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3422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2008编号XJK08CDY017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 题 论 证 书学科分类: 德育课题课题资助类别: 省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017课题名称:小学生爱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0743主持人所在单位:湖南省龙山县实验小学开题日期:2009年3月开题形式:会议开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2月制一、 数据表(修订数据后 由课题主持人填写)课题名称小学生爱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主持人姓名张小华性别男民族苗族出生日期1962年3月行政职务校长专业职务小高研究专长小学品德最后学历大专最后学位担任导师工作单位龙山县实验小学电子信箱通讯地址

2、湖南省龙山县实验小学邮政编码联系电话0743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及部门尚心敏男50副高教研员龙山县教科所 王学万男53中高副所长龙山县教科所谢海岸男45小高副校长 龙山县实验小学余治文男45小高副校长 龙山县实验小学彭林清男41小高主任龙山县实验小学彭慧明男39小高主任龙山县实验小学向莉莉女24小高龙山县实验小学黄晓红女37小高龙山县实验小学彭南江男45小高龙山县实验小学向荣超男32小一龙山县实验小学叶剑群女44小高龙山县实验小学彭玉琼女35小高龙山县实验小学向文娟女26小一龙山县实验小学田雪梅女26小一龙山县实验小学简明英女44小高龙山县实验小学预期最终成果研

3、究报告预计完成时间2010年2月1 二、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20083-20088实验方案方案彭林清220089-20098爱心教育读本教材向莉莉320089-20098活动案例、论文、反思专题和论文黄晓红420099-20108阶段性总结研究报告彭林清520109-201012小学生爱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研究研究报告彭林清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08年9月小学生爱心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向莉莉22009年12月活动方案、典型案例、论文文字黄晓红32010年1月小学生爱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报告彭

4、林清 三、课题开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填写)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含研究综述 )、课题界定、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经费管理、主要成果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接湘教科规2009(01)号通知,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申报的课题小学生爱心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被批准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准予立项。为了顺利进行课题研究,今天进行开题论证,敬请各位专家鉴定。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价值。(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的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

5、女,这些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两大弊端:自我中心主义和心理脆弱,正日益凸现在整个社会之中,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他们养成了事事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在家不尊重父母和长辈,对父母与长辈更缺乏关爱之心;在校不关心、不热爱集体,同学之间不友好团结;对祖国对社会,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缺乏爱心与关心。更有甚者一切以“武力”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在他们身上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冷漠,是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几年前,曾有多家媒体披露了大学生伤熊事件。这件事激起了许多人的愤慨和思考,据说这名大学生被周围的许多师生评价为“品学兼优”的高材生。还有前不久在网上惊现的一群女学生戏

6、虐同学事件。还有起前几年的“徐力弑母”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孩子的爱心哪儿去了?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是否少了“爱心”教育?在种种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之后,我们不禁深思:如何开展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可接受的“爱心教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内心领悟“爱”的真谛,并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爱”的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它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如何利用家庭、社区、学校资源,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爱心教育校本教材,提供爱心教育蓝本

7、,让学生们围绕校本教材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培养爱心品质,从而推动整个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二)、课题界定学生的爱心:就是指学生爱祖国 、爱集体、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学、爱生命、爱大自然等。爱心教育是“情感教育”、“和谐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小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的品德教育包括个性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教育爱心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培养爱心道德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从而树立良好的爱心道德意识,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

8、生观。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开发小学爱心校本课程,构建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爱心的成长。(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爱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感情,也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做人,首先要做有健全人格的人。拥有爱心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因为爱心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心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格的完整。爱心教育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国内而言,人们已经认识到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已有人把爱心教育作为课题来研究,但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爱心教育结合在一起研究暂时还没有。(四)、

9、选题意义和价值选题意义: 现在的学科教育中往往知识灌输、思维训练和标准化教学有余,而基本无暇关注爱心教育的渗透。于是,爱心教育很难充分地糅合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和过程中。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手段与变化的社会、变化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性,空洞说教的现象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从而使学生不能真正体会“爱”的真谛,因此,德育的实效性大打了折扣。学科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制约着学生“爱心”品质的形成,造成学生语言行为不一致、校内校外不一样。选题的价值: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形成与当今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可接受的“爱心”教育系列。通过“感知体验内悟升华”的过程

10、,让学生懂得爱,学会感恩,从而提高德育实效,全面推动学校整体的德育发展。这项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学校当前爱心教育缺失的问题,也为其他学校在爱心教育研究方面提供依据和方向。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一)选题的理论依据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把“同情人、关心人”视为奠基性品质。他认为,学生在儿童时期对人的苦难、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此时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品质最为有效。爱心教育是“情感教育”、“和谐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是在儿童时期形成。如果儿童蹉跎,那么所荒废的就无法弥补。”古人也曾说:“少小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因此,爱心教育

11、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小学抓起,从起码的文明道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 (二)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各年级段实施“爱心教育”的系列校本教材,以及在课堂教学、班队活动、专题活动、社区教育过程中实施“爱心教育”的要求和方法。(2)让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有爱心的阳光少年。(三)研究内容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学生可接受的“爱心教育”目标即: 培养学生:爱祖国 、爱集体、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学、爱生命、爱大自然,做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等爱心品质,形成“爱心教育”系列,开发出爱心教育系列校本教材。(2)结合学校现代

12、信息技术及校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组建专题德育网站,丰富“爱心教育”资源,促进师生爱心品质的形成。(3)拓展学生“爱心教育”时空,逐步形成家、校、社区互动“爱心教育”系列活动体系,让学生懂得爱,学会感恩,提高德育实效。(四)研究假设通过在家庭、社区、学校的有效互动合作中,整合学科爱心教育资源,开发出爱心教育校本课程。通过爱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培养爱心品质,激发他们对祖国与社会、父母与长辈、老师与同学以及大自然的关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五)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从当前青少年“爱心”品质的缺失着手,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途经,通过爱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着重

13、研究学生“爱心”品质形成的有效机制。整合各种有利资源,由低到高,从而形成小学生“爱心”教育系列,构建系列校本课程,并通过实施,促进学生爱心品质的形成。这一研究把“爱心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很好的解决“爱心”教育内容缺失现象,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一)研究的思路我们将爱心教育贯穿于小学所有年级、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均是该课题的实践者。让所有的学生终生受益,让所有的教师成为爱心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者。我们先以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为蓝本,整合各学科爱心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学校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开发相应的校

14、本课程。再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校本课程,通过“感知体验内悟升华”的过程,让学生懂得爱,学会感恩,从而提高德育实效性。最后进行总结和推广,全面推动学校整体的德育发展,形成特色。(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爱心现状并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多方面收集积累研究资料和总结经验,并以合理、可测的评价指标检测。(三)技术路线我们先组织实验教师培训学习,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然后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各年级爱心教育校本教材目标、内容,并组织教师搜集相关资料编写校本教材,然后实施。校本教材的编写充分利用地方资料,整合学科爱心教育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