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497178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腧穴各论 之十二经脉,十 二 经 脉,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化生气血的 手太阳小肠经,2,手太阳小肠经,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 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 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 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3,手太阳小肠经,4,手太阳小肠经,循行方向: 手头 起止穴: 少泽听宫 联系脏腑器官: 心、小肠、胃、 咽、鼻、目、耳。,5,手太阳小肠经,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

2、聋、目黄、 颊肿、咽喉肿痛。 B 经脉病:肩臂外侧后缘痛。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 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6,手太阳小肠经,3、小肠经是人类健康的晴雨表! 心与小肠相表里,这种关系是通过经络的通道联系 起来的。如果心脏有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小肠经就先 有征兆了。 肩膀开始的时候,只是酸,表明气血不足了! 肩膀酸痛,血液少,血流绶慢,而瘀滞,不通则通 了。 4、什么时候按揉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经气旺时在未时,即下午13-15,此时 阳气开始下降,阴气开始上升,正是按揉小肠经的最佳 时间。,7,手太阳小肠经,三、腧穴 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有少泽(井

3、),前谷(荥),后 溪(输),腕骨(原),阳谷(经),养老(郄),支去 (络),小海(合),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 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等19个。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小肠经穴一十九, 少泽前谷后溪走, 腕骨阳谷养老穴, 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 秉风曲垣岗内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 天窗天容一线求, 颧骨弓下是颧髎, 听宫屏前凹陷处。,8,少泽 Shaoze( SI 1 ),【定位】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指寸)。 【取法】 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在小指尺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金 【功用】清热利

4、咽,通乳开窍。,9,少泽 Shaoze( SI 1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昏迷; 2.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咽炎,结膜炎,白内障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4.其它:热证,前臂神经痛。 5.此穴为急救穴之一。 【刺灸法】刺法:1.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 2.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10,少泽 Shaoze( SI 1 ),【配穴】 1、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2、配天容,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3、配人中,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昏迷,休克。,11,前谷

5、 Qiangu( SI 2 ),【定位】 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取法】 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掌指关节前之横纹头赤白肉际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12,前谷 Qiangu( SI 2 ),【功用】清利头目,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 前臂神经痛, 手指麻木; 2.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 腮腺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产后无乳, 乳腺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13,前谷 Qiangu( SI 2 ),【配穴】

6、配耳门、翳风治耳鸣。,14,后溪 Houxi(SI3),【定位】 在手掌尺侧, 微握拳, 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取法】 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 【功用】 清心安神, 通经活络,15,后溪 Houxi(SI3),【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 癫痫, 精神分裂症, 癔病, 面肌痉挛; 2.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 耳聋,角膜炎, 麦粒肿, 鼻出血, 扁桃体炎; 3.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落枕, 肩臂痛; 4.其它:疥疮。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深刺可透合谷穴,

7、局部酸胀或向整个手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16,后溪 Houxi(SI3),【配穴】 1、配天柱,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落枕。 2、配翳风、听宫,有聪耳开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17,腕骨 Wangu(SI4),【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取法】 微握拳,掌心向前,在腕前方,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特异性】 小肠经之原穴。 【功用】 祛湿退黄,增液止渴。,18,腕骨 Wangu(SI4),【主治病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口腔炎,角膜白斑,耳鸣; 2.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胆囊炎; 3. 其它

8、:胸膜炎,头痛,糖尿病,腕、肘及指关节炎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手掌部。 灸法: 艾炷灸35壮, 艾条灸510分钟。,19,腕骨 Wangu(SI4),【配穴】 1、配胰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治消渴,糖尿病。 2、配通里治高热,惊风,瘛疭。 3、配太冲,阳陵泉治胁痛,黄疸,胆囊炎。,20,阳谷 Yanggu(SI5),【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取法】 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21,阳谷 Yanggu(SI5),【功用】明目安神,通经活络。 【主

9、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癫痫,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痛;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神经性耳聋,耳鸣,口腔炎,齿龈炎, 腮腺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22,阳谷 Yanggu(SI5),【配穴】 1、 配阳池治腕痛。 2、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23,养老 Yanglao(SI6),【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取法】 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是穴。 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

10、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穴。 【特异性】 手太阳经之郄穴。,24,养老 Yanglao(SI6),【功用】 清头明目,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肩臂部神经痛; 2.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腰扭伤,落枕; 3. 其它:近视眼。 【刺灸法】 刺法:向上斜刺0.50.8寸,手腕酸麻,可向肩时放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25,养老 Yanglao(SI6),【配穴】 配肩髃,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肩、背肘疼痛。 配风池,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面痛,26,支正 Zhizheng(SI7),【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

11、寸。 【取法】 屈肘俯掌位,在腕后5寸,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取穴。 【特异性】 手太阳经之络穴。,27,支正 Zhizheng(SI7),【功用】 安神定志,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眩晕,神经性头痛; 2.其它:麦粒肿,十二指肠溃疡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局部重胀,向下放散至手指。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28,支正 Zhizheng(SI7),【配穴】 1、配合谷治头痛。 2、配神门,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精神病。 3、配肩髎,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手指疼痛,挛急。,

12、29,小海 Xiaohai(SI8),【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取法】 屈肘抬臂位,当尺骨鹰嘴与肱肌内上髁之间取穴。用手指弹敲该部时有角电麻感直达小指 【特异性】 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30,小海 Xiaohai(SI8),【功用】 安神定志,清热通络 。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精神分裂症,舞蹈病; 2.其它:齿龈炎,颈淋巴结结核,网球肘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有触电感向前臂及手部尺侧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31,小海 Xiaohai(SI8),【配穴】 1、 配手三里穴

13、治肘臂疼痛。 2、配曲池、臂臑,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肘臂疼痛。 3、配合谷、颊车,有清热消炎的作用,主治颊肿,牙龈炎,咽喉炎。 4、配风池、大椎,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32,肩贞 Jianzhen(SI9),【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取法】 正坐垂肩位,在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取穴。 【功用】 清头聪耳,通经活络。,33,肩贞 Jianzhen(SI9),【主治病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 2. 其它: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头痛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

14、向透刺,肩部及肩胛部酸胀。有时可有麻电感向肩及指端传导。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34,肩贞 Jianzhen(SI9),【配穴】 1、配肩髃穴、肩髎穴治疗肩周炎; 2、配肩髎穴、曲池穴、肩井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疗上肢不遂。,35,臑腧 Naoshu(SI10),【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取法】 正坐垂肩位,上臂内收时,当肩贞直上,肩胛冈下缘取穴。 【特异性】 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36,臑腧 Naoshu(SI10),【功用】 舒筋活络,化痰消肿。 【主治病症】: 肩周炎,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 【刺灸法】 刺

15、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肩部。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37,臑腧 Naoshu(SI10),【配穴】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38,天宗 Tianzong(SI11),【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法】 正坐或俯伏位,1.在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 当上、中1/3交点处。2.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 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 与臑俞、肩贞成三角形处是穴。,39,天宗 Tianzong(SI11),【功用】 舒筋活络, 理气消肿。 【主治病症】 肩周炎, 肩背软组织损伤, 乳腺炎等。 【刺灸

16、法】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 艾条灸1015分钟。,40,天宗 Tianzong(SI11),【配穴】 1、配秉风,臑会,有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臂肘痛,肩关节周围炎。 2、配肩外俞治肩胛痛。 3、配膻中、足三里有理气散结消肿的作用,治乳痈,乳腺增生。,41,秉风 Bingfeng(SI12),【定位】 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 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 手三阳、足少阳之交会穴。,42,秉风 Bingfeng(SI12),【功用】 散风活络,止咳化痰。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冈上肌腱炎, 肩周炎, 肩胛神经痛; 2.其它:支气管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 艾条灸1020分钟,43,秉风 Bing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