隽中偶露旷放。成名稍晚的柳永、 张先专长 曲子词, 柳永长于铺叙, 发展慢声, 反映市

12、民 情趣, 把词由台阁引向市井; 张先出语精巧, 清妙绝俗, 韵味隽永, 提高词章的风雅品位。 北宋中叶, 词的创作呈现两种走向, 晏几道、 秦少游展衍婉丽风韵而加以提高。小晏在描 写艳遇离合中渗入华屋山邱之感,少游将俯 仰身世之感打并入丽思艳情。另一批作者则 在突破婉媚格局、开拓词体堂庑上阔步前 进。如王安石、 李冠赋词怀古, 慷慨激越; 贺铸 以豪侠气宇步入词林, 笔势飞舞, 格调悲壮。 特别是苏轼, 以逸怀浩气, 举首高歌, 倾荡磊 落, 超拔尘垢, 在词坛别立一宗, 苏门弟子追 踪唱酬, 词风为之一变。北宋末叶朝廷设立大 晟乐府,大晟词人的应制之作,内容失于空 疏。而此时雅善度曲的周邦

13、彦, 以赋为词, 集 婉约词艺之大成; 身经家国患难的李清照, 咏 唱闺情, 感伤事变, 卓然成为闺秀高手、词家 大宗。南渡之初, 抗金将领和朝臣写作一批慷 慨悲愤的时事词,漂流江南的文士于传统题 材之外, 也发出抗战复国的豪吟, 这都为其后 爱国词派的崛起开了先路。南宋中叶朝廷忍 辱求和,志士无地用武,词坛出现两大创作 群, 以辛弃疾为首的豪壮派, 延展东坡蹊径, 挥写壮词呼吁抗敌复国, 写出大批激昂排宕 的爱国词章。以姜夔为代表的骚雅词派, 承传 周邦彦的遗泽而创变, 以健笔写柔情, 用清刚 风调咏江湖隐沦,史达祖、吴文英等承其余 绪, 运意深远, 用笔幽邃, 变疏为密, 词艺颇为 专精。

14、宋亡前后, 一些抗敌志士唱出不少浩气 凌云的悲壮词章,另一些词人则以凄冷的风 致, 曲折隐晦的手法, 记述陵谷之变, 倾泄麦 秀之思, 体现高蹈远引、不甘屈膝的逸怀清 操。可见宋词以空前掩后的成就为两宋文化 展现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景观。 宋代文化在特定的社会土壤和时代条件 下辉煌发展,形成独立的风貌和鲜明的特 色。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光亮点是现实精神、 责任意识和改革思潮。中华文化一向有直面 现实的传统, 宋儒更倡导? 通经致用?。欧阳修 与人论学, 强调 ? 六经所载, 皆人事之切于世 者?( 答李诩书!) 。王安石 上人书!主张文章 ? 以适用为本?,? 务为有补于世?。司马光亦谓 学者 ?

15、贵于有用, 而不贵于无用? ( 答孔文仲 司户书!) 。与关注现实社会紧密相关, 宋代士 人大都怀有匡时淑世的责任意识, 所谓? 修之 于身, 施之于事, 见之于言? ( 欧阳修 送徐无 党南归序!) ; ? 忠臣体国, 知无不为?( 苏轼 答 李琮书!) ;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病起书 怀!) , 就是责任意识的写照。宋代士人怀着一 腔用世安邦的热望, 面对的却是积贫积弱、 国 步唯艰的现实, 这就必然催发出振刷衰运变 革图强的思潮。柳开早就向真宗陈奏过? 若守 旧规, 斯未尽善, 能立新法, 乃显神机?( 宋史 纪事本末!卷二十) 的政见。此后? 庆历新政?、 荆公变法,以至南

16、渡后的中兴之论、光复之 谋, 历朝改易更革的政见和意图联绵不断, 有 宋一代始终荡漾着不墨守陈规、不安于凝滞 的议政风气。这种开放观念, 在经学界掀起了 ? 疑古? 之风, 其后理学家力破旧注以义理解 经, 均是学风上超越旧权威, 开辟新蹊径的标 志。在文学界, 宋代文人反对模拟, 强调创新, 鼓励立异。欧阳修提倡 ? 古人之学者非一家 1999. 1高校理论战线48 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 与乐秀才第一 书!) 。梅尧臣主张写诗要? 意新语工, 得前人 所未道? ( 六一诗话!) 。苏轼论诗赞扬? 无穷 出清新?(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黄庭坚 力主写作要独创,他有 ? 文章最忌随人后? ( 赠谢敬、 王博喻!) 、 ? 自成一家始逼真? ( 题 乐毅诗后!) 的名言。变革开放之风, 吹进了社 会文娱活动领域,促动了都市勾栏瓦舍技艺 的空前繁荣。其中面向日趋壮大的市民阶层 的说话和话本的崛起,成为宋代俗文学的重 要方面军, 对明清文学发生重要影响。 以上简述了宋代文化隆盛的若干表现及 其主流精神。以下主要就文林风尚和文学内 蕴所显现的值得注目的精华与亮点略予缕 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