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8555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 常逢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荣辱观。“八荣八耻”的道德观从我国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期这个大背景出发,对广大人民群众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战略性思维,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和强烈的针对性。“八荣八耻”道德观对当前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握供了务实的科学的道德标准

2、,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为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鲜明的思想旗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针。荣辱观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弘扬文化、塑造优良品德的重要任务,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从而对青少年荣辱观的塑造,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只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一、充分理解荣辱观历史渊源,明确树立正确荣辱观的现实意义荣辱观,就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

3、荣辱观念的总和,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荣辱的民族,自古以来,中国人皆“好荣恶辱”。比如管子牧民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孟子中的“仁则荣,不仁则辱”、论语学而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等。在传统荣辱观中,内容涉及到爱国忧国、爱民忧民、反对愚昧无知、辛勤劳动、先人后己、诚信、申明法纪、艰苦奋斗。这是传统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它既规定了为国为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又阐明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历史上,“知耻”与“无耻”始终是评判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寡廉鲜耻被看做道德沦丧、世风衰微的明显标志。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之所以特别强

4、调“耻”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知耻”是道德人格的基础,是维护人的自尊的重要条件,因而也是淳化风气的重要条件。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之所以不断倡导“教耻为先”,是因为他们懂得“知耻振邦”的道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莫不是因为“耻”在起作用。马克思甚至指出:耻辱是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龚自珍反复强调一个社会要兴民风、厚德泽,就必须“养人之廉”,“去人之耻”,要“催助天下廉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当

5、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荣辱观体现了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明确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明确了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潮流的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文化道德建设,为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社会风尚是指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

6、度的一把重要标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美丑荣辱不分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正确的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造就时代

7、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培养千百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江泽民同志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并结合发展了的实际,进一步丰富了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

8、为指导,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师荣辱观1.新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下的师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视,导向鲜明,寓意深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起点;“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公共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人民群众立场的身份要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对科学发展与强化知识教育的呼唤;“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团队协作精神和道德互助的张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法

9、治为主”“德法并举”原则的重要体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唾弃。 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理和美德的崇高的追求、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总是把个人的荣辱融人到捍卫民族利益、实现民族振兴之中,前仆后继、舍生取义。这种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荣辱观对于教育者来说,事关大体,不容许有丝毫闪失。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告诫他的学生说,“一定要把灵魂教育托付给那些拥有美德和真理的教师”。有学者

10、指出:”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一生一世。”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辜负这一伟大的称谓;面对每一个需要呵护与滋养的心灵,教师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大意。 以爱国、劳动、和谐、团结、诚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了师德建设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教师在政治上坚定理想信念,陶冶爱国情操;在做人上城实正义节俭朴实;在做事上,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在交往上团结协作,大处着眼。教师要发挥榜样的力量,严格要求自已,戒骄戒躁,不耻下问。以厚德博学影响学生,以德艺双馨感染学生,以昂扬明快的生活情怀开导学生,以心怀天下的道德使命感引领

11、学生。古人所讲的“传道、授业疑惑”,充分体现了知识传承、道德熏陶和情感交流的辩证关系。传道就是传光明之道,授业就是授立身之业,解惑就是解人生之惑。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力量的同时,更能领略到人格的魅力和品德的光辉,这既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取于师德建设的神圣使命。2.新动力:教师荣辱观现状挑战下的师德建设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呕心沥血地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像王选、盂二冬一样的教师楷模,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广泛赞誉。但是,毋庸讳言,随着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12、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一些人扭曲了价值标准,模糊了是非界限,假、恶、丑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些教师也深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出一些有辱人民教师光荣称号的事情。有的教师不坚持求真务实、严谨治学,而是弄虚作假、哗众取宠;不坚持厚积薄发、开拓创新,而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坚持遵纪守法、淡泊名利,而是投机取巧、抄袭剽窃;不坚持学术民主、相互切磋,而是互相吹捧、恶意炒作:不坚持潜心钻研、好学深思,而是简单重复、粗制滥造;不坚持以德育人笃行身教,而是随波逐流、尊严尽去,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有的只是个别现象,但影响却很坏。师德建设中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荣辱观的丧失。

13、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引导者和解释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者;也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鉴别者;更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发展与创新者。由于教师这一特殊的示范性身份,其政治信仰、治学态度、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事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师德建设重于泰山。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复兴的伟业都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3.新功能:教师荣辱观教育对师德建设的良性促动国运昌,教育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的发

14、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待遇得到较大改善。我国实现了“两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历史性的跨越,事业发展,人才辈出。教师愈益成为光荣的职业,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更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力开展新时期教师荣辱观教育,是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体现。第一,清晰认识教师荣辱观的定位功能,明确职场规范教师的荣辱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荣辱观念往往与教师个人修养、功名成就相结合,从而凸显教师荣辱对学生和社会的积极意义或消极意义。社会对教师的荣辱观要求比其他行业的内容要广,标准要高。人类道德实践也证明,

15、历代的教师道德总是处在当时的社会最高水平上。“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荣辱观的实践地位和作用必将影响和激励教师的自我教育和发展。第二,深刻把握教师荣辱观的示范功能,践行为人师表教师的荣辱观对受教育者有着十分重要的表率作用。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道德的行为榜样。教师的人格、价值倾向、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不仅影响着教师能否更好的从事创造性的教书育人工作,而且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对学生起着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导向、激励和示范作用。第三,充分发挥教师荣辱观的辐射功能,彰

16、显高尚师德教师的荣辱观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具有推动作用。我国有1000多万教师,他们特殊的职业性质和良好的道德形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不仅直接影响着2亿多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同时也有助于家庭、社会以及其他行业良好风气的形成。教师的荣辱观意识、人格魅力不仅渗透在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在人们道德心理的各个层面,而且渗透在民族文化性格和现实生活的各种行为准则之中。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要加强荣辱观的培养,认真履行教师的道德规范,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为承担“科教兴国”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和社会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开展教师荣辱观教育活动,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师德建设是教师终身的事业,也是学校永恒的课题。知荣明耻,重在实践。“道德者,行也。”教师的荣辱观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荣辱观的形成和确立实质上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